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美韓對朝「核加碼」,誰威懾了誰?

北韓試射飛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訪問美國的韓國總統尹錫悅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華盛頓宣言》,寫入了一系列加強對朝延伸威懾的具體內容,而對於其中不少具體細節的「差異化描述」,則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朝鮮半島各方對宣言內容的不同理解與態度。

與此同時,台灣傳出新聞,台當局有意強化屬於員警系統的「保二總隊」,通過增強其軍事化訓練甚至配發防空飛彈等武器的形式,使其成為所謂的「第二陸軍」,雖然遭到當局的「闢謠」,卻也反映了台灣對於當下局勢的認知與「窮兵黷武」的心態。

對北韓核威懾的確認

4月26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和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首腦會談,就所謂對朝延伸威懾措施達成一致。會談後,美韓領導人發表了以創設核諮商小組(NCG)為主體框架的《華盛頓宣言》,加強對北韓的延伸威懾。

「延伸威懾」概念作為冷戰時期就已經存在並且在核戰略領域有過廣泛討論的詞彙,這次提到它時在概念上並無更多特別的創新。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依賴其自身已有的核威懾,基於其盟國以核保護這一行為的描述,延伸威懾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核保護傘」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此次韓國媒體提到的「對朝延伸威懾」,以及美韓兩國發表的共同宣言,毫無疑問是前段時間北韓展示自身核力量所引發的後續事件。

一個月前的3月27日,金正恩視察和指導了北韓的核武器兵器化工作,在相關報導中,北韓首次公開並展示了10枚左右可以搭配火星-11彈道飛彈、超大型放射炮、箭矢-1/2巡航飛彈等一系列武器的「火山-31」戰術核彈頭。而在更早的3月21日至23日,北韓進行了被命名為「核無人潛水攻擊艇‘海嘯’」的潛水式核戰略武器試驗,以及搭載模擬核戰鬥部的「箭矢-1」和「箭矢-2」戰略巡航飛彈發射訓練;3月18日和19日,北韓人民軍還進行了核反擊假想綜合戰術訓練,發射了模擬戰術核攻擊的井射彈道飛彈。同時,北韓在3月和4月先後進行了火星-17和火星-18洲際飛彈的試射,其中,使用三級固體機動發射的火星-18洲際飛彈是首次進行試射。

儘管外界對火星-18固體洲際飛彈試射的成敗與含金量尚有爭議,對於「火山-31」戰術核彈頭實際的產能和總產量也有不同的推測,但眼下的局勢,任何人都無法在北韓的一系列行動和表態後,完全否認北韓核威懾體系的存在與相當程度的可用性。美韓兩國此次將所謂「對朝延伸威懾措施「作為首腦會談的關鍵議題,自然也表明兩國感受到了北韓新近發展和部署的核威懾力量的現實威脅。

不過以往很多時候所謂的「核保護傘」內容多數頗為稀薄。比如外界通常認為的五常為了促使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棄核而提供的所謂「核保護傘」,實質是以美、俄、英三國與上述三國於1994年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加上中法兩國各自以本國政府聲明形式提供的安全保障的組合。這其中涉及核保護傘的實質內容為五常不向上述三國使用核武器,也即提供消極的核武安全保證。而相對更加積極的核保護傘,比如美國向其他盟友以及以往在韓國提出的延伸威懾承諾(即核保護傘),多數以聯合聲明或者口頭形式做出,且通常沒有特定的物件國,畢竟在有核國家數量有限的冷戰時代,核保護傘實際針對誰,往往是不言自明的。

此次韓美《華盛頓宣言》,一方面是以專門檔的形式再次確認美國對韓國核保護傘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專門強調了這一核保護傘的「對朝」屬性。這不僅讓這一宣言有著近乎直白的針對性,不存在任何意義上的戰略模糊空間,同時在內容上,這也是一份所謂的「積極保證」。正如《華盛頓宣言》內拜登的表態一般,美方表示,任何北韓發起的針對韓國的核襲擊都將得到迅速、壓倒性和果斷的回應。

不過這份宣言是否實現了尹錫悅訪美之前對於美國在提供核保護傘上的期望,根據宣言內容和尹錫悅此前的言論對比來看,韓國訪美多少應該有些願望落空的失落感。

在訪美之前,尹錫悅在2023年年初曾經不止一次提到韓國可能研製和部署自己的戰術核武器,並稱「憑藉我們的科學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很快擁有(核武器)」,而在2022年末,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党下屬的「應對朝核危機委員會」還曾通過一份報告,提出應主動邀請美國在濟州島部署核武器。從這一系列鼓噪獲得了諸如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的肯定和背書來看,美國國內也不乏支持在韓國部署核武器的呼應之聲。

