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鷹擊21橫空出世 美軍,怕不怕?

中共鷹擊21艦射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是航母殺手嗎?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2019年10月1日首度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閱兵中公開亮相。(新華社)
中共鷹擊21艦射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是航母殺手嗎?圖為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2019年10月1日首度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閱兵中公開亮相。

文/羅慶生

中國在其海軍節前夕釋放出一連串重要訊息,包括暗示第三艘航母即將下水以及055型萬噸驅逐艦發射的神秘飛彈。雖然中國自主研製的重型航母下水對中國的自信與戰略佈局意義重大,但引起外界重視的程度並不如055試射的飛彈。這是有原因的。如果那枚飛彈真是西方媒體研判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那就改變海戰規則,可能將獨領風騷將近一個世紀的航空母艦,送進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區。

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將改變海戰規則

為什麼鷹擊21將改變海戰規則?要分析這個問題,就要先理解海戰的規則是什麼。海戰規則很簡單,軍艦作為掌控制海權的利器,必須要有擊沉或至少擊傷對方軍艦的能力,才能讓對手迫於損失或可能損失而讓出制海權。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否則兩敗俱傷,只會讓第三者漁翁得利。理想的軍艦是我能摧毀對方,對方卻不能傷害我。因此軍艦追求厚甲巨砲,鋼板愈厚愈好、火砲打得愈遠愈好。一直到航空母艦的出現,才改變這些規則。

二戰時的螺旋槳艦載機作戰半徑約500到800公里, 16吋巨砲的戰艦卻只能打40公里,連航母的邊都摸不到,怎麼打?各國海軍從此都不再建厚甲巨砲的主力戰艦。當代美軍航母艦載機配合空中加油再加上飛彈射程可以打擊到1000公里,超過一般國家空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拳頭伸得比別人長。一艘航母約80架作戰飛機,美軍有11個航母戰鬥群,戰力比世界其他國家海軍戰力全部加起來都高,當然可以橫行全世界。

然而055驅逐艦配備「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後,就將挑戰這規則。一般反艦飛彈是次音速到音速2、3倍的超音速,發射後慣性導航,先升空再下降,貼著海平面飛行,末端以雷達尋標,鎖定目標後鑽進去,在目標吃水線上方一、兩公尺處開個大洞,彈頭爆炸還可再往內打穿一、兩層鋼板,讓水直接灌進去。所以一枚飛彈可以打沉一艘4、5千噸的大船。

為防禦反艦飛彈,美軍航母戰鬥群除航母本身配置的近迫防禦系統以及短程防空飛彈外,神盾系統的巡洋艦與驅逐艦在周邊佈下各式長、中、短程飛彈的防空網。再加上空中預警機的偵監,一般反艦飛彈要擊沉航母,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但面對「高超音速反艦彈道飛彈」就不一樣。既然是彈道飛彈,飛彈是先進入太空飛行,接近目標後再重返大氣層。大氣層外沒有空氣阻力,消耗燃料少,所以射程可以很遠,一般估計是1000到1500公里。通常彈道飛彈因為彈道固定,電腦解算後可預測路線,攔截並不困難,然而鷹擊21彈頭底部有對小鳍,重返大氣層時是以「打水漂」方式滑翔,路線無法預測,攔截就難了。

彈頭重返大氣層後將像隕石一般地急速墜落,末端速度估計可達音速8、9倍,甚至10倍。美國海軍速度最快,高達5倍音速的標準6型防空飛彈無法攔截,其他更不用說,方陣近迫防禦系統也無能為力。音速8、9倍的速度,彈頭不需要高爆彈藥,光憑本身動能,就可以從甲板打個大洞一路貫穿到海裡,讓海水灌入。一枚彈頭就可以擊沉一艘航空母艦,如果鷹擊21是多彈頭,整個航母戰鬥群都有危險。如果你是美軍,怕不怕?

