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烏克蘭混合戰爭 台海有何啟示?

對於中國統一戰爭而言,留有大量老舊兵器的台灣,戰爭結束才是一個開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席亞洲

最近,烏克蘭局勢再次引起了外界關注,回顧一下烏克蘭衝突的歷程,我們總是聽到一個詞彙——「混合式戰爭」。那麼這種新形式的戰爭究竟是怎麼進行的,為什麼在烏克蘭它陷入了僵持的局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家,雖然當時成立了獨聯體(獨立國協),企圖從政治、軍事、經濟角度維持蘇聯主要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但是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獨聯體形同虛設,烏克蘭境內蘇聯駐軍也被一分為二,大部分蘇軍成為俄軍,撤回俄羅斯,或者按照兩國協議,繼續在俄羅斯出資租用的軍事基地內駐紮。烏克蘭只保留了一支規模和實力相對弱小的軍隊。

烏克蘭老舊艦艇

因為沒錢

在蘇聯時期,烏克蘭曾經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產地和重工業基地,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卻發現自己陷入了「守著金飯碗討飯」的境地,畢竟在蘇聯國家統一規劃下幾十年的建設,不可能讓烏克蘭這一個地方具備完整的各種產業,實現全面自給自足。所以獨立後的烏克蘭實際上仍然主要得和俄羅斯進行貿易,並以此作為本國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俄羅斯的經濟大家也都看到了……

其實這事兒咱們說個比方吧,烏克蘭在蘇聯內部那就像是肝臟,功能非常重要,對蘇聯龐大身軀的總體健康有著巨大的意義,但同時,因為這個肝臟很大,功能很強,它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來維持。而蘇聯解體就好比是把烏克蘭給切割出去,接上管子成了「體外肝」,然後理論上可以用它的功能為歐洲去服務,讓歐洲給它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不必再全部從俄羅斯獲得。而俄羅斯因為不需要那麼多的肝功能,也可以減少給烏克蘭的氧氣和營養——然而問題就在於……

歐洲根本不缺肝。

最後事情就變成了,身體虛弱的俄羅斯只需要那麼一點肝,烏克蘭也就只能獲得那一點肝功能換回來的少量營養。相比之下肝還在蘇聯身上的時候,不論蘇聯實際需要多少肝功能,總得給烏克蘭提供足夠的營養——當然現在蘇聯都已經動了大手術,心肝脾胃肺都和肝一樣脫離了,俄羅斯因此變得非常虛弱,但反過來它也不必再養活這些為了維持蘇聯的龐大身軀而變得十分龐大的器官。

烏克蘭作為一個肝,它的生理機能非常不完整,必須有外來營養支持——然而與俄羅斯的貿易,從國家計畫變成對外貿易之後……血量實在是太少了,日子完全過不好,自然導致肝細胞們日益不滿啦。

上面這個比喻可能有點鬼畜,不過意思大家理解就好。

正是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國家經濟層面上的這種關係,雙方的關係日漸疏遠其實是存在著必然性的。

烏克蘭也想要轉向主要為歐洲服務,融入歐共體——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歐洲經濟也並沒有景氣到可以帶得動烏克蘭的地步,而且它們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肝,不需要烏克蘭這麼一個巨大的肝……

烏克蘭西邊的鄰居波蘭,相比之下在歐盟內日子過的反而還可以,為什麼呢?因為波蘭本身工業體系不像烏克蘭那樣徹底傾向於軍事重工業,可以承接大量歐洲國家的中低端產業轉移。怎麼說呢,簡單舉個例子:歐洲國家總不能把自己的坦克業務外包給哈爾科夫坦克廠吧?