考慮到上世紀70-80年代冷戰高峰期美軍曾經在韓國部署過從核地雷、大口徑核炮彈到戰術核火箭在內超過600件的各型戰術核武器,在當今國際形勢向著緊張乃至對抗的方向發展之際,韓國和美國國內都不乏有這樣冷戰思維濃郁的人提出這樣刻舟求劍的應對方式。但最終在宣言的內容中看,儘管美國承諾會在未來增強戰略資產在朝鮮半島的經常性出現,卻隻字未提韓國執政黨之前關切的自研核武器或者部署美國核武器的內容。

這一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最後落到媒體報導上,就成了原本很簡單的宣言內容在不同的媒體上被刻意解讀出了各種不同的意味,以至於大家討論的內容日益離譜,最終南轅北轍。

《華盛頓宣言》中描述「未來增強戰略資產在朝鮮半島的經常性出現」時,提到了一次即將到來的美國彈道飛彈核潛艇對韓國的訪問(the upcoming visit of a U.S. nuclear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to the ROK),雖然有些美國媒體把握住了訪問的本質是「停靠」(docking),但不少韓國媒體還是將這種「訪問」引申成了美軍核潛艇的「調遣」,而一些美國媒體與中文媒體則進一步將其描述成了美國將向韓國「部署」彈道飛彈核潛艇。雖然在普通人眼裡看來這幾個詞差異不大,但考慮到這些內容在軍事領域的差異,最終導致不少人以「美國將在韓國部署俄亥俄級核潛艇」開展進一步的分析評論更加離題萬里。

從技術上說,北韓對韓國的戰術核武威懾,依靠的是射程數百公里的短程飛彈、超大型放射炮以及射程更遠、可以進行迂回飛行的巡航飛彈。美國訪問韓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使用的則是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三叉戟」和用於戰略打擊的核彈頭,二者之間完全沒有對等性;從作戰使用上,在朝鮮半島周圍用洲際飛彈對北韓進行核打擊實屬高射炮打蚊子,不僅毫無必要,還會因為其巨大射程引發中俄對這一事件的過度反應。也正因在韓國真部署一艘美國彈道飛彈核潛艇毫不科學,美國核潛艇「訪問韓國」這種增加戰略資產出現的手段才顯得極為刻意。

儘管美韓都表示,這次核潛艇訪問韓國將是1981年美國「喬治·華盛頓」號和「羅伯特·李·」號彈道飛彈核潛艇停靠韓國之後,40多年來首次有彈道飛彈核潛艇訪問韓國,試圖以此來證明美國此次對韓國的支持多年未見,對北韓的核威懾效果也必定會是重拳出擊。

但上世紀1976-1981年間,美國核潛艇35次停靠韓國一方面有著更多的實戰意味,即裝備射程5000公里左右的「北極星」和「海神」彈道飛彈的美軍核潛艇在太平洋方向巡航部署時,需要靠近歐亞大陸才能打擊到蘇聯和中國腹地;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美國核潛艇停靠韓國的所謂「核威懾」對象既非蘇聯也非中國,更不是北韓,而是韓國自己——當時美國正向韓國施加壓力要求其終止本國剛啟動的核計畫,卡特政府又希望從韓國撤出部分戰術核武器,需要用另一種核威懾手段以朝三暮四的方式讓韓國感到美國的核武器支持「濤聲依舊」。本來就在西太水域巡航,但並不需要在當地港口停靠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就成了卡特政府向韓國展現「核威懾」的最廉價手段。

說到底,無論什麼時代的彈道飛彈核潛艇都沒有進入別國港口停靠的必要,凡是要以這樣的形式出現進行的所謂威懾,多多少少都帶有很強的形式主義特色。而韓國這輪以試圖獲得實質性自研或者美國部署戰術核武器為起點的造勢,最終以獲得美國「更多展示戰略資產」的承諾告一段落,也算是美國在承認北韓核威懾的同時,對於韓國這個「夥伴」的重要程度做出的一番報價。

