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一任期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或成為美中新貿易談判的起點?
![](https://i0.wp.com/taiwandom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image-114.png?resize=650%2C366&ssl=1)
文/voa易林
星期一(2月10日)起,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本月初針對中國產品實施10%關稅的決定。此前,《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正準備與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方案,包括可能會提議恢復2020年在川普第一任期與美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
與此同時,在美國,星期四(2月6日)接受任命聽證的美國貿易代表人選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表示,如果獲得國會確認為貿易代表,他將迅速評估中國對兩國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遵守情況和確保協定獲得落實。
另外,剛剛上任的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1月曾對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表示,他支援在這一協議的基礎上與中國進行進一步的談判。他還表示,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為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增添了籌碼。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到底簽署了什麼?中國的履行情況如何?為什麼兩國仍選擇在此協議框架下繼續談判?美國之音帶您深入分析正在被重新審視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並揭示其背後的關鍵動態。
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包括什麼?
美國總統川普2021年1月與時任中國副總理的劉鶴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美國削減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部分關稅,以換取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並實施一些改革。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文本,這份長達96頁的協議分為八章,分別是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與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宏觀經濟政策與匯率問題與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處理和最終條款。
其中,擴大貿易,即商品和服務採購目標是外界關注的一個重點。中國在協議中承諾,在2017年貿易額的基礎上,在未來兩年內額外購買至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和服務,其中第一年執行不少於767億美元,第二年執行不少於1233億美元。
購買承諾的目的是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美中2018年開展貿易戰的根本原因是川普總統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過大,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與此同時,第一階段協定的目的還包括要求中國停止盜竊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停止對戰略部門提供補貼,以及在監管上對美國公司給予公平待遇。
採購目標遠不達標
川普總統1月20日上任後,立即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進行審議,與判定「中國是否履行了合約中作出的承諾。」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分析美國商務部資料後於2022年初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距離兌現2020年與川普政府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目標相差甚遠,僅完成了協定採購目標的57%,甚至不及美中貿易戰前中國從美國採購商品的水準。
一些分析認為,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中國國內需求下降,成為北京未能履行承諾的一個重要原因。疫情讓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了各國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在中國。儘管中國政府採取了多項應對措施,但國內市場的疲軟仍對整體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
然而,也有貿易專家對中國是否能夠兌現承諾持懷疑態度。特別是中國在採購美國農產品方面的目標,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未必能夠完全實現。
以大豆為例,2017年大豆占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的60%,但2018年開啟的美中貿易戰讓大豆出口遭遇重大打擊,從2017年的120億美元出口額下降到2018年的僅30億美元。儘管在2020至2021年期間,大豆出口恢復到了貿易戰前的水準,但仍低於中國承諾的目標,差距超過30%。
另外,美國目前仍然對中國保持巨大商品貿易逆差,不過相比貿易戰前的百分比有所縮減。根據美國商務部本週三(2月5日)發佈的貿易統計資料,2024年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達到1.21萬億美元,逆差首位為中國。美國對華商品的貿易逆差達到了2954億美元。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分析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產生了明顯影響,這一資料比2018年加稅前降低了20%。中國也在2023年失去了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被墨西哥取而代之。
第一階段協定做談判起點
在川普總統2月初簽署對華追加10%的關稅之後,《華爾街日報》2月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準備提議以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作為基礎,來開始與美國磋商。
與此同時,被川普提名的貿易代表格里爾也表示了這個提議的可行性。格里爾在川普第一任期曾擔任當時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辦公廳主任,全程參加了貿易協定的磋商。
他星期四在他的提名確認聽證上說,如果獲得國會確認為貿易代表,他將迅速評估中國對中美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遵守情況和確保協定獲得落實。
《聯合早報》援引上海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的話說,中國若能將中美經貿納入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框架內,未來一段時間,兩國經貿關係就「可預期、可管理,不至偏軌,也能避免面臨更大的‘驚濤駭浪’。」
一直追蹤中國履行美中貿易協定情況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兼貿易問題專家查德·鮑恩(Chad Bown)說,使用第一階段協定來作為談判的起點是明智的。
「雙方那個都需要從某個地方開始,第一階段至少可以提供一些雙方都熟悉的共同語言,以便讓談判順利進行。」他告訴美國之音。
夏威夷東西中心資深研究員饒義(Denny Roy)說,利用第一階段協議作為開局,符合美中兩國領導層的利益。
「川普希望聲稱他已經解決了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這是他的主要衡量標準。北京可以相對容易地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產品,」饒義告訴美國之音,「這種做法緩解了進行結構性經濟改革的壓力,中國政府不希望這是來自外界的要求。」
至於接下去的談判,饒義認為,不僅是經貿問題,還與全球戰略變化息息相關。
「重大的雙邊經濟協議有很多前提條件:避免可能發生在台灣或南中國海的戰略危機,或者美國和中國船隻或飛機之間的衝突升級,諸如間諜氣球事件之類的事件。」他告訴美國之音。
饒義補充說,除此之外,川普高級顧問中的對華鷹派人士將敦促他將國家安全考慮置於經濟協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