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活

2萬瓶立陶宛蘭姆酒赴陸卡關 台酒力挺:全買了

立陶宛生產的蘭姆酒

文/法廣

台灣財政部所屬公營事業「台灣煙酒公司」今天(1月3日)表示,去年12月初立陶宛生產的蘭姆酒2萬多瓶,面臨中國抵制漂流海上的命運,台酒公司收到政府指示後,展開接洽,已經買下這批蘭姆酒,預定1月9日船隻到港後,重新包裝,就可以上市。

去年立陶宛和台灣因為互設代表處,成就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派駐歐洲政府單位,因此觸怒中國,開始對立陶宛展開經貿報復。

台酒公司今天透露,去年12月初就傳出中國海關電子報關係統,把立陶宛從「來源國」列表刪除,導致立陶宛出口到中國的貨物滯留在中國港口。雖然事後中國海關的電子報關係統重新出現立陶宛的名字,但滯留海上的貨品,依舊不得其門而入。

12月18日,台灣財政部接到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的訊息,說有一批被中國卡關而波及的MV公司2萬零400瓶深色蘭姆酒成品酒,原訂12月29日抵達中國港口,但即將面臨漂流的命運,台酒公司隨即和相關單位接洽,收購了這批深色蘭姆酒成品酒,避免這批酒因中國卡關漂流海上。

台灣甚至設計了「立(國)挺我,我挺立(國)」的標語。和閩南語「你挺我,我挺你」諧音。台酒表示,希望這批酒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舉杯一起力挺立陶宛。據瞭解,這批立陶宛蘭姆酒預定元月底,開始在台灣上市銷售。

至於立陶宛的啤酒,台酒公司副總經理廖志堅表示,立陶宛的啤酒在台灣有自己的代理商,民間代理商近期也大量吃貨,因為立陶宛啤酒在台的銷售量已經爆增24倍。

對於中國海關曾將立陶宛從「電子報關係統」的「來源國」列表刪除後再恢復,導致立陶宛出口貨物滯留中國港口甚至漂流海上不得其門而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公開反駁表示,這全是媒體誇大不實的報導,並抨擊歐盟官員未經查證就指控中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連結:立陶宛外銷中國蘭姆酒遭卡關 台灣出面收購月底在台上市 (rfi.fr)

立陶宛商品海上漂 台灣霸氣引入幫撐腰

文/台灣英文新聞

立陶宛遭北京打壓,出口商品於海上漂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媒體報導台灣菸酒公司收購一批黑蘭姆酒,為立國酒商解圍,也為台灣酒品市場引進新品項。

自立陶宛宣布與台灣加深關係、互設代表處後,中國便展開複合式施壓,在11月18日台灣代表處正式於立國首都維爾紐斯營運後,中國隨即加大施壓力道,召回駐立大使、暫停領事服務,降級中、立兩國外交層級以及實施貿易制裁,阻擋立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

鏡週刊報導,立陶宛知名酒商MV GROUP去年出口中國的啤酒,滯留海關動彈不得,12月下旬有一批多達兩萬瓶的PROPELLER蘭姆酒,也恐面臨同樣處境,因此向台灣代表處陳情。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隨即與財政部接洽,拍板由台灣菸酒公司出面收購。

台灣菸酒公司副總經理廖志堅指出,這是台灣首次進口立陶宛蘭姆酒,本次收購盼能助立國緩解經貿困境,也能為台灣的酒品市場帶來新氣象。據悉,該批有「黑萊姆」之稱的深色蘭姆酒,將於1月9日運抵台灣,在完成清關等作業後,將於各大酒莊流通販售。

報導指出,立國知名啤酒廠沃福斯(Volfas Engelman)受中國經濟打壓的影響,去年10月突然被告知中國訂單遭砍光,損失達50萬歐元。然而,蓬勃發展的台灣市場可彌補其中國市場的損失,沃福斯執行長霍巴喬斯卡斯向《立陶宛晨報》透露,2021出口台灣較前年成長23倍,由8千升成長至180千升,期待今年台灣市場能持續成長。