美軍應變之道:分散式殺傷

中國以彈道飛彈作為反艦武器,20年前提出時,美軍原本是當笑話看。因為彈道飛彈被視為地對地的長程攻擊武器,雖然能打得很遠,但彈道固定,用來打地面固定目標可以,怎麼會想要用來打海面上移動的船艦?但隨著中國研發反艦彈道飛彈的訊息愈來愈明確,美國也開始正視起來。2019年中國大陸國慶閱兵,首次展示了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飛彈。2020年8月,中國試射兩枚陸基反艦彈道飛彈,雖然不確定是東風21D還是東風26亦或各一枚,但成功擊中數千公里外西沙海域的移動靶船,證實已解決彈道反艦飛彈最被質疑的末端導引問題。

如果中國的彈道反艦飛彈能攻擊數千公里外太平洋航行的航空母艦,而美國航母艦載機經過空中加油再發射飛彈也只能打到1000公里,就表示雙方如果真打起來,美國航空母艦還沒到攻擊發起範圍,就可能先被擊沉。可以想像雷根號航母被擊沉的震撼嗎?這表示「美軍無敵」的神話破滅,對美國霸權的影響具毀滅性。

事實上,2014年美軍在驗證台海有事,美軍介入,解放軍反介入的幾次兵棋推演,加入中國擁有陸基反艦彈道飛彈的條件後,居然都落敗。這結果震驚美軍高層與戰略學界,美國海軍因而開始研擬應變之道。

2015年,美軍提出「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概念,取代原來的「空海整體作戰」,以戰法與戰略的更新,因應解放軍陸基反艦彈道飛彈的威脅。動作較快的是陸戰隊,決定將以往「前沿部署」戰略改為分散式的「安全合作據點」後即在關島建設新基地,完工後原部署在琉球的5000名海軍陸戰隊將轉移至關島。

「分散式殺傷」理論基礎來自電腦系統的分散式處理架構。這架構取消集中式的處理與指揮中心,將處理事務權限交給各分散的站台,每個站台不需要強大的資料儲存與處理能力,而是透過資料傳遞與通訊進行協作。

分散式系統的優點是具有很高的靈活性,能隨時增添或減少,一部出錯也不會拖累到全部,可以整體應付一個問題,也可以分組處理不同事務,較集中式系統的反應時間更短且更為有效。但這系統必須要有快速且可靠的通訊網路互聯才能有效運作。美國有一大堆偵察、監視與通訊衛星,正好可以滿足分散式系統需求。將「空海整體作戰」改為「分散式作戰」正可以發揮美軍強項,避開拳頭不夠長的弱項,相當高明,必須為美國軍事戰略家的創意鼓掌。

美軍於是設法讓所有艦艇都有攻擊能力,包括補給艦、掃雷艦、佈雷艇…等原本並不直接作戰的支援艦艇。正如分散式電腦系統,每個獨立伺服器都要能處理問題,海軍的每個獨立載台,也都要有攻擊能力。這攻擊能力當然不是簡單的機砲而已,那對付海盜或走私快艇還可以,對付軍艦可不行。美軍要的是每艘艦艇都有能夠摧毀,或至少擊傷中、大型軍艦的能力。但在非作戰艦艇上武裝,就類似在各式各樣的民用車輛上統一裝置火砲一樣困難且複雜。為解決這問題,美軍正在發展將防空或反艦飛彈裝進貨櫃的技術,只要將該貨櫃運到原本負責行政或後勤的非武裝船艇上,插上電源、打開電腦,就可以作戰了。

那航母是否仍有功能?有,只是面對中國的彈道反艦飛彈,美軍航母將避免直接對抗,改為扮演類似球隊教練角色,不下場打球,而是在場外指揮。美國仍會編組航母戰鬥群,但不會進入中國反艦彈道飛彈的射程內,而是在這戰場外指揮各分散載台,或者分進合擊,或者各自獨立作戰。如此,就可確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權。

但這是鷹擊21出現之前。美國原本應對的是「陸基」彈道反艦飛彈,現在「艦載」版本出現,海戰規則又不一樣了。因為中國打擊力量可以從海岸線再往太平洋推數百或上千公里。而且,艦射反艦彈道飛彈的技術既然成熟,那潛射型還會遠嗎?有「鷹擊21」,推測也將有「巨浪21」。如果解放軍的飛彈潛艦往太平洋深處部署,美軍航母在哪裡都不安全。分散式殺傷是否還有效,值得觀察。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