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軍事

亓樂義:不一樣的台海兵推-美台協防應重戰前準備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圖中)說,兵推需要換位思考。

文/RFA亓樂義

4月19日,美國衆議院新成立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與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合作,在國會山閉門進行桌上模擬兵推。設定2027年中國認爲台灣將宣佈獨立,要求與台灣統一談判,因被拒絕而對台發動戰爭。

國會議員扮演藍軍

近來美國不同背景的智庫舉行多次類似兵推。這次兵推的最大特色,是美國國會議員親自充當藍隊,扮演美國總統顧問;智庫研究人員扮演北京當局,又稱紅隊。以此獨特形式進行桌上模擬兵推,幫助決策者瞭解如何加強在台海地區的威懾力。

扮演紅隊的資深研究員瓦瑟(Becca Wasser)指出,這次兵推專注於高層次問題,最終爲立法者提供關於哪些問題需要更多考慮、聽證或其他方面的想法,而不會深入研究戰術方案,因爲這需要更長時間兵推。

這是國會議員體驗式學習,幫助他們在未來台海潛在衝突中考慮不同的潛在策略,並能夠在不同推演環境測試這些策略,有助於國會議員確定還需要哪些額外關注和潛在倡導的項目。可以說,兵推的作用是梳理美國政策制定中的不足與缺陷。

這次兵推的時機也別具用意,是在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實施後舉行。該法列出國會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並且制定台灣韌性強化專章,作爲目前美台軍事合作框架依據,雙方藉此強化交流訓練、加速軍售程序、建立區域緊急庫存並增強台灣國防戰力。國會議員透過這次兵推將能深刻體會國防授權法有關美台軍事合作事項的適用性,便於日後調整。

因此這次兵推和智庫學者之間的推演大不相同,它能訴諸法律,能直接影響政策。其獨特性也在於此。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表示,兵推透過練習可作爲影響政策的工具,但必須正確使用。他對《國家安全日報》(NatSec Daily)說,兵推想要發揮作用,就必須把自己放在對手的腦子裏,瞭解他們的戰略目標。他們爲什麼持有這些目標,他們爲實現這些目標願意承擔的成本,以及他們最好和最可能的戰略,這些戰略可能不一樣。

區域庫存納入台灣需求

加拉格爾在給國會山的一份聲明中指出,目前完全處於中國入侵台灣最大危險的窗口期,兵推強調採取行動嚇阻中國侵略的必要性,並在任何危機開始之前將台灣武裝到牙齒。他在聲明中說,軍隊有句俗話,敵人有投票權(the enemy gets a vote),意指美國有政策,敵人也有。無論美國執行多麼巧妙的策略,其影響都取決於對手反應,而不僅僅是美國單方面作爲。因此國家領導人需要知彼知己。

加拉格爾說出這番話,說明他對台海形勢的關切不是作秀。他所代表的國會團隊正在認真思考,而且是換位思考而非一廂情願,以立法爲基礎提出有效方式,增強美台軍事合作並威懾中國不敢輕易對台動武。

據《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這次兵推加強美國對台軍事供應的緊迫性。兵推顯示在中國入侵的情況下,重新供應不是一個選項。也就是中國一旦對台動武,美國軍援台灣的路徑將被阻斷,因此需要提前準備。

此前傳出美國準備在台灣預先囤備彈藥,台灣國防部4月24日對此作出澄清,不是預囤彈藥,而是在美軍區域緊急庫存量中,納入台灣需求。這項儲備現階段通常在日本,一旦台灣有緊急需求,美方可以就近、立即運送,撥交台灣軍方使用。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台灣國防部持續與美方就可提供的彈藥類型、運輸、物資接轉時間等多項議題進行磋商。所謂緊急的定義,將由美台雙方協商認定;而可立即操作的彈藥類型,將與台灣軍方現有武器系統相同或相容項目,無需再經改裝、換裝訓練,或僅需要局部改裝與短暫教育訓練,即可投入戰鬥。1958年台海八二三炮戰已有先例,當時美軍緊急從琉球駐軍,交運台灣陸軍8英吋口徑自走炮和空軍使用空對空響尾蛇飛彈,在很大程度上扭轉戰局。

當時台灣應對金門炮戰構想,是以台灣、菲律賓、日本連成一個作戰體,美國支援裝備主要來自琉球,海戰中受傷的台灣軍艦轉到菲律賓蘇比克灣搶修。當年擔任台灣國防部長俞大維把金門防衛的後勤支持力量,建構在美國亞太地區盟國的支援之上,是八二三炮戰致勝的主因。