堡壘坦克賣不到歐洲

今天的波蘭的工業產值在國家GDP產值中占到了60%左右,這主要就是承接歐洲的機械工業、電子工業、化工、汽車等產業外包。

此外,波蘭的農業也和西歐的需求更加接軌,畢竟它的農業出名的是各種水果經濟作物和畜牧業,而烏克蘭是大量的糧食,歐洲其實不怎麼需要……再加上波蘭的礦也不少,距離西歐也更近,運費自然更低,更容易賣出去,因此其採礦業也混得風生水起……某種意義上說,波蘭就是歐洲外接的腎,和烏克蘭這個肝並不是一路的。

雖然我們是可以這麼分析,並得出一個肝學不了腎的結論,但是腎日子過得不錯,都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肝當然是非常肝痛。

另一方面,隨著波蘭經濟的發展,它的想法也就多了,尤其是對於西烏克蘭的歸屬問題,這個有歷史淵源嘛,它當然是有想法。

一來二去,在俄羅斯糟糕的現實和波蘭、西方積極的宣傳雙重影響下,烏克蘭西部相當多的人逐漸形成了一種並不符合現實,但符合他們期待的想法——一切都怪俄羅斯,只要切斷和俄羅斯的關係,和波蘭一樣融入歐洲,我們的日子就能好轉。

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沒閑著,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仍然是以俄羅斯族為主要人口,更不用提還有個克里米亞,這兩個地區的人都是俄羅斯族。血緣和文化上來說烏克蘭東部當然是更接近於俄羅斯,再加上他們的生活主要也是更多的靠和俄羅斯的貿易維繫,俄羅斯在這兒下點力氣一宣傳,泛斯拉夫民族主義的情緒就上來了。

東烏武德豐沛,西烏費拉不堪

事情最後在烏克蘭2013年爆發,西方勢力煽動支持的「邁丹革命」顛覆了烏克蘭的政權,新上來的政權決心在脫俄入歐的道路上狂奔下去——雖然我們通過前面的分析,已經知道這其實挽救不了烏克蘭的經濟狀況,但是烏克蘭的民眾自然是不想聽這一套,他們還是一心一意覺得「波蘭路線」可以成功——即使很多其他東歐國家想要複製波蘭路線都已經失敗。

而對於俄羅斯來說,他們對於烏克蘭徹底切斷和自己的聯繫非常憤怒,畢竟俄羅斯還需要烏克蘭的肝功能——洲際飛彈還要在南方設計局修,坦克還要哈爾科夫來設計(T-14的思路主要也是哈爾科夫局提供的)、飛機戰艦還需要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最重要的是如果丟了克里米亞,那俄羅斯黑海艦隊都可以不用搞了。

當然了,事實上俄羅斯也在自己國內又長出了肝,其軍事工業調整後完全可以拋棄烏克蘭的這些肝功能繼續維持自己的需要,只不過這個付出的成本顯然高於以前只要給烏克蘭稍微供些血就能得到這些肝功能。

此外,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的倒戈無疑是將北約的威脅直接推進到了俄羅斯最危險的方向,這裡已經是二戰時德軍發起進攻莫斯科的「颱風」戰役的出發陣地了。

從上述這些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俄羅斯要「盡復故地」,收復整個烏克蘭,雖然在軍事上完全有可能,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說給自己添了一個巨大的麻煩,而且烏克蘭人民,尤其是西烏克蘭人民肯定是不支持的。但反過來,俄羅斯要在東烏克蘭扶植一個親俄的割據勢力,乃至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有可能的,並且勢在必行,並且經濟上持續疲弱的西烏克蘭,反而將成為歐洲一個扔不掉的麻煩,而不是又一個「波蘭式」的榜樣。

一場衝突由此爆發。

俄羅斯採取的行動被稱為「混合式戰爭」,這個概念本身是美國人提出的,其含義和曾經引起很大反響的「超限戰」概念相似,就是將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一起用於戰爭,同時模糊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的界限——具體在烏克蘭,就是在俄羅斯的支持和煽動下,東烏克蘭境內各地爆發反對烏克蘭政府的運動,並最終演變成親俄的民間勢力和嘩變的烏克蘭軍隊驅走忠於烏克蘭的地方政府,槍斃親烏克蘭的地方政治人物,奪取武器裝備,直接控制了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而在此前,俄羅斯已經直接出動軍隊,控制了克里米亞。

