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生:未來兩岸衝突是貿易戰
文:羅慶生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張,雖然中共五中全會已表明「兩岸和平發展」政策並未改變,但「武統」議題仍不斷浮上檯面,台灣網民也轉向支持國防,不僅武器獲得的部分獲得掌聲,連全民皆兵的國土防衛也引起眾人興趣。不過,檢視國際鬥爭行為的發展,未來兩岸衝突或爭端解決,可能不是透過軍事武力,而是貿易或經濟制裁。「武統」將成為假議題。
武力解決爭端已經落伍
發動戰爭,是人類解決爭端的傳統方式。不過這造成人類生命財產的大量喪失,在人道主義闡揚下,冷戰結束後透過國際實踐,「戰爭非法化」已成為國際共識。國家不能覬覦別國領土而發動戰爭,否則將受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制裁。這是30多年來,大量缺乏武裝自衛能力的小國能夠建國的原因。全球國家數愈來愈多,至今已超過200個。
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難以想像的。當時大國兼併鄰近小國為常態,小國如果不依附其他大國,很容易被兼併。現在則無須擔心,因為有聯合國保護。只要獲得各大國承認為主權國家,即便沒有武力或武力弱小,鄰近強國也不敢出兵攻打。現在除了自衛及聯合國授權外,任何戰爭行為均屬非法。
所以「武統」就成為假議題,因為中共對台動武非法?
不是。因為「戰爭非法」雖然是聯合國的重要原則,「不干預內政」同樣也是。所以內戰例外,打內戰是合法的。不久前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爭就是個典型例子。很多人誤認為那是主權國家間的戰爭,奇怪聯合國為何不干預。其實不是,那是內戰。
那場戰爭發生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共和國,是個在亞塞拜然境內,以亞美尼亞人為主體的小國,1991年蘇聯瓦解後經公民投票宣布獨立。問題是,納卡的獨立沒有幾個國家承認,國際上仍視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因此雖然納卡受亞美尼亞軍事保護,武裝衝突雙方是納卡民兵聯合亞美尼亞軍對抗亞塞拜然部隊,但本質卻是內戰,所以聯合國不干預。衝突最後在原東主國俄羅斯的介入下停火。亞美尼亞認輸,人民撤出納卡,土地交還亞塞拜然。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建交時,在建交公報上都有「一個中國原則」條款,承認或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兩岸若發生戰爭,國際上將視為內戰。當然台灣可以抗議,「中華民國」有十幾個國家承認,怎麼不是主權國家?沒錯,所以有爭議。有爭議怎麼辦?到聯合國安理會去吵。具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5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其中之一。
所以是不是主權國家,國際承認很重要。「中華民國」友邦只剩下十幾個已經嫌少,如果降到個位數,台灣將連這吵架本都沒有。認為少幾個邦交國無所謂,是錯誤認知。
這表示中共「武統」台灣,國際將不會插手,像亞塞拜然攻打納卡共和國一樣嗎?
當然不是,因為還有利害關係國,例如美國。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一旦落入中國手中,美國西太平洋防線就要退到第二島鏈的關島,因此除非有其他顧慮,美國出手干預的機率很高。
至於澳洲、日本、英國、加拿大…等美國盟邦,在美國出手時當然也不會旁觀,即便不出兵助戰,提供後勤支援或至少聲援是可以預期的。
既然如此,中共可能對台動武,美國也可能介入,那為何「武統」是個假議題?因為以上所討論的都是「意願」,分析相關各方對台海動武的態度。但實際上影響國際事務除了「意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想做,也要有能力做才行。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美、中都沒有硬碰硬大打一場的能力。
美、中將盡量避免戰爭
冷戰結束後,美軍的表現極為出色。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或敘利亞,經常看到美軍要打誰就打誰,對手完全沒有抵抗餘地,美軍自己則極少甚至毫無損失。那是因為美軍打的是「代際戰爭」:以資訊化軍隊,打工業化對手。更典型的是1991年波斯灣戰爭,美軍以不成比例的數百人陣亡,其中將近一半還是死於意外的「友軍砲火」,就擊潰了號稱百萬的伊拉克大軍。
為何如此?因為「代際戰爭」勝者全贏,可以憑科技優勢讓對手武器完全喪失功能,所以能以極小傷亡獲致巨大戰果。1841年的鴉片戰爭同樣是「代際戰爭」,工業化英軍打得農業化清軍毫無還手之力,數千人在中國大陸橫行無阻。
但如果是科技實力相當的同代戰爭,戰況就不一樣了,通常傷亡很大戰果卻很小。例如兩次世界大戰,最先進的歐洲軍隊相互火拼,打了數年仍僵持不下,傷亡也以百萬人計。
中共解放軍已升級到資訊化軍隊了嗎?老實說看外觀不準,要打過才知道。解放軍不像美軍有四處征戰的業績,戰力等級尚難確定。不過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上線後,解放軍已經有挑戰美軍的能力,則很明確。因為再也不必擔心美國會突然關閉全球定位系統(GPS),讓飛彈找不到目標、戰機迷航。評估解放軍有打資訊化戰爭的能力,並不離譜。
這表示美、中如果硬碰硬的開打,美軍將無法像1991年打伊拉克那樣予取予求,更可能像二戰一樣打得傷亡慘重,勝負難分。這種戰爭,能打嗎?
