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既顯山露水,也內斂含蓄
文/周忠菲
3月18日至19日間,中美首屆外交高層面對面會談以火爆式風格,在美國阿拉斯加拉開帷幕。安全和外交是會談主題,其他內容包括產業鏈、就業、環保等。謝幕則格外冷靜,雙方沒有就會談發表公報,也未提供任何具有一致性的結束語。
3月19日當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阿拉斯加向媒體發佈單方面聲明。安全方面,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對「中國行為的重大關切」。外交方面,強調中美在新疆、香港、西藏、台灣問題和網路空間方面「」根本立場的不一致「。實際上是把美國的價值觀和美國優先的理念,再梳理了一遍。聲明結尾說: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合作。在一番顯山露水之後,兩天三輪,激烈交鋒的中美會談,將含蓄、內斂、思考與研判,留給了世界。餘音繞梁。
這是近年來中美交往中極少見的現象。這次中美交鋒,是不能用」中國改變外交做法,轉向強硬」 這樣簡單、表面的描述來定義的。總趨勢是,中美框架仍然有效,不會斷裂。但中美關係會大起大落嗎?中美關係又將如何重新開局?一種說法認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仍未定型。中美關係,仍將雲山霧繞。
本文認為,當下世界格局,紛紛擾擾,塵埃未定。一些太大的戰略問題,一時半會,確實難以看清。如從細處著眼,從中美重新開局的角度觀察,這次會談出現一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端倪,現象耐人尋味。
一、火爆式開場,不打不相識
會談一開場,雙方外長和更高層級的官員各就各位,「出手不凡」。唇槍舌戰,你來我往,攻防激烈,應了中國那句不打不相識的老話。
雙方各自開場白的聲明,從預計」走過場」 的兩分鐘,拉長到超過一小時。東道主發難,稱中國對美國駭客發起攻擊,中國威脅到全球和地區穩定。此外,繼續」揪住」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等」一碰就著」,涉及中國內政的老議題,嘮嘮叨叨,強調美國的」嚴重關切」。
應邀到訪的中方也不客氣,痛批美國「來言不善」,手段是」倒打一耙」。提醒美國要有自知之明,要看清自己已經沒有資格對中國」擺譜」達到現實。聯繫到美方在中美高層對話前的拉幫結夥,搞」2+2「美日防長會談,在台灣問題上踩中方紅線等做法,中方提醒美方,不要自我感覺良好,給自己戴上「有實力」對付中國的「桂冠」。中方還直言,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的做法,已發展到」不符合外交禮儀」的程度。中國外長王毅直截了當地指出,美國一味干涉中國內政的老毛病「該改一改了」。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對美方的挑釁反唇相譏,」中國人(從來)不吃這一套「。
開場白這一番較量顯示,中美之間尖銳的對立與衝突,已經到了一點就炸的臨界點。兩分鐘與一小時,傳遞的立場差距,確實不是一點點。
二、會談意義在於」綢繆未來」
此次中美高層戰略溝通的重點是外交與安全。然到目前為止,雙方對此內容均沒有半點披露。從外交預期目標,加上美方單方面發表的聲明看,這次中美高層對話可以解讀為,會談最重要的意義,在於 顯示雙方都將重點放在「綢繆未來」上。或者可以說,」綢繆未來」的設想,展現了中美關係複雜,對立,不放棄合作的前景。
會談時間節點的選擇很有講究,間接展現了這一意義:其一,民主黨艱難取勝,總統拜登上任,美國國內經濟、政治矛盾激化;其二,2月11日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其三,對話時間,臨近拜登政府百日執政這一重要時間節點。會談結束後,西方媒體廣泛評論,認為會談體現出「理性和建設性」氛圍。90多歲的基辛格博士接受採訪,發表中美關係穩定有利於世界穩定的看法等,都是例證。
因此,可以認為,中美高層就舉行這次會晤所確立的,」雙方不僅僅是會晤,更是表面各自為未來佈局,競爭合作、相向而行」 的預定宗旨,得到基本體現。
」對話就是綢繆未來」,這一信號是中美此次戰略對話的最大意義。