這其中,還有一個插曲,2013年5月20日,頓涅茨克鋼鐵巨頭裡納特·阿赫梅托夫呼籲他在頓涅茨克地區的30萬員工「團結起來反對分離主義分子」……

而這位仁兄是典型的蘇聯解體以後利用黑社會手段和烏克蘭、俄羅斯部分政要(尤其是烏克蘭前總理亞努科維奇)勾結上來的寡頭,他來號召工人反對俄羅斯……

結果也可想而知嘛,他丟掉了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工廠設施,不過今天這位仍然是烏克蘭首富,並且他在馬裡烏波爾組織的私人武裝成為了保證這個城市未被東烏武裝攻佔的主要力量。

頓涅茨克鋼鐵巨頭裡的納特·阿赫梅托夫
真沒見過什麼叫先進的工人階級

從這位烏克蘭首富的行動也可以看出,烏克蘭的亂局也不僅僅是東西兩邊民眾的民族情緒的對抗,更涉及到從蘇聯解體到今天整個烏克蘭內部的各種矛盾,事情很複雜。

在烏克蘭政府最初的「執法行動」失敗後,他們很快開始升級軍事行動。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比較耳熟能詳,就簡單說一下,大致來說,2014年5月-7月間,烏克蘭政府動員了其手中的正規軍部隊,與大量右翼志願者組成的「志願者營」共同進攻頓巴斯(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合稱頓巴斯地區)地方武裝。他們的對手這一時期主要是得到俄羅斯部分支援的親俄武裝。

儘管親俄武裝的作戰也相當頑強,但在烏克蘭正規軍的炮兵、坦克優勢和相當狂熱的右翼志願者的攻擊下,他們並未能阻止對方的步步進逼。到8月,俄羅斯軍隊開始派遣若干精幹的營級戰鬥群進入烏克蘭東部,由此開始了混合式戰爭的一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俄軍將高科技力量帶入了這場戰爭之中。偵察無人機、通過資料鏈指揮的現代化炮兵,精幹的先進坦克兵力,以及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和偵察兵,配合數量龐大的民間武裝力量,迅速扭轉戰局。

以營級合成群(BTG)為基本作戰單元的俄陸軍,依靠火炮消滅了烏軍大量有生力量,充分發揮了現有技術裝備的水準

在8月的幾場殲滅戰中,烏克蘭軍隊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親俄武裝迅速奪回了大量此前被政府軍奪占的領土。至於究竟烏克蘭損失有多大,目前很難具體統計,但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曾在明斯克和談期間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戰爭期間損失了60%-65%的現役裝備,這差不多也足以說明他們到底遭到了什麼樣的打擊了。

2014年9月,在白俄羅斯的調停下,烏克蘭內戰各方在明斯克開始進行和平談判,雙方簽署了第一階段的停火協議,但實際上這一協議並未能夠真正落實。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在此期間,烏克蘭和親俄武裝圍繞頓涅茨克國際機場展開激戰,那裡的戰鬥從9月28日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的1月21日。

在這期間,雙方圍繞頓涅茨克機場的補給線,在其南方的皮斯基村展開了激烈交戰,烏克蘭方面稱這個小村為「烏克蘭的斯大林格勒」或者「生命之路」,該村到現在都在烏克蘭控制之下。

頓涅茨克機場吸引了雙方大量的兵力,以至於頓涅茨克方面進攻馬里烏波爾的行動因為兵力不足而遭到失敗。

烏克蘭軍隊是傾盡全力死守機場,並且該機場的堅固龐大的建築也為烏軍提供了很強的保護作用,擊退了親俄武裝的多次進攻。最終,1月20日,俄軍特種部隊和工兵對堅固的新航站樓進行了大範圍的爆破,將其整個天花板炸塌,掩埋了不少烏克蘭士兵,烏克蘭軍隊因此才最終被迫退出機場。