當代高科技武器威力很強,又精準的不得了。兩個高科技軍隊打仗,結果難以預知,但幾十分鐘交火,就打掉幾十架先進戰機,或摧毀一個航母戰鬥群,卻非常容易。花費數十年時間、十幾萬億美元經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高科技軍隊,其實經不起幾天的消耗。
因此,威力強大、過於昂貴、卻又易毀的高科技軍隊,只適合嚇阻與威懾,不適合用來打消耗戰。美、中會透過演習不斷向對方秀肌肉,但會避免戰爭發生。台海是美中權力競爭焦點,引爆戰爭熱區,雙方操作都會很謹慎。這表示美國會給台灣劃紅線,避免越線挑釁中國,中國也不會無端動武。如此,「武統」豈不是假議題?
既然「武統」是個假議題,那台灣豈不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不然,因為中共五中全會講的很清楚,「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沒變,「推進祖國統一」的政策同樣也沒變。中共要解決兩岸爭端,不是非用武力不可,還有其他手段。可行性最高的,就是貿易戰。
貿易戰將成為中國解決爭端的手段
西方戰略大師克勞塞維茲將戰爭定義為「一種強迫對方遵從我方意志的暴力行為」;如果以武力屈服對手意志就是戰爭,那麼以非武力手段屈服對手意志,就可算是「非武力戰爭」了。
以往能達到這種效果的手段極少,即便是外交施壓、國際霸凌,對方若不為所動,也沒辦法。現在則因為「全球化」造成全球產業鏈的相互依賴,使得關稅或非關稅的貿易障礙,成為可用以屈服對手意志的手段。
這種貿易戰的濫觴,來自於美國川普總統。政治素人的川普以「關稅人」自居,經常透過提高關稅以壓迫對手屈服。除了對中國的貿易戰之外,更典型的是2019年6月,因為愈來愈多的中南美洲難民經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川普要求墨西哥處理,墨西哥拒絕。川普即對墨西哥進口商品全面徵收關稅5%,並威脅將逐步提高到25%。墨西哥很快屈服,同意加強邊境管理。
這雖然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但川普拔掉WTO的牙齒,拒絕同意WTO上訴機構法官的任命,WTO喪失仲裁機能,美國因而可以大打貿易戰。
和美國打了一年多艱苦的貿易戰,最後以「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與美國達成停火的中國也學會了這一招,11月宣布徵收澳洲葡萄酒107.1%到212.1%的懲罰性關稅。在此之前,則已將大麥、棉花、紅肉、海鮮、糖、木材和煤炭等一系列商品列入貿易懲罰清單,以報復澳洲首先響應美國禁止華為5G、要求調查新冠疫情起源、多次嚴詞批評中國等明顯在美中競爭中,傾向美國的行為。
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出口佔比達32.6%。中國的貿易戰讓澳洲很頭疼,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川普敗選後態度變軟,但中國並未買帳,仍拒絕與澳洲對話。貿易戰長期化後對澳洲經濟的傷害如何,還要繼續觀察。國際上雖有支援澳洲聲浪,許多政客以購買澳洲紅酒表示對澳洲的支持,台灣立法院與外交部也加入。但這只有象徵意義,並無實際作用。
澳洲無法在貿易上獲得國際支援有結構性因素:外交與軍事上的盟邦往往不是貿易夥伴,而是競爭者。例如對中國出缺的紅酒市場感到興趣的,包括美國的加州酒商。中國減少對澳洲農產品的進口,轉向美國購買,正好可以補強「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對美國增加採購的承諾。貿易上的利害相關者,和外交軍事的結盟不是等號。
中國對澳洲的貿易戰有強烈的暗示意義。西方媒體認為是殺一儆百,提醒其他國家,在美中競爭中不要太偏向美國。中國的媒體則強調殺雞儆猴,澳洲就是那隻雞。至於誰是要警告的猴,台灣在不在內?就意在言外了。依據海關的貿易統計,今年至10月為止,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佔比高達43.62%。如此立法院、外交部還高調的買澳洲紅酒,以挑釁中國自得,蠻令人奇怪的。
(作者羅慶生,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本文為國戰會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