一方面,中美關係對立、衝突、緩和、再對立、再衝突的尖銳性、長期性,將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中美雙方高層均贊同對話,」綢繆未來」,中美尋求合作的趨勢,有可能仍將繼續。,
三、顯山露水與內斂含蓄
採用這個小標題,是想就中美關係是否會大起大落這一敏感議題,做一些探討。這涉及到中美關係如何重新開局,涉及拜登政府是否能重回中美關係正常化之道。即: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必須就特朗普政府以來,故意呈現的雙邊關係的不斷惡化,就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逆正常化」操作,做一個根本的了斷,中美框架才能真正穩定。
中國政府早已開宗明義,闡明了自己的立場,明確表示希望這次對話是真誠的、坦率的「。中方在會談中指出:」過去幾年中,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美國的無理打壓,這是中美關係近年遭遇前所未有嚴重困難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提醒拜登政府,其對華政策對上一屆政府的前4年,本屆政府的後4年之間,如何區別,如何銜接,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表態。含含糊糊,模棱兩可,胡攪蠻纏地宣揚「中國威脅」,混淆國際視聽,只會使美國的盟友體系,其設想的美式地區安全,受到「中國意志的考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在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上,絕不會手軟。 拜登政府如果不能明智地看到這一點,以為可以在特朗普政府政治」衣缽「的基礎上,繼續向中國「要價「,是誤判形勢。中美雙方只有遵循兩國關係正常化原則,相向而行,才能逐步緩解矛盾,尋求合作。確定這個外交基本原則,是中美關係框架穩定的基本前提。
四、與中國為敵,為自己「解套」,不可行
這次會談前後,美國行政部門、國會、軍方,圍繞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進行了一系列違背中美關係正常化基本原則的操作。不但在雙邊關係「踩紅線」,還試圖在多邊關係方面,組織國際」反中統一戰線「。
拜登政府的目的,一目了然。即試圖通過選擇與中國為敵,為美國在國際、國內的各種困境,進行「解套」。這次會談開場白中,中國關於「美國違背外交基本禮儀」的譴責,」美國老毛病該改了」的提醒,就是告訴美國,這種不顧國際交往原則的霸道作風,在中國面前,絕不可行。
此外,拜登政府在全球和區域選擇中國為敵手,利用中美關係興風作浪,謀求「解套」,這既是美國對全球化趨勢做出的,無可奈何的反應,也是美國嚴峻的財政問題,軍工產業體系存在調整要求的必然。即使沒有特朗普和拜登,也會有其他人物來推行這一「挑釁」和與中國「為敵」的政策設想。
全面觀察,中美之間的敵對、衝突,競爭與合作,將是一對長期的矛盾。辯證地看,與中國為敵,為自己「解套」,美國這些舉動後面的國際政治含義,是美國已經無法通過透支美元信用,通過使用四處進行干涉的軍事力量來維持其霸權。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的下降,已很難「止損」。
五、結語
無論中美關係繼續惡化,暫時穩定,還是局部有控(例如這次對話後美國政策目標出現調整),這次中美高層會談的意義,在於雙方都關注」綢繆未來」。既顯山露水,也內斂含蓄。中美關係的惡化趨勢,畫上了一個臨時的休止符。
目前,會談的效果與未來會談是否機制化,看上去還不夠明朗。從積極方面看,會談可以視為拜登政府對上屆政府對華政策」急速後撤」的趨勢,發出」減緩」的信號。從消極方面看,美國國內政治、經濟仍然存在諸多的不穩定性。不能一廂情願地相信,拜登政府真有誠意。
「打鐵全靠本身硬」,中國穩定、持續的發展,使中國與世界越來越融合。我們面對的世界,是一個統一而不可分的市場。中美合作有利於世界,有利於雙方。希望沙利文丟下的那句話: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合作,能夠做到言行一致。拭目以待。
(作者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