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魏麓宸專欄

魏麓宸 / 朱立倫納粹說 更像是指英法聯軍?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

文/ 魏麓宸

近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於中常會的演說中,批評賴清德與民進黨的行徑像納粹像希特勒,並表示當年納粹政權即是靠著民主手段上台,並以司法手段摧毀民主。當晚,德國在台協會及其他社群平台批評朱立倫,並表示「當今的台灣絕不能與納粹主義下的暴政相提並論。台灣的制度無法也不應被比擬為納粹政權所使用的恐怖工具。」爾後,歐洲多國駐台單位紛紛於社群轉發該文。

隔日,朱立倫對此批評外國政府勿成獨裁幫兇,並譴責干涉內政。事後,諸多坊間媒體與時評人如聞血鯊魚般,指責朱立倫並批評是「新義和團對戰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1900年,慈禧太后為平息保守派情緒,進而突發性向英、美、法、德、俄、日、奧、義等國宣戰。被批評為「自不量力」、「反智」,甚至「狂妄」之行為。

如果不熟悉歷史脈絡的人來看朱立倫主席這次遭德國與歐洲諸國指責後,反批評「外國政府勿成獨裁幫兇,並譴責干涉內政」之事件,可能會覺得有「新義和團」的老滋味;然而,八國聯軍之所以廣受後人撻伐,是因其事發乃慈禧太后自不量力的主動為之。而本事件則是朱立倫主席對賴清德總統及民進黨政府所做的政治攻防。

在此之下,與其說是「新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不如比喻成「第二次英法聯軍」較為妥當。

第二次英法聯軍,是英法兩國為擴張其在華之特權,因而發動的戰爭,英法兩國在攻佔北京城後,開始北京城郊燒殺搶掠,更在掠奪完圓明園的珍寶後,將整個圓明園付之一炬。

本事件,外國政府不請自來,對於我國朝野政黨間的政治攻防評頭論足,先是指控朱立倫與國民黨高層「淡化歷史事實」、「缺乏歷史敏銳度」。爾後以「今日台灣制度絕無可能與納粹暴政相提並論」,以幫賴清德總統與民進黨的種種施政做消毒。此外,德國在台協會粉專平日皆以中文經營,該聲明卻以英文書寫,其有何用意筆者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其種種行為明顯屬干預他國內政,依照國際慣例,除非一國出現嚴重違反人權亦或是違反國際法,國家則不應干涉明目的干預他國內政。

退步言之,朱立倫批評賴清德總統為納粹、希特勒,並述說其破壞民主之脈絡。其一來是以納粹與希特勒批評賴清德總統,二來除了對比賴清德清算在野黨之行外,更也提醒了國人,民主與人權非堅不可摧,甚至極權會以民主手段而瓦解民主。其語境明明合乎德國於二戰戰敗後,對於納粹德國「絕對負面」、「不得重蹈覆徹」之敘事邏輯。

如以德國在台協會對於本聲明的標準,其官方有何立場與理由將AFD定義為可以合法監控的極右翼政黨?畢竟另類選擇黨的政綱從未提到要恢復納粹,也從未解散政黨並組織性的殺害特定種族,何以與納粹的惡行相提並論?

再退萬步而論,馬英九時期,民進黨與其友好團體多次以納粹、希特勒之符號影射並羞辱馬英九總統與行政院長,德國在台協會若標準一致,理應也對其強力譴責。

德國在戰後,對於納粹的惡行深刻反省,不僅在憲法中訂定防衛性民主的措施,更以極負面的敘事論說其「特別保留」的原納粹遺址,以確保讓世世代代記得這段歷史的教訓。然而,如今這「半官方半民間」的組織,不僅明目張膽的干涉他國內政,更隨意決定對納粹與法西斯訂定形式與程度上之「標準」,其嚴重背離德國憲政中,防衛性民主之精神。

英法冠冕堂皇的入侵中國,被法國文豪雨果痛批「第二次英法聯軍」為:「這是兩個盜賊的勝利」,上一次英法聯軍中,英法竊取圓明園珍寶,而本次事件就如同當年英法以保護名義侵略中國,如今外國單位亦以人權、歷史正義之名,干預台灣內部政治鬥爭,而我國即將失去的,恐怕是更為珍貴的自由民主與人權。

我們認為一切挽救都還來得及,呼籲德國在臺協會應立即對於干涉我國內政道歉,對朱立倫主席與國民黨道歉。

(作者為智庫成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