打造員警為「第二陸軍」

本周,一則與台灣員警部隊相關的新聞引發了島內的一系列討論。有消息稱,台灣行政機構將擴編島內原本負責事業機構和科學工業園區安全的保安員警單位「保二總隊」,將其規模翻番達到4000人,同時對其進行軍事化訓練,配備包括手榴彈、機槍甚至可擕式防空飛彈等軍械裝備,使其成為所謂「第二陸軍」。台灣行政部門隨後表示,相關內容尚未定案,現階段也沒有相關規劃,但同時承認這些東西「已在研議」,表明事情本身也並非空穴來風。

所謂的「保二總隊」是台灣內政部門的保安員警第二總隊,最早是民國時期成立的台灣工礦員警總隊,在國民黨逃台之後改組為台灣省保安員警第二總隊,一度負責全台灣各種所謂「國營、省營、國省合營」生產事業機構財產、設備的護衛業務。此後經歷了一系列裁減,目前編制有4個大隊12個中隊,包括1個刑事員警大隊和3個維護台灣各科學園區、電廠、科技產業園區、天然氣廠安保的大隊。

按照台灣知情人士的說法,根據目前的設想,未來新的保二總隊將全面年輕化,未來初次派往保二總隊的官警,全都要40歲以下,警員及警佐都要50歲以下,警官則55歲以下,超過年齡就要強制調離;所有的警員都要先派去陸軍接受軍事訓練,熟悉基本單兵及班排城鎮作戰。同時學習操作各種輕型武器。包括機槍、手榴彈、可擕式等,同時從今年8月開始,保二總隊將先增加700人,隨後逐年擴編,總規模達到4000人,成為能夠獨立作戰的單位,分派到各重要基礎設施,進行安保任務。

台灣的員警系統從歷史沿革上就與軍隊關係密切,早期台灣員警系統的高官有許多來自於黃埔軍校,很多人乾脆就在台軍中任少將甚至中將,加上在台灣持續數十年的所謂「戡亂戒嚴」時期,台灣員警系統長期負責台灣島內的戒嚴、警備、衛戍任務,保安司令部等部門更是還有部分特務機關職能,後來的台軍憲兵部隊前身也都是員警系統的警備營。加上台灣保安員警部門之前也長期接收台灣役齡男性服所謂的替代役,在人員組成上也和台軍接近。在眼下台灣強調強化後備兵力,並且各方搜羅人力組建各種後備步兵單位的情況下,台灣相關部門把同樣屬於紀律部隊的保安員警視作潛在的作戰部隊來源,的確也算合理。

台灣各警隊的部署情況

但仔細分析,從保二總隊的性質和部署特點來看,台灣媒體口中所說的「第二陸軍」職責若是要它們來擔當,多少有些難以匹配。儘管台媒聲稱保二總隊最終將擴編到4000人左右,與台軍的步兵旅規模相當,但作為台灣許多廠區的安保力量,保二總隊各部部署分散于全台各地,每處廠區的部署規模都在一個中隊以下,多以分隊和小隊為主,不便進行連以上規模的集中訓練,營級乃至旅級的演訓更是無從談起;加上保二總隊負責的各種廠區安保任務中,對台灣核電站、電廠、天然氣廠的安保工作即使戰時也需要進行,更加難以抽身成為一支獨立的作戰部隊。

相比之下,台灣現有7個保安員警總隊中的第一、第四和第五總隊分別負責台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機動警力,人員更加集中,規模也更加龐大,利用它們來組建承擔守備任務的步兵部隊似乎更加合適。不過相比那些編制上「五步一炮」的步兵旅,保安員警部隊更加缺乏重武器,連迫擊炮、榴彈炮這樣低水準炮兵裝備的保障和訓練難度都會更大,也限制了所謂「第二陸軍」的含金量。

台當局的「教招部隊」

無論如何,從員警這樣接受過一定訓練的紀律部隊抽調人力作為正規軍隊的兵力來源,一方面屬於頗為瘋狂的人力壓榨,另一方面卻也是大規模全面動員環境下的常見情況。在2023年初,就有不少新聞指出烏克蘭正大規模利用內政部的員警部隊作為基礎編練多達8個正規的陸軍旅級部隊;再往前數,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也曾廣泛將保安部隊和交通警察總隊等原本作為內部安保的部隊,改編為正規軍投入到和解放軍的作戰中去。

如今台灣當局在過去幾年大規模編組後備步兵旅的同時又盯上了台灣的保安員警力量,只能說它們妄圖「以武拒統」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狀態,正在不顧一切地把台灣人民一起綁上「台獨」戰車,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

連結: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韩对朝“核加码”,谁威慑了谁?-施洋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