如今解放軍投射能力今非昔比,美軍以區域緊急庫存方式軍援台灣恐怕有問題,除非軍援物資存放在與台灣一水之隔的最近島嶼,如日本西南島嶼中的與那國島,以及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最近提供美軍使用的3處軍事據點。據分析,菲律賓同意美軍使用這3處據點,聚焦於可能發生的台灣突發事件,帶有明顯的緊迫性,用意是讓美國盟友能對台灣可能的突發事件做出反應。以上島嶼若考慮到彈藥存放,最好不過。否則在台灣預囤彈藥是最能應對台灣突發事態的選擇。

援台首選遠程飛彈

國會議員在兵推中看到190億美元的美台軍售項目被積壓,因此將大力推動這批軍售交易儘快完成交付。如美國2020年宣佈向台灣出售岸置魚叉飛彈系統和相關飛彈,如果沒有國會壓力,這批軍售可能拖到2029年才能完成交付。又如美國2015年批准向台灣出售200多枚標槍飛彈和發射器,以及250套毒刺防空飛彈系統,至今也未交付。美方的理由是,美國軍工產業產能不足,審批程序遲緩,以及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等諸多原因。

消息人士指出,兵推結果把遠程飛彈確定爲中國入侵時提供台灣的優先武器項目,這類武器在發生衝突時很快用完。美國深有體會,美軍最急需的是遠程反艦飛彈(LRASM),能從遠距打擊中國海軍並直接削弱中國的入侵能力。多次兵推顯示,美軍在衝突的第1周內就耗盡遠程反艦飛彈庫存。台灣的情況也會如此。因此參與兵推的國會議員將要求並敦促美國國防工業提高彈藥生產,必須立即解決產能不足問題。遠程飛彈美國都不夠,哪有餘力支援台灣呢?

美國國會議員在兵推中還看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該地區的盟友和夥伴之間進行協調的重要性,這不僅能讓美國的軍事行動快速進入關鍵據點,也可以促成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聯盟,聯手反制中國的侵略行爲。情況就像美國和北約(NATO)支援烏克蘭。然而台灣的處境和烏克蘭不同。除了美國有具體行動,其他盟友對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還在政策宣示層面。

最近有一個可喜現象,台灣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4月26日在立法院公開證實,台灣目前與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有實體情報交流和即時性的情報交流,同時台灣正在大幅更新電腦(計算機)設備,未來會透過保密系統與五眼聯盟接軌。

情報交流是美國及其盟友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基本要件,而台灣在維護區域穩定方面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美國可以發揮帶頭牽線作用,爲盟友國家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加入新的助力。

戰前準備關鍵所在

美國智庫進行台海兵推以中國何時入侵台灣並以全面犯台爲主要想定,側重戰爭發生後的應對之道。然而提高具有預防戰爭性質的戰前準備纔是關鍵所在,尤其當前解放軍已經打破海峽中線,準備把圍台進逼態勢常態化,層層壓縮台灣的防衛縱深,期間有可能對台灣實施限制性軍事行動,在台灣周邊局部海域和空域進行強制性管制和隔離。雖不構成戰爭行爲,對台灣生存與安全同樣帶來重大威脅。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去年2月完成一份《中國對台灣實施強制性隔離的影響》報告,研究中國可能對台採取不同於封鎖的強制性隔離行動,目的不是完全切斷外界對台灣的糧食與物資供應,而是通過控制檯灣周邊海空域,並決定哪些貨物、船隻、飛機和人員可以進入台灣來展示事實上的主權。它的用兵模式以海警部隊和海上民兵爲主、解放軍海空兵力爲輔,以低於戰爭門檻下的非常規方式孤立台灣。

這種強制性隔離行動可以單獨實施,也可作爲全面犯台的前期準備。美台協防若不能解決這種困境,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更難應對。

在此情況下,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未必有效,採取就近反封鎖或實施遠距離封鎖都可能使危機升級。因此,事前準備尤爲重要,愈是加快美國軍事力量前推、增強前沿部署,愈能產生威懾作用,而且力量前推最好沿着台灣周邊關鍵島嶼展開,成本最低、效果最大。

連結:專欄 | 軍事無禁區:不一樣的臺海兵推-美臺協防應重戰前準備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