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俄烏征戰不止 台海勿步後塵

文/旺報言論部

俄烏戰爭一周年,美俄中三方都有大動作,宛若21世紀三國演義。誰將引領風騷?

美國總統拜登親訪基輔,凸顯美國及西方盟國對烏克蘭抗俄戰爭的堅定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國情諮文,宣示繼續戰鬥,並決定暫時退出俄美戰略武控條約、部署新的戰略武器系統、視美國動作決定是否恢復核武試驗;大陸最高外交官王毅則攜帶政治解決方案前往莫斯科。俄烏戰爭一周年,眼看著日益緊迫的核戰爭危機,北京的政治解決方案是世界和平的最後希望。

北京誠意促和

美俄2010年簽訂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是雙方僅存最後一項有效力的軍控條約,但近年來這項條約已逐漸瓦解。儘管如此,此一條約仍然有效約制大國核武的發展,保障後冷戰時期不至於從冷和爆發為熱戰,俄羅斯暫停核武軍控條約,等於把人類社會再次推向戰爭年代。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在與歐盟、烏克蘭三方會談後,指責普丁宣布暫停限武條約,是想朝向第三次世界大戰前進,他敦促普丁放棄此意、重回條約,以避免更大災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譴責俄羅斯不負責任。

面對戰爭升高的風險,大陸決定扮演「促和」的角色,最高外交官王毅在慕尼黑安全論壇上宣示,北京將提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彭博社報導,這份「和平計畫」將包括呼籲停火和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有的國家反對促和,但也有一些國家不懷疑北京的動機,並認為有利於修復中國的國際形象,進而推動外貿發展,吸引更多外資,幫助中國經濟發展。

不管北京渴望和平是為了國際形象,或者是為發展經濟,起碼當前國際社會願意高舉和平旗幟者,只剩下中國大陸。西方國家和台灣執政黨讓人感覺是在期望一場大規模戰爭。對西方國家來說,戰爭擴大可以削弱、消滅極權國家,對台灣來說,可能是民進黨2024總統大選的利器,但這是一招險棋,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讓對方屈服,出「險招」只會讓自己翻盤。

從國際社會的發展可以看出,人類將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擺盪,到底是俄羅斯、美國與歐盟的戰爭會勝出,還是中國主張的和平會發光,尚難判斷。中國的和平計畫雖然受到學者的歡迎,卻招來北約國家的懷疑。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就表示,任何和平協議必須以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為條件,「公正的和平,並不意味著侵略者會得到回報」。

美國戰爭取向

事實上,過去國際社會提倡和平協議,如果沒有取得大國間的互信,成功的機率不高。1999年科索沃戰爭,南斯拉夫願意與北約簽訂和平協議,主要是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威脅南斯拉夫若不簽和平協議,就將遭到北約再次嚴重打擊。如今俄烏戰爭,除了中國高舉和平計畫之外,其他大國都傾向俄羅斯應退出烏克蘭,中國大陸孤掌難鳴。

美國思考兩岸問題,同樣是戰爭取向。例如,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無論美國是否出手干預台海衝突,中國攻陷台灣的後果將驚天動地,可以一勞永逸超越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實力和影響力,「中國治世」時代降臨,北京及其盟國將更加積極、肆無忌憚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機率,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把「台灣淪陷」當成課題研究項目,已經超越以往的想像,也說明美國政府不相信中國崛起會為國際社會帶來和平。但是,大陸近日所發布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就闡釋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和原則,明確了重點合作方向和平台機制。大陸外交部長秦剛更堅定的表示,文件展現了中方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對守護全球安全的堅定決心。而去年8月大陸發布的對台白皮書與去年底中共二十大文件,也都重申和平統一方針不變,足見北京的誠意。近期多項民調均顯示,追求兩岸和平是多數人民的選擇,民進黨政府不該為了個別利益,硬把台灣推向戰爭漩渦。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