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中國高調反制裁 不怕付出重大代價嗎?

中國高調反制裁,不怕付出重大代價嗎?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記者顏瑾晨所撰寫的〈美加因新疆問題制裁中國後,中國宣佈實施反制裁〉一文指出,針對美國、加拿大基於謊言和虛假資訊於3月22日對中國新疆有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的行徑,中國決定反擊,對美加相關人員實施制裁。

中國外交部3月27日發表聲明稱,中國決定對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曼欽(Gayle Manchin)、副主席伯金斯(Tony Perkins),加拿大聯邦眾議員莊文浩(Michael Chong)、眾議院外委會國際人權小組委員會實施制裁,禁止上述人員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禁止中國公民及機構同上述人員交易或同上述實體往來。同時,此前中國對美方在涉疆問題上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人員的制裁仍然有效。

聲明稱,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敦促有關方面認清形勢,糾正錯誤,停止在涉疆問題上搞政治操弄,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國內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否則必將玩火自焚。

3月22日,歐盟就新疆人權問題宣佈對4名中國官員和一家實體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侵犯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人權。隨後,美加英國緊隨其後,加入制裁中國行列。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22日也宣佈,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2名中國官員。加拿大及英國宣佈制裁的4名中國官員名單及實體名單,則與歐盟完全一致。

3月22日當天,中國對歐盟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反制裁,制裁名單包括10名人員及4個實體。26日,中國反擊了英國的制裁,制裁英國9名人員和4個實體。

然而,近來中國大動作反作反制西方國家,難道不怕得罪歐洲?讓歐盟原本配合美國演出的操作變成玩真的?

或許正相反,中國就是擔心此時不強硬表態,歐盟在美國持續施壓下真的加入美國陣線聯合抗中,或者人權議題持續發酵,讓新疆棉業受到真正傷害。

就理論來說,美國與歐盟雖然都強調「價值觀」外交,但國際行為本質是現實主義,而不是理想主義。簡單來說,就是操作胡蘿蔔與棒子,以利誘或威脅驅動對手。

美國最初發動全球封殺華為5G的時候,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在內原本都拒絕,但美國不斷施壓,對英國甚至威脅將取消F-35部署,並將英國排除於「五眼聯盟」的情報分享之外。當時中國並沒有採取足夠行動反施壓或提供胡蘿蔔利誘,結果英國擋不住美國壓力,不僅接受排除華為,中英關係還因香港問題而迅速惡化,徹底顛覆原本號稱的「黃金時代」。

只是,拜登不是說「美國回來了」,難道還會像川普一樣施壓盟邦嗎?

很遺憾,是的。政黨雖輪替,美國的利益不變。這次布林肯歐洲行仍然和前川普政府一樣施壓德國,要求停止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並表示不排除對德國採取制裁措施。因為美國擔心輸氣管道完工後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過高,還影響美國頁岩油在歐洲的銷售前景。雖然這段長達1,230公里的輸氣管線已完成90%,美國仍堅持德國撤銷。

對美國來說,盟邦就好像交響樂團,美國回來是當指揮,歐盟要配合演出才能應付中國與俄羅斯所帶來的威脅。3月24日布林肯在布魯塞爾的演說,雖然表示美國不會強迫盟邦選邊站,盟友可以在行得通的情況下與中國合作,但他提到的例子是氣候變遷。

因此,中國高調的反制裁,將可提供歐洲國家拒絕美國的藉口。中國這次傳遞的訊息很明確:配合美國制裁中國,就要付出代價。因而當一項聯合行動符合美國利益但不符合歐洲時,「中國將反制」或許可以成為歐洲討價還價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