這場戰鬥某種意義上說,和抗戰期間的四行倉庫之戰頗為相似,是烏克蘭政府向全世界宣示他們仍在作戰的一個象徵。

而在機場戰鬥結束後,東烏克蘭的也在其他戰線對烏克蘭軍隊進行了大規模反擊,尤其是在傑巴厘采沃地區,2月15日明斯克協定簽字時,在這一地區有數千烏克蘭軍隊被圍,最終被全部殲滅,據稱有數千人的傷亡。

2月15日,雙方簽署了第二階段停火協定。此後幾天,親俄武裝在傑巴厘采沃、頓涅茨克國際機場取得重大勝利,稍後又在馬裡烏波爾等地遭到挫敗。雙方終於都達到了筋疲力盡的邊緣,因此軍事行動的烈度得到降低,雙方開始按照明斯克第二階段停火協議撤出重型武器,戰事基本得到了平息。

此後儘管雙方仍然沿著實際接觸線不斷發生戰鬥和炮擊,但雙方控制的領土沒有變化,因此這場戰爭終於被打上了「凍結衝突」的標籤。

和四行倉庫一樣,烏克蘭沒少拍電影「找面子」,以掩蓋失敗

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將烏克蘭衝突稱為」歐洲被遺忘的戰爭「,也是因為這一年中,雙方的實際控制區沒有什麼變化。此後的2017、2018、2019年,雙方多次反復達成新的停火協定,但通常都會在協定簽署的同時就再次發生互相炮擊和衝突,戰鬥從未真正結束。

2020年7月,雙方第29次達成停火協定,但是又和往常一樣,在協議墨蹟未乾就又發生衝突。這也是雙方最近的一次達成停火協議。不過儘管雙方完全停火並未實現,但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是在11月時發表發表講話說,烏克蘭士兵在戰鬥中的死亡率已經減少到了此前的十分之一,截至他發表講話時,烏克蘭只有3名士兵被打死。

不過最近,烏克蘭和俄羅斯被認為正在為衝突可能升級做準備。

按照美國詹姆士城大學最近發表的一個研究報告的說法,稱這一地區的武裝衝突有可能再次上升為新的戰爭。

這是因為烏克蘭軍隊近期向東烏前線增派了大量的坦克,同時最近幾年來烏克蘭重建其正規軍事力量的努力也從未停止,仍控制在烏克蘭政府手中的幾家主要軍工企業,包括哈爾科夫坦克廠和南方設計局都在近幾年裡維持運轉,修復啟封冷戰後庫存的T-64和T-80坦克,製造新型的反坦克飛彈、巡航導彈和短程彈道飛彈等新型武器,並且烏克蘭近期據稱還購買了土耳其的TB-2武裝無人機。

烏克蘭測試人員測試TB-2無人機

但話雖如此,烏克蘭軍隊能否對付得了俄軍的營級戰鬥群依然是一個未知數,或者可能更應該說,烏克蘭軍隊的正規作戰能力並沒有強大到足以殲滅和摧毀俄軍這種營級戰鬥群的能力。

原因很簡單,俄軍的營級戰鬥群(或者從其規模和組織方式上來說稱為「半旅」更合適)是一種專門為了「混合式戰爭」而設計的作戰編制,擁有一個精銳的坦克營和機械化步兵連,同時擁有152毫米自行榴彈炮和122毫米火箭炮連,此外還有一支精幹的電子對抗和電子偵察部隊(包括無人機偵察連),再配上高性能的野戰防空支援,並且通常能夠得到超過4000-5000人的親俄民兵武裝支持。

我們此前翻譯過美國西點軍校發表的針對俄軍營級戰鬥群的分析文章,即使是美國陸軍完整的重裝旅,在兵力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對抗這種營級戰鬥隊都會非常危險,甚至有不小心被對方狠狠咬一口遭到慘重損失的可能。烏克蘭軍隊目前實際上是在用旅級部隊當做集團軍級部隊使用,其兵力密度,火力密度、機動能力、指揮控制能力都遠達不到美國旅級部隊的水準,想要給俄軍造成傷筋動骨的損失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反過來如果輕舉妄動倒是可能被親俄武裝再打出幾個大殲滅戰。

