焦點評論軍事

亓樂義:核武幽靈

專欄 | 軍事無禁區:核武幽靈

近年中國核武發展速度超過其他核武國家。圖爲1964年中國首次核試爆

文/RFA亓樂義

自從核武出現,除了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次特例,人類就再也沒用動用核武。它巨大的殺傷力,以及保證相互摧毀,使所有核武國家都不敢、也不能使用核武,都拿它作爲戰略威懾之用,並且透過軍控機制,儘可能限制核武擴散。

核武增長

2010年4月,美俄兩國簽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簡稱New START),來年2月5日正式生效。從此,美俄兩國把核武庫的規模儘量接近條約限定的範圍:

一、雙方各自部署洲際彈道飛彈的數量不超過700枚。二、雙方各自部署洲際彈道飛彈的核彈頭數量不超過1,550個。三、雙方各自部署及未部署的飛彈發射器不超過800臺,包括陸基型、潛射型和空射型。雖然目標沒有達到,但相差不遠,說明條約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最近出現新的動向。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本週一發表2021年年鑑,對全球核武發展做出最新統計指出,截至今年1月,全球核彈頭(包括部署、儲存和退役待拆解彈頭)總數爲1萬3,080個,比去年同期的1萬3,400個有所下降。看來是一件好事。但扣除退役待拆解彈頭的數量,又是另一番景象。全球核彈頭不減反增,從去年1月的9,340個,1年後增爲9,570個。

除了總量增加,從實際部署核彈頭來看,今年1月達到3,825個,比去年同期的3,720個有所增長。其中,約2,000個核彈頭處於高度作戰戒備狀態,幾乎都是美俄兩國的核彈頭。俄羅斯增加55個、美國增加50個。

所謂全球核武庫規模,以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8國爲主。朝鮮的數字(40-50個核彈頭)非常不確定,故沒有計入。

總體而言,1年之內,除美國和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有所減少(以退役待拆解彈頭爲主),其他國家都略有增長。中國增加30個核彈頭增幅最快,英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增長都在個位數。

大國爭鋒

美俄元首本月16日在日內瓦舉行峯會。普京(圖左)稱,拜登(圖右)做出負責和及時的決定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AFP)
美俄元首本月16日在日內瓦舉行峯會。普京(圖左)稱,拜登(圖右)做出負責和及時的決定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

因爲是核彈頭,只要出現增長,不管增幅多大,都是一項警訊。軍控機制一旦失能,核武幽靈又將壟罩在人類頭上。今後全球的核武發展,將以美俄兩國爲主導,中國爲變量,形成一個三角博弈的態勢。

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和俄羅斯是核武大國,中國是有潛力的核武小國。從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佈的數據中,有兩組數字可以比較美、俄、中3國的核武發展現況,以及各自的優劣所在,並且能從中看出她們今後的發展動向。

首先來比較核彈頭的總量,包括部署、儲存和退役待拆解彈頭。俄羅斯有6,255個位居第一、美國5,550個排第二、中國350個排第三。中國的規模是俄羅斯的5.6%、美國的6.3%。

再來看可動用核彈頭的數量,以實際部署和儲存彈頭爲主。所謂儲存彈頭,是指彈頭存放中央倉庫,需要運輸和裝載到發射器上才能使用。俄羅斯最多達4,495個、美國3,800個、中國350個。中國的規模是俄羅斯的7.8%、美國的9.2%。

這樣看來俄羅斯的核武實力應該超過美國。實情則不然。

美俄對比

核彈頭的數量雖然重要,但是它的發射方式和載具性能更爲關鍵。潛射型的隱蔽性高、空射型的突防性較佳、陸基型相對穩定。各有側重,但還是有高下之分。

以美國來說,可動用的核彈頭3,800個。陸基型以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爲主,可發射800個核彈頭;潛射型以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爲主,可發射1,920個核彈頭;空射型部分,以B-52和B-2A戰略轟炸機爲主,可發射848個核彈頭,射程都超過1萬2,000公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洲際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另外230個非戰略性核彈頭,主要由F-15、F-16等戰機掛載作爲戰術核武使用,投射距離約3,000公里。

由此看出,美國特別重視隱蔽性高、突然性強的潛射型核打擊力量,其次是空射型,最後是陸基型。爲預防戰機可能無法突穿俄羅斯先進的防空系統,美國海軍正在改善新型低當量三叉戟潛射核彈頭,作爲對付俄羅斯戰術核武的殺手鐧,改進的思路仍以潛射型爲主。

俄羅斯的情況則不同,可動用的核彈頭有4,495個,重點放在陸基型,以RS-20V撒旦和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爲主,可發射1,189個核彈頭,射程約1萬1千公里。潛射型次之,有11艘戰略核潛艇,可發射816個核彈頭。再來是空射型,以圖-95和圖-160戰略轟炸機爲主,可發射580個核彈頭,以上兩型射程在7,000-10,000公里之間。另一個主力是短程非戰略性核彈頭,以圖-22、蘇-34等戰機和S-300/400遠程防空飛彈爲主要載具,可發射 1,910個戰術核彈頭,射程在1,000公里之內。

