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張國城:美戰略模糊恐引爆台灣投降主義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

文/ 羅樂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19日舉行「拜登上台一週年的台美中關係」學術研討會。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表示,拜登政府對台灣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但是戰略模糊會有四大副作用,將會有利台灣內部投降主義、失敗主義的蔓延。

張國城今天在「拜登上台一週年的台美中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發表「 中國對拜登政府中國政策的對應與評估」論文。論文指拜登總統就任後,接著就面臨幾項重大考驗,包括疫情、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挑戰。這些因素影響了拜登政府的整體對外戰略佈局,自然而然牽動對中政策。

張國城表示,中國軍力日益強大是對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最直接的嚴厲挑戰。由於拜登的作法並非一昧強硬或清楚地畫下紅線,因此對台灣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戰略模糊」。

張國城強調,這裡的「戰略模糊」並不是說美國不會在中國攻台時介入助台,這點應該是清晰的;但是就協助的方式,以及讓行動更有效的方式,如聯合訓練、演習及對台灣國防體制的協助等方面來應對中國的威脅仍然太少。

他說,中國判斷拜登不會正式放棄「戰略模糊」政策,因為如果拜登宣布「戰略清晰」,中國可能立刻採取激烈行動。因為,美國即使宣布「戰略清晰」,也不能立刻就在台灣協立起類似過去有邦交時代的協防軍力,所以這個真空期反而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中國會認為「武統臺灣的機會之窗會隨著美國戰略清晰、增加明確軍事合作、臺灣防衛力量快速加強而逐漸消失」,另一方面認為美國若宣布「戰略清晰」,對臺灣島內「台獨勢力」必是一大鼓舞,這兩個因素必然會促使中國「加速下達武力犯台決心」,趕快動手。因此,美國迄今未對「戰略清晰」鬆口。

不過,張國城認為美國若持續「戰略模糊」,會有四個副作用:第一、「更容易」而非「更不會」讓中國誤判美國的態度而持續採取挑釁行為。第二、對中國軍力的提升沒有任何阻止效果。第三、實質拖慢、妨礙台灣和美國建立「足以抵擋中國的軍事合作」的能力,譬如為了維持戰略模糊、就不能明確和台灣軍方實施聯合演習,結果就是「共同作業能力」始終處於原始狀態。第四、將有利台灣內部投降主義、失敗主義的蔓延。

評論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郭秋慶從台灣在國際間的身份指出,亞洲的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不願意將台灣正式納入各項防衛協議,四方安全對話完全沒有台灣政治參與的空間,這是因為對國際社會而言,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所以它不具備國際社會中可以跟其他國家平等互惠往來簽訂條約的身份。

又如美國贈送台灣疫苗,要把中華民國國旗塗掉,台灣政務委員唐鳳參加國際峰會的畫面也被切掉,這很明顯是拜登擔心會激怒中國,所以他趕緊重申美國仍舊奉行一中政策,美對台政策還是回到台灣關係法、三個公報跟六項保證,這裡面還是戰略模糊而非戰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