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評論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的權威堪比教宗

中國各地隨處可見印有習近平頭像的宣傳海報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屆黨代會上,習近平想要打破以往的任期限制,謀求毛澤東時代以來最高程度的集權。即便是現在,中國的政治自由空間也已經遠遠小於十年前。

已經連續擔任兩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對這個擁有9000餘萬黨員的全球最大政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重新為其注入了意識形態色彩。在他的治理下,中國正在向黨領導一切的模式回歸,而中國共產黨則在不斷突出習近平領導核心。

在倫敦國王學院中國問題專家布朗教授(Kerry Brown)眼中,習近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穩固其執政權力。他的權力植根於信仰,他自己就是一個相信信仰的人。可是他生活在一個人們沒有任何信仰的國度。……他在90年代接受採訪時,就透露出相信中國共產黨具有歷史使命或者說政治使命,他不認為是商業使命或者經濟使命。很長一段時期以來,許多人都認為中共的使命就是讓人民變富裕、創造物質財富。在我看來,習近平則是真心相信中共具有精神方面的使命,其核心則是民族主義。習近平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這一點。

大權獨攬

在習近平執掌大權的十年間,中共經歷了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習近平的政治對手紛紛被清洗。與此同時,黨政機關對社會的監控力度空前加強,異議人士遭到消聲,媒體以及網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管控,數以十萬計的新疆穆斯林被依次送入再教育營。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建立起來的分權制衡、黨政分開被逆轉,習近平通過建立一系列工作小組讓權力全面集中到自己手中。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指出,過去10年,中國的政治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共本身也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威權主義。通過修改憲法,以及成立一系列淩駕於政府之上的中共工作小組,黨建立了某種意義上的獨裁。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集體領導原則遭到了摒棄,現在的中國共產黨只承認唯一的權威:習近平。中國共產黨變成了習近平的黨,所有黨員都必須忠於習近平。這就是我們如今在二十大前所看到的現狀。

中共的前幾代領導人廢除了職務終身制,建立起了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制度,其目的是防止毛澤東時代的個人集權。然而,習近平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惜修改憲法延長自己的任期。不出意料的話,他將在二十大上如願獲得至少第三個任期,成為毛澤東時代以來最為強勢的領導人。儘管不斷有中共黨內派別對立的傳言,但是外界分析人士一致認為,習近平獲得連任、擴大權力的勢頭已經難以阻擋。中國問題專家布朗指出:關鍵在於黨代會召開前的政治環境。布朗認為,民眾對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不滿、經濟降溫的擔心才是有可能危及習近平權力的主要因素。

危機四伏

自今年初以來,全國已經累計有包括上海、深圳、天津在內的至少45個城市經歷過防疫封控,產業鏈受到了劇烈擾動,民眾的購買力也遭到了重挫,原定5.5%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中共當局仍然沒有鬆動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跡象。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經濟學家曾林(Max Zenglein)指出,中共堅持嚴格防疫,很有可能危及自身。和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比,中國的中產階級規模如今要大得多,他們有著完全不同的期望值。我們注意到,中產階級遭到了防疫政策的嚴重衝擊,但是當局卻沒能出台緩解中產階級處境的紓困措施。這必然會導致壓力上升。很難說中共當局會不會在二十大後改弦更張,不再以意識形態主導防疫,而是更關注中產階級的訴求。

中國經濟的疲軟,並不僅僅歸因於由意識形態主導的防疫政策。房地產行業的泡沫瀕臨破裂,諸多原先依靠房地產拉動的其他產業也陷入了衰退,中國青年人失業率已經逼近20%,創下歷史新高。

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民眾已經習慣了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對於習近平以及整個中共政權而言,向民眾兌現共同富裕之承諾,就是其執政合法性的最主要來源。習近平已經兌現了2020年GDP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承諾,但是中國過去幾十年賴以維生的借貸-投資-高產出-還貸的經濟循環,正在逐漸失效。中國經濟對大規模投資項目的需求正在減小,如果依然拘泥於舊有經濟模式,必然會導致債台高築。許多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必須讓經濟環境進一步自由化來確保今後的增長。但是這會導致國有企業的經濟主導地位下滑,從而削弱中共對經濟的掌控力。

全球競爭

事實上,在習近平統治下,國有企業的影響力正不斷上升。他還力主大型國企合並,從而在全球競爭中發揮國家壟斷資本的實力。這一趨勢導致中國經濟更為集權、更為政治化。

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規劃也刻有習近平的烙印,許多中國企業也借此擴展國際市場、輸出產能。但是在國際層面上,一帶一路往往引起爭議:不少國家不得不從中資銀行大量借貸來完成投資規模巨大的建設項目,如果超出其償還能力,就只能以礦產或者重要基礎設施作為抵押。北京對受援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在藉機增長。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中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一帶一路的真實目的很可能是向其他國家輸出中國經濟模式:這樣中國本身就無需變革。就算中國經濟的潛力耗盡,也能將投資轉移到國外。一方面,這能增強中國影響力,另一方面,儘管中國經濟增速今後將放緩,但是中國經濟模式將會在國際上具備很高的吸引力。

不過,北京一方面想讓外國依賴中國經濟,另一方面卻想讓中國經濟擺脫對外國的依賴。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專家曾林指出,習近平的經濟雙循環戰略不僅僅著眼於解決國內經濟問題,更是在力爭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正日益成為德國工業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汽車產業、機械製造、化工等領域。在這些行業,中國正力爭在本土市場取代外資企業。

堪比教宗

在外交層面上,習近平也遇到了重大挑戰。中國與美國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日趨對立,但是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卻並未明顯減少。習近平還讓中國和俄羅斯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戰略同盟,避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加大了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力度,間接支持普丁的戰爭。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政治學者韋伯(Ralph Weber)指出:我們歐洲人必須關注中國民眾的處境,這是一個道德問題。事實上,一個具有極權傾向的專制國家,其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總是與眾不同。近年來,我們歐洲人已經注意到了一系列的影響。尤其是俄烏衝突,讓民主國家與專制陣營之間產生了明顯的分野。

在韋伯看來,黨代會並不會致力於解決經濟問題、外交問題,但是卻多少能看出習近平今後將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韋伯最擔心的則是權力不斷集中於習近平一人:過去一段時間,許多人都在討論,中共的集體領導制究竟是如何遭到削弱的。如果權力集中於一人手中,整個體系都會陷入不穩定,因為繼任制度無法運轉,體制的可預測性也不復存在。

倫敦國王學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布朗則擔心,習近平正通過樹立自己不可動搖的權威形象來謀求終身執政:我感覺習近平的權力並非植根於自己的政治實力,而是植根於某種信仰。因此很難想像他不再處於現在的職位上。這就好比讓一個教宗下台。理論上教宗可以退休,但是其地位和影響力依然存在。我認為,習近平已經有了這樣的地位。

連結: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的權威堪比教宗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11.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