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王崑義》美國提升台灣為「重要非北約盟友」 真能護台嗎?

美國提升台灣為「重要非北約盟友」 真能護台嗎?

文/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美國想把台灣打造成一隻「刺蝟」,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最近,美國參議院兩黨領袖推出一個「台灣政策法」法案,目標宣稱是為了「提升台灣的安全防衛,確保區域穩定,遏制中國大陸近來在台灣海峽不斷升高的咄咄逼人行為」。而值得關注的是,法案將尋求大幅調整美國的對台政策,為台灣提供數十億美元軍事援助,並賦予台灣「重要非北約盟友」地位(major non-NATO ally,簡稱MNNA)。

這個「重要非北約盟友」概念,並非新的詞彙,依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一系列美國政府指定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但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主要非北約盟友不一定與美國有互相防衛公約,但其成員皆獲美國授予非北約國家無法獲得的各種軍事和金融優勢」。

1987年美國國會就已通過的法案

1987年美國國會通過桑姆·努恩(Sam Nunn)修正案,在美國法典第10卷(軍隊)加入2350a段,納入「MNNA」。該段規定美國國防部長在得到美國國務卿同意下,可對「非北約盟友」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最初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包括澳洲、埃及、以色列、日本及韓國。

維基百科的解釋是,1996年根據美國法典在第22卷(外交)加入2321k段(又稱1961年外援法案517段),主要非北約盟友將獲得額外的軍事和金融援助,非北約盟友可享有北約成員「武器輸出控制法案」(Arms Export Control Act)的豁免權。同時,該法案也授權美國總統在通知國會後30天內,將一個國家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法案生效時,法令指定了前述五個國家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同時加入了約旦和紐西蘭。

2002年9月30日美國國會在通過「2003年財政年度外交授權法案」時,要求將台灣「視為實際上的非北約盟友」。儘管對國會越過總統的外交權限造成一些疑慮,然而,布希政府仍在2003年8月29日向國會提交信件,將台灣視為「非北約盟友」。

如今,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Sen. Bob Menendez, D-NJ)和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格雷厄姆(Sen. Lindsey Graham, R-SC)在6月17日聯手提出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議案(The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其中又重提「賦予台灣重要非北約盟友地位」,以方便美國繼續把台灣當棋子,作為對抗中國大陸的前沿堡壘。

這次把台灣賦予「重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的法案,主要是希望增加用於支持台灣防衛的年度戰爭儲備,從2億美元增加到5億美元。同時也要以此加強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這項法案的提出,正好是美台即將在6月20日至22日召開高層軍事戰略對話的「蒙特瑞會談」之前,難免會影響後來的會談內容。日媒《日經亞洲》就引述消息指出,美方已經準備一份軍售清單建議台灣採購。

而6月20日由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率團出席台美「蒙特瑞會談」,美台間的國安高層戰略對話,確實是聚焦於美國對台軍售和軍事演習合作,並稱美方已準備一份建議台灣購買約20項武器與系統的清單,協助台灣建置「不對稱作戰」能力。

為台建立不對稱戰力美國說了算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就注意到,美國近年來強調,協助台灣建立所謂的「不對稱戰力」,都是由美國所定義的軍備項目,有時候與台灣在安全部署的策略上可能相左,或者美方建議台灣採購的軍備,並不符合台灣的防衛需求。從3月迄今多項台灣對美軍購項目生變的情況來看,顯然美國與台灣在軍備部署及運用上有認知層面的差距。

她還說,倘若「蒙特瑞會談」真的涉及軍售清單,比較擔心美國售台的軍備又出現不符需求,或者軍備過時的情況,這對台灣而言相對不利。尤其美國年底就要舉行期中選舉,拜登政府此刻祭出軍售清單,可能有刺激選情的考量,包括討好軍工複合體、增加財源收入、抑制經濟通膨等,台灣可能無形間成為美方索求的對象。

由此可見,美國政客不斷的提出「護台」方案,不過是對台灣予取予求,現在美其名又建議把台灣重新提升為「重要非北約盟友」,延續過去美方一直把台灣當成美國過時武器的「堆積場」,表面上是要幫台灣建立「不對稱作戰」的實力,卻可能是消化美國已經毫無出路的舊式武器,台灣可能當了冤大頭,卻還在幫美國人數錢。

所以,美國畫了再大的餅,提出再好聽的概念,如果台灣朝野兩大黨還是競相抱美國大腿,比賽誰更為「親美不親中」,以紐約時報近日評論「西太平洋軍事實力正向大陸傾斜,美國可能在亞洲失去軍事威懾力」。如果哪天真正實現「東升西降」的情況,美國保護自己都來不及了,還有心思保衛台灣嗎?台灣的政治人物是否該醒一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