頓、盧人民軍和烏克蘭軍隊的陣地較為密集,加上雙方都有預備隊,很難進行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看,烏克蘭軍隊全線進攻是一種風險巨大而幾乎不可能達到其戰略目的的行為,最可能的是集中兵力在一個地區嘗試奪取一些控制區。

實際上,烏克蘭的局面現在有點像朝鮮戰爭後期,在雙方都已經嚴陣以待的情況下,除非獲得規模超過對手調動能力的龐大兵力支援,否則只能是投入巨大的力量來爭奪一小塊地區,不論如何從軍事上看都是「賠本買賣」,更多的是通過這種作戰行動來進行某種政治宣示而已。

但現在即使是北約也無法在烏克蘭投入如此的力量——目前俄羅斯和北約實際上已經進行全面的軍事對峙,尤其是波羅的海方向、白俄羅斯方向上,俄軍擺出了隨時封閉波羅的海三國與北約路上通路的架勢,而北約方面也不得不相應增強對這一方向上的部署。

北約不搞全面動員的話是無法湊出足夠在烏克蘭展開進攻行動的力量的。當然了,反過來俄軍由於經濟等因素的限制,要想大規模動員軍力展開進攻也基本不可能。

因此,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事實上烏克蘭的衝突沒有全面升級的可能。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正題了,「混合式戰爭」的局限性。

儘管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總體上都可視為是「混合式戰爭」,但實際上從2014年7月後俄軍營級戰鬥群進入東烏作戰,在北約和烏克蘭的觀點中,認為這已經是「混合式戰爭」的結束和正規戰爭的開始了。

這個說法也有其道理,「混合式戰爭」強調的是非正規戰爭為主,也就是說以東烏民間武裝為主,俄軍僅提供物資裝備和作戰指導,但當俄軍正規軍直接參戰,事情的性質確實是有變化了。

頓涅茨克的工人階級和尚武文化,並不能改變戰局

正規軍和非正規軍在組織形式上,武器裝備上和作戰指揮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是「混合式戰爭」無法真正戰勝擁有常規軍力優勢對手的主要原因。

同時,從民眾態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問題,在「混合式戰爭」階段,親俄武裝擁有當地民眾的支持,並且能夠有效破壞對手在當地組織招募軍力的行動。但是在軍事上節節敗退的情況下, 當地民眾的態度也有所變化,畢竟民眾自發的組織是敵不過對手整個國家機器的力量的。

當時親俄武裝的動員能力已經發揮到極限,而隨著親俄武裝自身在組織性、紀律性方面的缺陷日益明顯,民眾對他們的支持也已經到了極限,並開始出現衰退,東烏克蘭民眾也已經出現了反戰示威遊行等現象,此時再要他們繼續加強對親俄武裝的支持力度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說到底親俄武裝還是需要俄軍的直接支援,東烏民眾也需要俄羅斯直接提供人道主義救濟,才能繼續保持其抵抗意志。

事實上整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和烏克蘭衝突,對於中國解決台灣問題都有啟示意義。有人設想過對台灣是否也可以採取「混合式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台灣的情況和烏克蘭還有所不同,很難設想在台灣出現民間武裝直接推翻地方政權並進行游擊戰這樣的情況,而跨海峽為這些民間反獨促統力量提供武器裝備、物資支援乃至作戰指導,也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國無法直接照辦克里米亞或者東烏克蘭到台灣,解決台灣問題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依然是解放軍正規作戰力量的渡海作戰。

但是,混合式戰爭理論對於解決台灣的治理問題,以及削弱台獨分子抵抗意志卻有其價值。台灣的民眾從血緣、文化角度講並未真正形成與中華文化圈的隔閡,在使用軍事手段打擊和摧毀其現有的反動政權機器之後,如何做好準備,現在應該開始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