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

這次,中國還能拯救全球經濟嗎?

經濟新勢頭?中國出口呈現意外強勁成長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防疫「清零」政策和房地產市場降溫衝擊中國經濟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本週宣佈降息以刺激需求。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將影響全球增長,但也可能有助於冷卻通膨。

當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因高通膨而放緩之際,不少經濟學家希望中國能再次拯救世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快速擴張的經濟和政府巨大的刺激計劃也幫助西方國家更快地度過了危機。

但這次不同的是,中國經濟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政府幾乎已經放棄了今年5.5%的GDP增長目標。李克強總理上個月警告說,目前中國政府不會為了過高增長目標而出台超大規模刺激措施。

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商業和消費活動因政府的清零防疫政策而受阻,數十個城市封城長達一個月,居民被禁足,許多企業被迫停工。中國領導人現在不願意改變這一嚴厲的政策,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無法與病毒共存

中國沒有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那樣試著與病毒共存,因此如果病毒不受控制地在全國蔓延,經濟生活也將陷入混亂。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分析師君特(Jacob Gunter)對德國之聲說,中國居民沒有積累起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中共的醫療保障系統還不夠健全,此外很多人對疫苗有抵觸。

中國七月經濟指標低於預期 貨幣政策放寬作用有限

中國嚴苛的防疫措施對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週一發布的多項經濟指標,均低於專家的預期。一般認為,政府給定的5.5%經濟增長目標已經很難實現。

「放棄清零是最有效的經濟刺激計劃」

更糟糕的是,近一段時間政府對房地產業債務的管控導致了這一行業大滑坡。中國最大房企之一恆大集團已瀕臨破產。

因為房產項目無法按期完工,已有購房者停止償還貸款,購房按揭貸款量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住宅建築面積今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了近一半。

與清零政策相比,房地產業危機是更大的問題,研究機構潘森宏觀經濟(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中國事務專家博森(Craig Botham)認為。經濟可以很快從封城中恢復過來,但對在GDP中佔30%的房地產業來說,房價下跌帶來的損失要嚴重的多。家庭、銀行和地方政府的負債情況都會受損。

雖然中國政府不願在通貨膨脹和疫情得到控制之前推出更多的刺激措施,但中國央行本週削減了利率。此前公佈的工業生產和零售業銷售增長低於預期,7月份石油需求同比下降10%。

全球升息 中國降息

降息的舉措與世界其他國家央行目前的動作截然相反。君特說,中國的問題跟我們在美國和歐洲看到的問題正好相反,因為中國人現在不敢消費,他們怕出門在外被送去隔離而失去收入。

博森說,最新的降息不太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多大影響,原因有二。其一,它們只會短期影響銀行的融資成本,而不要求將其轉嫁給實體經濟。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貸款需求已經斷崖式下跌。我懷疑中國央行覺得它必須做些什麼,儘管它知道無論做什麼,影響都很小。

他還指出,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政府做更多工作,以幫助穩定增長和提高就業,但地方政府負債纍纍,已經無能為力。我們需要看到中央政府的介入。

5月,北京宣佈了50項政策措施,以幫助各地經濟從封控中復甦。這些措施包括對企業和消費者的稅收減免以及其他補貼。

習近平面臨提升內需的壓力

中國領導人面對的壓力在增加。中國《金融時報》本週援引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的話說,政府應該採取更多措施刺激需求。該報還呼籲實施更多的工業傾斜政策和提振房地產市場的措施,認為這將推動製造業和消費的復甦。

鑑於習近平將在今年秋季的中共20大上尋求連任,對新的刺激政策的阻力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有所減弱。

2008年,中國四兆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幫助全球經濟恢復了穩定。博森指出,與那時不同的是,北京未來的任何寬松政策對西方的影響可能都是有限的,但它可以幫助緩解西方國家生活成本上升對經濟增長的衝擊。

可以說,中國不會在這個週期內拯救全球經濟,他分析說,注重供給側政策,以及中國需求的疲軟,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12個月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甚至通貨緊縮(deflation),這將幫助冷卻全球的通貨膨脹。

連結:這次,中國還能拯救全球經濟嗎? | 經濟縱橫 | DW | 21.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