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北約新戰略構想-從歐洲到印太

2022年6月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峯會

文/RFA 亓樂義

北約峯會6月29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批准新版2022年《戰略構想》(Strategic Concept,或稱戰略概念),制定未來十年北約集體防禦的優先發展事項與三個核心任務:威懾和防禦、危機預防和管理,以及合作安全。

多極政治重組

這份戰略性文件把俄羅斯定位爲對北約盟國安全,以及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威脅,」同時首次提到中國對北約盟國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觀構成的」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s)。

12年前北約戰略構想曾把俄羅斯視爲戰略伙伴,如今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歐洲安全局勢完全改觀。9年前歐盟與中國發表《歐中合作2020戰略規劃》,雙邊合作前景看好,如今因中國快速崛起和強勢政策使歐中關係陷入緊張對立。

隨着北約新戰略構想的推進,今後10年世界多極政治勢將重組,歐洲與亞洲的地緣戰略格局也將相互聯動。北約作爲美國年初公佈的《印太戰略》的側翼開始成形,而中國和俄羅斯是否聯手形成新的歐亞區塊強權,目前並無明顯徵兆。不論中俄是否聯手,世界地緣戰略格局都將改變。期間俄羅斯的變數最大,中國的動向最具關鍵。

北約新戰略構想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破壞歐洲東部和南部國家的穩定,包括俄軍在波羅的海、黑海和地中海地區的軍事集結,以及與白俄羅斯的軍事一體化,對歐洲的安全和利益構成新的挑戰。

今後北約聯盟與俄羅斯關係的任何發展,都取決於俄羅斯停止其侵略行爲並充分遵守國際法。爲防止事態擴大,北約將繼續發展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夥伴關係。

在北約東擴問題上,新戰略構想重申一貫的開放政策,大門仍然向所有歐洲民主國家敞開,而且加入北約的決定由北約盟國做出,第三方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發言權。新戰略構想認爲,北約東擴取得歷史性成功,它加強北約聯盟,確保數百萬歐洲人民的安全,並促進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俄羅斯雖極力恐嚇,仍阻止不了北約擴增,不僅向東,還向北延伸,包括中立國。

走向印太

7月5日,芬蘭和瑞典簽署加入北約議定書,入盟程序正式啓動。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說,這是歷史性的時刻,今後有32個國家在談判桌上,北約將更加強大,歐洲人民將更加安全,因爲歐洲面臨幾十年來最大的安全危機。

今後北約的威懾和防禦態勢建立在覈武器、常規武力及導彈防禦能力適當的組合基礎上,以太空和網絡能力爲輔助。北約將以平衡、連貫與整合的方式使用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並以自己選擇的方式、時機和領域,因應針對北約安全的所有威脅。

新戰略構想指出,北約雖是一個防禦性聯盟,但任何人都不應懷疑北約保衛盟國每一寸領土的力量與決心,維護所有盟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戰勝任何侵略者。爲此,北約決定把快速反應部隊從4萬人大幅擴增爲30萬人。

除了歐洲大陸,北約關注的安全範圍還包括中東、北非和動亂不止的非洲薩赫勒地區(Sahel regions),因爲它可能帶來戰略競爭對手的強制干預。從世界總體戰略環境來看,大國戰略競爭,以及各地普遍的不穩定和反覆出現的衝突,已經重新定義北約對安全環境的認識,使得威脅不但具有全球性,更是相互關聯。

因此,北約新的戰略轉向具有深刻全球化色彩,並且向印太地區靠攏。新戰略構想提出49項要點,其中第45項公開表明,「印太地區對北約很重要,因爲該地區的事態發展會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的安全。」北約將加強與印太地區新夥伴和現有夥伴的對話與合作,應對跨地區的挑戰和共同安全利益。

北約從歐洲走向印太,首先面對的是中國。

系統性挑戰

北約新戰略構想有4個部分,共49項要點。其中3項與中國有關,主要在「戰略環境」的闡述。沒想到,短短几年北約國家對中國的看法出現如此大的轉變。

第13項要點指出,中國公開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挑戰。中國使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擴大其全球足跡和投射力量,同時對其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始終不透明。

