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馬凱碩:建立新的反中聯盟註定會失敗

國際媒體報導中澳衝突

文/馬凱碩(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

【文/馬凱碩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對中國的擔憂是完全合理的。與一個更強大的中國生活在一起肯定會很不舒服。它們通過進行「四方安全對話」(非正式地被稱為四國機制,QUAD)這樣的合作來預防中國風險也是合理的。但不幸的是,四國機制不會改變亞洲歷史的進程,原因很簡單:一是四國擁有不同的地緣政治利益和弱點。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一點,他們玩錯了遊戲。亞洲的重大戰略遊戲不是軍事遊戲而是經濟遊戲。

澳洲是在這個遊戲中最脆弱的一方。澳洲經濟高度依賴中國。澳洲人自豪於本國經濟長達30年的顯著增長。而這只能歸功於澳洲在功能上成為了中國的一個「經濟省份」:在2018-2019年,澳洲33%的出口產品流向中國,而只有5%的產品出口到美國。

所以說,澳洲當眾掌摑中國,要求對中國和新冠疫情進行國際調查並不明智。私下發出這樣的呼籲也許更加聰明和慎重。現在澳洲掉進了自己挖的坑裡。而且整個亞洲都在密切關注著事態發展,看誰會在目前的澳中對峙中先眨眼。從許多方面看,結果早就是註定的。如果北京先眨眼,那其它國家就可能會群起效仿澳洲羞辱中國。因此,事實上,澳洲把中國逼進了死角。

中國可以一直等下去。正如澳洲學者休·懷特(Hugh White)所說:「坎培拉的問題是,中國手裡握著大多數的牌。在國際交往中,權力屬於那些能以較低成本使別國遭受較大損失的國家。這就是中國可以對澳洲做的事,但(澳洲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和他的同事們似乎並未領悟到這一點。

重要的是,早在2019年11月,澳洲前總理保羅·基廷就曾警告他的同胞,四國機制不會起作用。他在澳洲戰略論壇(Australian Strategic Forum)上表示:「寬泛而言,所謂的『四國機制』並沒有發揮作用。印度仍對美國應對中國的計畫首鼠兩端,並將回避任何針對中國的激進行動。中日和解的趨勢也很明顯……所以,日本不會參與任何遏制中國的計畫。」雖然自基廷2019年講話發表以來,印度在中國問題上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但印度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明確盟友。

日本也有弱點,但它的弱點與別國的弱點不同。澳洲有幸擁有幾個隸屬東盟的友好鄰國。而日本卻只有不友好的鄰國:中國、俄羅斯和韓國。它與這三個國家都有糟糕甚至緊張的關係。它可以管控自己與俄羅斯和韓國的糟糕關係;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規模都較小。但日本人敏銳地意識到,他們現在必須再次去適應一個更強大的中國。然而,這並非一個新現象。除了20世紀上半葉,日本幾乎一直與更強大的鄰國中國和平相處。

正如東亞學者傅高義在2019年所寫道的,「以在歷史上的交往時長而論,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與中日兩國相比:1500年。」正如他在其著作《中國和日本》一書中所說,兩國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都保持著深厚的文化聯繫,但擁有偉大文明和資源的中國卻長久以來佔據上風。如果在150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日本能夠與中國和平共處,那麼在接下來的1000年裡,日本也可以再次回歸這種模式。

然而,正如日本著名的歌舞伎表演一樣,兩國關係的變化將是非常輕微和漸進的,雙方將逐漸微妙地進入一種新交往模式。它們不會很快成為朋友,但日本會微妙地發出信號,表示它理解中國的核心利益。是的,儘管前路坎坷,但中日兩國會緩慢、穩步地做出調整。

中印關係則正好相反。作為兩個文明古國,他們也曾並肩生活了幾千年。然而,他們幾乎並不直接接觸,它們被喜馬拉雅山有效阻隔在兩邊。不幸的是,現代科技已不再使喜馬拉雅山難以逾越。因此,中印兩國士兵的迎面遭遇越來越多。這樣的遭遇總會引發事故,其中一次發生在2020年6月。此後,反中情緒如海嘯般席捲印度。在未來幾年,兩國關係將繼續下滑。雪崩已經被觸發了。

然而,中國會保持耐心,因為時間站在中國這邊。1980年,中印兩國的經濟規模相同。而到了202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是印度的5倍。從長遠看,兩大國的長期關係總是取決於兩個經濟體的相對規模。蘇聯輸掉了冷戰,那是因為美國經濟遠比蘇聯經濟強大。同樣,正如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向中國送上一份地緣政治大禮一樣,印度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等於給中國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地緣政治厚禮。

經濟領域是大國遊戲的賽場。隨著美國退出TPP和印度退出RCEP,以中國為中心的龐大經濟生態圈正在該地區孕育發展。以下這個資料值得深思:2009年,中國零售商品市場規模為1.8萬億美元,而美國為4萬億美元。十年後,這兩個數字分別為6萬億美元和5.5萬億美元。中國未來十年的進口總額有可能超過22萬億美元。正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打敗了蘇聯一樣,龐大而不斷增長的中國消費市場將是決定這場地緣政治競賽勝負的最終因素。

這就是為什麼在印度洋舉行的四國海軍演習不會影響亞洲歷史的走向。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國不同的經濟利益和歷史弱點將使四國機制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價值。這有一個主要指標能說明問題:其它亞洲國家,甚至包括美國最堅定的盟友韓國,都不急於加入四國機制。亞洲的未來將由RCEP這四個字母進行書寫,而不是QUAD。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外交政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