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社會政治

布林肯訪中在即 美眾院共和黨領袖:降低台海緊張局勢應為首要重點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3年6月15日在國務院《2023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發佈會上發表講話。

文/voa李逸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前往北京進行訪問。拜登政府強調,布林肯此行主要目的是希望與中國政府建立開放的溝通管道,推進美國利益與價值觀,同時針對全球、地區事務以及一系列跨國挑戰進行討論。多位國會兩黨議員對於布林肯此行能否取得實質成果並不抱高度期望。眾議院共和黨外交領袖呼籲布林肯當面要求北京停止在台灣海峽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邁克尓·麥考爾(Michael McCaul)星期三(6月14日)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認為降低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應為布林肯此次到北京訪問的主要目的。

「降低在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是第一點,」麥考爾說,「他們在太平洋上的行為相當咄咄逼人。因此,我認為讓那樣咄咄逼人的行為降溫下來是第一重點。顯然,還有中國的人權問題。另外,我正在推動一些出口管制。我不希望把一些技術賣給他們,讓他們能反過來將那些技術用在他們的先進武器系統裡,然後在未來的衝突中用來對付我們。」

作為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領袖,麥考爾眾議員在今年4月曾率領一個由多位兩黨議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外交部長吳釗燮等政府領袖見面。

隨後,中國外交部宣佈對麥考爾實施制裁,並指責麥考爾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麥考爾議員不止一次回應表示,他將北京的制裁措施視為是「榮譽勳章」,同時強調「沒有什麼能夠遏阻美國支持自由民主的國家。

布林肯此行將是他首次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訪問北京,也是美國國務卿2018年以來的首次訪華。

根據美國國務院,布林肯訪問北京的三個目的,一是建立開放溝通管道以討論彼此面對的重要挑戰以避免誤判;二是清楚表明美國的價值與利益,坦誠交流美國對一系列地區與全球議題的關切;三是探索雙方在包括氣候變化及全球宏觀經濟穩定上的潛在合作空間。

不過,最近爆出中國在古巴設立間諜監測站的消息使得布林肯此行蒙上了陰影。華爾街日報上周引述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中國正在古巴建造新的間諜基地,以竊聽美國並確定對美國潛在打擊目標。

拜登政府之後不僅證實了這個消息,並指出從2019年北京就在古巴進行了有關活動。布林肯在這個星期一稱,拜登政府採取的外交措施延緩了中國在全球投射軍力的企圖。

消息同時引發國會兩黨強烈擔憂。共和黨外交領袖麥考爾表示,他不認為布林肯此時訪問中國是個好時機。

「我想從來不會有(訪問中國)的好時機,」麥考爾說,「上一次他(布林肯)計畫去訪問時,發生了間諜氣球事件。現在我們得到的消息是,他們在古巴有一個間諜衛星站,這是自古巴導彈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情況。」

星期三,麥考爾發表了一份書面聲明批評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做出太多妥協和讓步。

「儘管外交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但這不能以犧牲我們的國家安全作為代價。布林肯國務卿應該要推進制裁和出口管制措施,並在和中共官員討論時將保護美國人民列為優先要務,」麥考爾在聲明中說。

麥考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再次表達了類似觀點。「我們要小心一點,因為我們去了,那是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很大的讓步。我希望訪問能產生一些正面有效的結果,我知道他們試圖採取更多的魅力攻勢,但你看看習主席在人大會議上說的話,他的立場很清楚,」他說。

眾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委員會主席、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表示,她希望布林肯在和他的對等中方官員會晤時能明確表明華盛頓對於一系列北京的做法的態度。

「我們反對他們針對美國的監視行為,以及他們加劇對台灣或其他印太夥伴國家咄咄逼人的行為和對人權的侵犯。 那些都是不可接受的。 他需要向他的同行非常、非常清楚地表明這一點,」金映玉對美國之音說。

「我們在這裡說的是中國共產黨,他們的侵略性在不斷增加。 我們看到中國的監視行動,我們也看到中國如何不僅在一兩個國家,而且在其他領域發揮其影響力。 所以我們對此感到十分關切。 因此,我想表明,中國對其人民的待遇,尤其是在侵犯人權方面,尤其是在新疆和其他地區,我們是不會容忍的。」

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員會原定這個星期三邀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召開聽證會,討論2024年有關機關的預算,但這場聽證會被臨時取消。

金映玉對美國之音表示,原定出席的主要證人、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康達星期一告知委員會他無法出席作證,理由是要陪同布林肯訪問中國。委員會要求國務院指派康達的副手參與聽證會,但再次被拒絕。

金映玉眾議員星期三連同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發表書面聲明表達了對國務院的不滿。

「我想向布林肯國務卿和拜登政府發出一個強烈的資訊,他們需要與國會接觸,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政策有監督管轄權,尤其是在涉及中國的時候,」金映玉說。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星期五發表聲明,直言批評布林肯不應該前往中國。

「布林肯國務卿還無理由在沒有設定任何目標的情況下訪問共產中國來取悅北京,」布萊克本說,「習近平已經將他的優先要務明確清楚的表示:他要主導美國,(和他)會面只會給他的黨更多彈藥來在世界舞台上羞辱美國。」

相較於國會共和黨人對於布林肯國務卿即將訪問中國的嚴厲態度,民主黨議員普遍表示支援拜登政府希望與中國進行接觸的路線,但並不預期目前出於低谷狀態的雙邊關係能取得實質進展。

「我們非常支持國務卿布林肯和拜登政府希望與中國保持暢通的對話管道。 顯然,現在的關係不是很好。 但我認為雙方繼續對話和溝通很重要,」眾議院外委會印太小組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不過,貝拉坦誠表示,他不預期此次會面後與美中兩國將在一些美國希望合作的領域取得進展。

貝拉說,「不是100%樂觀(中國將會與美國合作),但我認為很重要的是我們做出了努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是持續讓對話的大門敞開,尋求我們可以合作的地方。」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這個月初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一場討論會上說,美國尋求與中國的溝通,是希望建立一個類似冷戰時期的危機管控機制。與此同時,美國也希望在氣候變遷和跨國犯罪等領域和中國展開合作。

眾議院外委會成員、來自麻薩諸塞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比爾·基廷(Bill Keating)對美國之音說,「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你在北京,只是四處走走你就會知道。 如果幾周前或一周前你在紐約市,你會意識到氣候問題是個真正的挑戰。 當然,我們必須共同努力。 如果不先進行討論,那是不會發生的。」

基廷眾議員坦言,對於會談是否將會有實質成果,他不抱希望。

「坦白說,我預計這不會帶來任何重要的資訊或成果。 但是,一切必須從討論開始,否則,我不認為外交將有機會發揮作用,」基廷說。

連結:布林肯访中在即 美众院共和党领袖:降低台海紧张局势应为首要重点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