除此之外,中國惡意的混合型威脅和網絡行動,及其對抗性言論和虛假信息以北約盟國爲目標,損害聯盟安全。中國試圖控制關鍵的技術和工業部門、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戰略物資和供應鏈。它還利用其經濟槓桿在歐洲建立戰略依賴關係增強其影響力,同時力圖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在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中國和俄羅斯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伙伴關係和相互加強的企圖,與歐洲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

就憑這一項已經概括北約認定中國的挑戰不是某個領域或單一事件,而是系統性挑戰,而且這些挑戰在第14項要點中被指爲涵蓋歐洲-大西洋地區。北約爲此提出,盟國捍衛共同的價值觀和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包括航行自由。此點顯然是針對南海。

第18項要點涉及軍備控制、裁軍與核不擴散。內容除指向伊朗和朝鮮繼續發展核計劃及導彈計劃,中國也正在迅速擴大其核武庫,並正在開發日益複雜的運載系統,但沒有增加透明度,也無意參與軍備控制或降低風險。

呼應印太戰略

從時機和內容上看,北約新戰略構想可以說是呼應美國白宮今年2月公佈的《印太戰略》,彼此聯動,相互策應。美國《印太戰略》設定5大目標,其中第2項是」建立區域內和區域外的聯繫」,所謂區域外的聯繫,特別是指歐盟和北約。內容指出,美國將在印太地區和歐洲-大西洋地區之間架起橋樑,在推動集體行動的共同議程上發揮帶頭作用。

安全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是美國最大的不對稱優勢。美國《印太戰略》藉由歐盟和北約對印太地區的關注,促成一致的聯盟戰線,包括通過美英澳聯盟(AUKUS)和其他創新方式,把美國的利益與歐洲夥伴聯繫起來,並指出未來10年將決定《印太戰略》所要維護的自由開放與國際秩序能否持續,而這段時間與北約新戰略構想的10年大計正好契合。

其實,北約把中國視爲」系統性挑戰」有跡可循。去年6月,北約峯會發表聯合公報,就提到中國」公開的野心與過分自信的行爲,對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與聯盟安全相關領域構成系統性挑戰。」今年把它正式寫進新戰略構想。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肯普(Frederick Kempe)6月19日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發表專欄文章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對「失去歐洲」的擔憂與日俱增。面對國內外的巨大壓力,習近平在中共20大今年秋季召開之前,派遣特使、前聯合國副祕書長吳紅波前往歐洲進行爲期3周的和解之旅,走訪比利時、塞浦路斯、捷克、法國、匈牙利、德國和意大利等國。

文章引述1位歐洲商界領袖的話說,「中國人想要改變基調,以控制損害。」因爲「他們明白他們已經走過頭了。"他還形容吳紅波英語流暢,心思敏捷,每訪問一站,吳紅波都承認中國」犯了錯誤」(made mistakes),從處理疫情到戰狼外交,再到經濟管理不善。

文章還透露,吳紅波間接提到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但是他的目的是向歐洲人保證,相對於美國而言,歐洲是中國首選的合作伙伴,並且中國是一個對歐洲具有日益重要意義和經濟機會的國家。

吳紅波的歐洲之行是否收效,目前看不出來,至少沒出現轉好的跡象。北約認定中國帶來的是」系統性挑戰」,是結構性問題,恐怕很難通過一次和解之旅就能扭轉。

四大影響

曾擔任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的劉強指出,美國《印太戰略》加上全球化的北約將對中國戰略安全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至少表現在以下4點:

一、 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打亂解決臺灣問題的節奏,導致臺灣問題久拖不決,更有可能導致與美國或北約發生軍事衝突。

二、在南海加大聯合艦隊「自由航行」的頻率,導致南海局勢進一步緊張。去年已有北約成員國包括英、法兩國的艦船到南海蔘加聯合軍演,今後有可能以北約名義組織聯合軍演。

三、美國與北約聯手以經濟和軍事援助爲手段拉攏印度,使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更加強硬,藉此牽制中國,導致中印關係趨緊,地區局勢更加複雜化。

四、進一步加強在中國周邊軍事部署,有可能把美國現有軍事基地改變成北約聯合基地,對中國形成戰略威懾態勢。

北約新的戰略構想表明,今後北約將在確保歐洲安全的前提下同時面向印太,與美國《印太戰略》接軌,從而改變全球地緣戰略格局。

連結:專欄 | 軍事無禁區:北約新戰略構想-從歐洲到印太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