可以看出,俄羅斯的核力量側重陸基型洲際飛彈和短程戰術核武。和美國相比,潛射型和空射型相對不足,這和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有限而採取相對的守勢戰略有關。今後俄羅斯將強化海空領域的核力量,同時大力發展高超音速等新型戰略武器,制衡美國的核力量。

中國變數

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2019年國慶閱兵亮相可威脅美國本土。(Reuters)
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2019年國慶閱兵亮相可威脅美國本土

中國的核武發展是一個變數,可動用的核彈頭有350個,很難確定部署和儲存的具體數字。但發展的速度明顯快於其他核武國家。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核力量以陸基型爲主,從洲際飛彈到中程飛彈都算上,可發射258個核彈頭,射程從2,000公里到1萬2,000公里,如東風-21、東風-26、東風-31A/AG、東風-5B到東風-41。據推測,射程超過1萬2,000公里的東風-41飛彈可能裝配54個核彈頭,可以威懾與打擊美國本土。

在潛射型方面,有6艘094戰略核潛艇,可發射72個核彈頭,射程約7,000公里,除非能前出第一島鏈,否則對美國本土威脅不大。空射型以轟-6K戰略轟炸機爲主,能發射20個核彈頭,但作戰半徑3,100公里,對美國本土不構成威脅。因此,中國不足以形成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只能稱二位一體,算上潛射型,可謂勉強。

數據指出,中國目前正在發展新一代096戰略核潛艇與轟-20戰略轟炸機,以補強094和轟-6K的不足,進而形成名符其實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

既然核武能夠保證相互摧毀,長久來核武國家也都不敢使用。爲什麼還要精進發展呢?

動用核武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Charles Richard)指出,如果俄羅斯或中國使用常規武力失敗而認爲會威脅到政權和國家安全時,就很有可能動用核武器。(AP)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Charles Richard)指出,如果俄羅斯或中國使用常規武力失敗而認爲會威脅到政權和國家安全時,就很有可能動用核武器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德(Charles Richard)今年2月公開指出,如果俄羅斯或中國在地區危機中,使用常規武力失敗而認爲會威脅到政權和國家安全時,就很有可能動用核武器。因此,美國必須把原先「不可能使用核武器」的想定,轉變爲「使用核武器有非常切實的可能」,採取行動阻止此一事態的發生。

歷年來中國對外宣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遇到重大危機,如核電站、大型水電站、首都或重要城市遭到敵國常規打擊,導致國家安危存亡時,中國將會對敵實施核威懾,包括宣佈核打擊的瞄準點,隨時做好核反擊的準備。

俄羅斯的核武戰略更是如此。她的戰略想定,是基於俄羅斯對北約組織(NATO)進行常規侵略而出現失敗的情況下,通過威脅使用戰術核武,使危機由升級轉爲降級,甚至由此而取得勝利。近年美國發展潛射型戰術核武,目的就是要打破俄羅斯這種心存僥倖的核武戰略。

根據美國公佈《2020年軍控守約調查報告》發現,2019年中國很可能未遵守「零當量」核武測試規定,在新疆羅布泊核武試驗場啓動小規模的核試爆,爲發展低當量的戰術核武預作準備。美俄兩國都有戰術核武,當初的考慮就是要震懾對手,必要時能用於實戰。如今中國也要急起直追。美方認爲,中國的核武庫正在快速增長,預計未來10年內,核彈頭至少比目前擴增1倍,甚至更多。

美國情報顯示,2019年中國計畫在擴大導彈發射井的基礎上,以「預警發射」(launch-on-warning/ LOW)的警戒狀態,提升核力量在平時的戰備能力,說明中國的早期預警大有改善,連帶提高戰略嚇阻能力,精進程度比外界預估的要快。

相互約束

當然,美國的核戰略也沒有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美、俄、中3國爭鋒相對,使得全球核武發展態勢再次陷入緊張。所幸,今年初美俄兩國已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對限制核武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但是中國以核力量與美俄相比差距太大爲由,拒絕參加美、俄、中三邊軍控談判。乍聽之下,中國確有理由。具體分析,則是一種戰略迴避,確保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靈活彈性發展核武。實際上,中國一些核戰略專家都自信地指出,目前的核武生產能力和潛力都沒有問題,以中國現有的核力量足以摧毀美國。

既然中國有能力又自信,能夠在大國競爭中保證「相互摧毀」,爲何不在覈武發展上積極尋求保證「相互約束」呢?這與核力量的大小無關,而與實際摧毀能力有關,也是一種態度和誠意,比單方面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專欄 | 軍事無禁區:核武幽靈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