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未來三個月美中台情勢可能變化

拜登與習近平即將交手

文/張國城(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未來三個月(2020年2月至5月),美中台情勢的變化,可能受下列因素影響:

一、   美國外交「軍事防中」、「先盟後中」

美國拜登政府上任後,積極展開人事布局,大體看來在軍事和安全領域,仍持續對中警戒與提防態勢,並且在南海保持軍事部署,動作相當積極。另一方面,中國不斷通過外交部發言人表態呼籲雙方釋出善意,又傳出希望安排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訪美力促習近平和拜登的會面,但截至1月29日,仍未得到美國回應。兩相對比,中國急,美國不急。

未來美中之間的接觸,除了正常外交接觸和互動外,最可能的是在國際組織之中,預計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將是主要場域。目前看來,美國似乎沒有加入中國所主導的RCEP的打算。

美國對中政策的思維,至少在一年內將受「內政第一」的因素所影響。因為對拜登政府來說,現在的內政問題最迫切,既要對抗疫情,又要振興經濟,還要修補社會撕裂,因此需要他投入主要的時間和資源。其次,不管是就他個人的主張還是實際的需要,拜登必須在國際問題中優先處理全球性事務,特別是「再入群」(如重返氣候協議和取消退出世衛),以重建美國領導力;因此,他必須先修補在川普時期被破壞的與盟國關係,制定統一的策略;然後才輪到處理重要的「非盟國」雙邊關係。美中關係就在此列。也就是說,拜登政府在一定時間內,「先盟後中」是重點,也因此不急著與中國高階領導人會晤。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顯得比川普政府務實。不刻意攻擊中國,但強調中國的問題;不汙名化中國,以免讓美國對中國應有的提防和警戒被扭曲為對華人的歧視。未來可能將展開經貿對話,我方可密切注意其發展。

二、   台灣與中國疫情下的互動

未來台中關係,疫情下的互動是焦點。雖然人員往來大幅縮減,但經貿往來在疫情下屢創新高,同時,中方極力強調雙方經貿往來的重要性。根據中國國台辦2020年12月31日發布,根據中方資料,1至11月,兩岸貿易額2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對台出口53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自台進口18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而我方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數據,去年全年對中含香港出口為1,514.5億美元,增加14.6%,占對外出口逾四成。比例略同但數字有約20%的差異,證明中國對於兩岸經貿統計數字是「從寬計算」,一個事實也是確定的:那就是兩岸經貿在「疫情」和「美中貿易戰」之下,反而高度成長。

雖然這證明了中國在產業發展上非常需要台灣,但基於中國政權的特性,仍不能排除未來中國以自身經濟發展為代價,對台發動貿易戰,限制我對中出口以壓縮台灣經濟發展。雖然中國經濟也會遭受損失,但總比發動戰爭便宜。而且發動戰爭還需要擔心美國軍事介入助台變為美中戰爭,對台經濟制裁美國難以像武力攻台那樣介入。所以仍不能對此高枕無憂。

中國另外一項可用的伎倆是疫苗戰。雖然我方不要他們援助的疫苗,但在中國境內的台商、台幹施打中國疫苗的人數也一定會逐步增加。如果沒有甚麼顯著的併發症,要求和中國取得疫苗的聲音必然逐漸高漲。如果全世界逐步因普遍施打疫苗而慢慢恢復往來,我方不能永遠處於無疫苗的情況,如此會在國際間邊緣化。這時,疫苗就可能變成中國壓迫我方在各方面讓步的籌碼。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是中國疫苗是否能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證。就算不在美國行銷,只要得到美國的認證,我方就必須正視中國會「以疫苗謀統」的壓力。

三、   中國軍機持續侵台

中國軍機持續侵台預料將成為常態。國防部10月5日首次公布,2020年已派遣空中戰巡共4132架次。如果升空成本以每小時百萬台幣計算,僅空軍升空一項今年以來已耗資41億台幣,約1.42億美元。未來這類行為將可能不斷增加。原因在於中國採取此種作法可說是毫無成本可言,因為我方沒有任何反制或懲罰方式。也就是說,我方無法制止中國這種行為。對中國而言具有相當大的行動彈性,雖然台灣社會對此相當反感,也尚未對社會生活和經濟運作產生實質損害,但對國軍幹部有相當大的心理作用。對於失敗主義、投降主義和對中的綏靖心態仍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對於中國軍機持續侵台,美國必然會有一定的表態,但是只要中國軍機不進入台灣領空、不採取攻擊姿態或是貼近飛行,美方也無計可施,只能採取警戒態勢。如果美方不做更積極的表態(譬如宣布出售F-35以強化台灣空防,或是和台灣起動聯合軍演…),中方會解釋為這種衝突策略是有效的。

小結

在一定的時間內,美國政府將以內政為主,除非台海局勢發生劇烈變化,美國將暫時不會有太多具體作為,但是持續釋出友台訊息乃是必然,重點在嚇阻中方蠢動,顯現美方姿態並作為談判籌碼。台灣應該持續提出軍購案,以拿捏拜登政府的施政慣性和行為模式,確保我方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雖不會積極對台灣施加壓力要我們和中國談判,但是對於兩岸進行和平對話,還是會持贊成的態度。目前我方宜擴大和拜登當局與國會的溝通,增加對新當選國會議員的交往力道。

對於台灣社會仍有部分人對於拜登政府和民主黨有相當不理性的攻訐詆毀行為,甚至出征美國在台協會臉書網頁,還有利用政論節目持續造謠,雖屬言論自由範疇,仍不能忽視對台美關係的潛在不利影響。政府應當適度運用影響力,遏止此種趨勢繼續下去。

(本文轉引自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