2020年中國與澳洲交惡,以經貿制裁手段施壓,抵制澳洲多項產品,「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多位議員,於該年12月發起「民主紅酒」活動相挺,如今購入「民主蘭姆酒」,為立國撐腰。

台購買立陶宛2萬瓶蘭姆酒,網民嘲:凡是別人不要的垃圾,都往台灣兜售

文/觀察者網

台灣人真的要「喝起來」了。據台媒今日(3日)報導,台灣決定將立陶宛一批「被大陸拒收」的啤酒「全包」了。

根據多家親綠媒體所述,這是「義氣相挺」「霸氣」之舉,其稱,這批共2萬瓶的蘭姆酒原本計畫12月20日以海運的方式運抵大陸,但由於該品牌此前有一批啤酒被卡在海關,立陶宛方擔心這批蘭姆酒「也會面臨同樣的命運」,於是趕緊另尋出路,從而找上了台灣。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與島內財政部門接洽,當即決定委託台灣煙酒公司協助先買入再轉售,台媒稱,經此操作,「這才化解立陶宛貨物再次在海上漂流的危機」,這批酒預計1月上旬到貨,將重新製作中文標貼後上市。公開資料顯示,台灣煙酒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煙草與酒類為主的公司,為島內財政部門100%持股的公營單位。

台灣煙酒公司副總經理廖志堅證實此事,並稱接到財政部門的指示後,立即和相關單位接洽,收購這批蘭姆酒。

在台灣口中如此「深厚」「感人」的友誼並未感動島內網民,有網民無奈感慨,「現在是什麼不要的垃圾都往台灣兜售嗎?」

這不是台灣「義氣」收下的第一批立陶宛酒,此前有一批立陶宛啤酒已全部運抵台灣,由其他的進口商及經銷商收購並銷售。

上月17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稱,該國沃夫狼啤酒廠(Volfas Engelman)總經理霍巴巧斯卡斯稱,早在今年10月底,他們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就取消了所有訂單,造成的損失高達50萬歐元,並稱該品牌在大陸近十年的苦心經營宣告結束。

2天后,有島內親綠媒體發文稱,沃夫狼在大陸的訂單「全被砍光」,估計損失達50萬歐元,隨後喊話島內民眾趕緊「喝起來」。有台媒還做了一個「義氣相挺立陶宛」的系列宣傳話題,稱要給立陶宛展現「台灣最美的風景」。

立陶宛方面也不客氣,22日,《台北時報》英文版報導,立陶宛農業部一名高級官員正施壓台灣當局,要求加快對立陶宛農產品的進口許可,該官員稱,台灣是立陶宛農產品和食品的潛在市場,但仍有很多公司正等待台當局的進口許可證。因為若缺乏台當局要求的進口許可、沒有企業下訂單,問題依然無法解決,「我們呼籲台灣方面採取緊急行動,幫助這些企業獲批進口。」

立陶宛政府瘋狂炒作對華議題種的因,結了企業苦不堪言的果。越來越多的立陶宛企業擔心,外國投資者可能會停止對他們的投資。

此前,立陶宛農業部國際事務與出口行銷部門主管凡庫斯(Antanas Venckus)在接受台媒採訪時坦承,立陶宛自大陸進口原物料和設備也遭遇困難,受影響的包括高科技業。在此背景下,立陶宛政府嘗試自救,施壓台灣打開市場便是選項之一。但立陶宛企業對此並不樂觀。早在9月份,立陶宛一乳製品加工商負責人就表示,台灣地區在市場規模上「根本無法與中國(大陸)相比」。

連結:台当局购买立陶宛2万瓶朗姆酒,岛内网民嘲:凡是别人不要的垃圾,都往台湾兜售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