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突擊式外交大可不必
文/旺報言論部
有人說,當前的國際局勢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隨便一顆火星就點燃了世界大戰。這種說法可說對,也不對。對的是俄烏戰爭已經轉入持久戰,短期恐怕看不到終戰,在美國主導之下,全球儼然成了民主、威權兩大陣營的對抗。不對的是,儘管全球看似兩大陣營在對抗,但美中仍不斷進行對話與溝通,希望為緊張關係加裝「護欄」。
陸提出四份清單 轉守為攻
以最近為例,從6月10日以來,美中高層不斷進行會晤,預期7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再次進行視訊對話,那麼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美中高層就進行了6次的對話。美中高層這麼積極的對話,當然是為了避免競爭失控,造成國際局勢大混亂,進而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美國前國防部官員,現在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擔任國際安全項目主任的希克斯曾比較一戰和二戰的因果,認為「『一戰』屬於考慮不周,不慎陷入本可以避免的衝突。『二戰』的教訓則是教我們在發覺侵略的跡象時應如何去理解。而且在戰爭中,你無法一直採取守勢」,烏克蘭戰爭一旦長期化,世界大戰風險隨之升高,戰爭拖越久風險就越大。
美中似有所警覺,從近來幾次高層積極對話,可看出兩國為合作而採取的攻勢作為。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對中國政策的演說中強調大陸是「國際秩序所面臨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但他也表示美國並不想跟大陸發生「新冷戰」。布林肯還揭櫫對大陸三大戰略:投資、結盟與競爭。一般認為,未來美中關係重點仍圍繞在「競爭」。
很多戰略家都認定,美中新舊強權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不能自拔,但雙方也都體認,現階段合作比競爭來得更緊迫,暫時不想因過度競爭而導致全球不安。過去1個月,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會議」舉行會談;接著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在盧森堡會晤;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負責人劉鶴,應約與美財政部長葉倫舉行視訊通話;中共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應約與美軍參聯會主席密利進行視頻通話。
賴清德赴日弔唁 適得其反
尤其大陸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會晤,長達5個小時,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就認為,美方說加裝「護欄」的終極目的是避免中美之間發生武裝衝突,這是一個底線。「在此基礎上,雙方尋求一些合作來改善已經非常緊張的關係,這些可能的合作既要符合美國利益,也要有利於中美兩國關係」。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轉守為攻,主動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單」,要求美糾正錯誤對中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中法案清單、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中方希望美方切實認真對待。
其中,前兩份清單是去年7月,大陸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會談時,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在此基礎上,這次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要求,新增了後兩份清單。大陸反被動為主動,被認為是反映出中國對美外交風格的變化,中國開始用美國習慣使用的方式同美國打交道。這也可以看出,美中之間是高度依賴的,如果兩國的合作越多、越順暢,拜登政府自己就越會察覺,和中國搞競爭、對抗反而對美國不利。
在美中不斷加裝「護欄」之時,台灣似乎矇著眼睛假裝看不見。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去世,台灣降半旗還不夠,副總統賴清德還親赴日本弔唁,台日關係友好,「里有殯」不是不可以,但這種「突擊式外交」不會為外交擴展空間,反倒是給日中關係找麻煩,尤其過度誇張安倍卸任後友台言行,卻忽略他任內親中的表現,為民粹反中加油添醋,就大可不必。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