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中國出現准許民進黨人士赴港的建議,密談管道重開?

中國與台灣旗幟和戰機圖示

文/voa楊安

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宣示就職,一般預料兩岸關係只會更加惡化,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向北京喊話只要「一念之間」就可以扭轉兩岸關係。面對日益兇險的台海局勢,兩岸學者建議北京可為民進黨部分人士赴港澳鬆綁,開展接觸工作,亦或是仿效上世紀末的密使形式,建立私下溝通管道。

詹志巨集處理兩岸事務超過30年,被譽為台灣參與兩岸談判經驗最完整的高階幕僚,在5月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他說兩岸30多年來的互動經常是在一念之間,而這個一念之間影響可能會很大。

詹志宏透露,中國大陸有些學者其實很惋惜北京在8年前的520沒有接下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就在北京當局那一念之間變成了「未完成的答案卷」,如果當初不是那一閃而過的念頭,過去8年兩岸的互動會是另外一個局面。

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中國涉台學者嚴安林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指出,賴清德上台後仍將「維持現狀」,絕不會因支持度低而「棄獨」,兩岸或將進入高風險期,但台海可能出現的危機應不至於發展到軍事衝突甚至爆發戰爭的程度。

嚴安林建議北京當局與美方共同管控台海危機,同時積極構建對美涉台工作視窗;另一方面北京也可以發揮好香港與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獨特作用,通過為民進黨部分人士赴港鬆綁,開展與民進黨接觸、溝通工作。

自2016年起,一些民進黨人士陸續遭阻饒入境香港;曾多次邀請民進黨人士赴港參與論壇的「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江素惠當時證實,國台辦已經表明所有在民進黨出任公職的人士,都不能入境香港。

嚴安林是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並兼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民進黨對外關係研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化理論研究》、《海峽兩岸政治談判研究》等著作。

綜觀兩岸接觸歷史,香港確實曾經扮演關鍵角色,後來所謂「九二共識」就是起於1992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舉行的工作性商談。

然而時過境遷,今日的中國香港已不再是從前的英屬香港,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嚴安林的建議可行性不大。

香港特殊地位不再 民進黨人士無意願赴港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接受美國之音採訪表示,香港現在就是一國一制,沒有特殊地位可言,何況香港也不是涉台決策單位,即便北京開放民進黨人士赴香港,意義也不大。

邱志偉說:「開放(香港)我還不敢去,(中國)說一套做一套,開放之後他又找一個理由把你遣返這都算是小事,(去了)被消失都有可能。」

邱志偉先前曾於香港轉機,因為原訂班機遇颱風取消,所有乘客都可以入港到過境旅館過夜,唯獨他遭港府拒絕入境。

邱志偉指出,與其對民進黨政府的行政官員或是民意代表開放,不如先從智庫二軌接觸著手,比如台灣一些比較親民進黨的智庫,或是直接邀請民進黨的官方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由此作為民共交流的開端。

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指出,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之後,以前在對外以及對台所能扮演的獨特角色,早已隨著時間推移淡化。

許楨告訴美國之音:「香港在對外,不管是對西方國家還是在對台灣,這種政治上的功能很明顯不符合過去這十幾年以來,北京對香港這個定位。哪怕香港在未來中國大陸對外發展有一個角色,或者是在兩岸的互動有一個角色的話,那它頂多也是在文化、在經濟的層面。」

許楨指出,尤其是現在又有了香港《國安法》與《基本法》23條,一旦民進黨人士到了香港,海關要不要給他們簽證?還是等他們入境後就地逮捕?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這些法律不是形同虛設?他認為民進黨人士也不可能冒著風險來港。

位於台北的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也說,以前的香港是各國情報單位都可以自由活動的地方,基於其安全性成為兩岸互動間的獨特角色,但是以現在中共對香港的實質控制,去香港已經和去廣州沒有什麼差別了。

寇健文:溝通不見得非要官方 密使管道拋開內部壓力

不過寇健文又說,從政府角度來看的話,溝通對話還是非常重要,這不見得非要是官方的對話,當政者不妨考慮私下的溝通,也就是所謂的密使。上世紀90年代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和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就是通過多線作業的密使管道,在某種程度上維繫兩岸的穩定。

在那個年代,李登輝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與江澤民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曾慶紅被視為兩岸密使的「核心樞紐」。

1995年的農曆除夕,江澤民發表關於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江八點」,蘇志誠銜命赴澳門與曾慶紅會面,雙方討論「江八點」及李登輝打算回應的「李六條」。

作為昔日密使之一的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也曾於個人臉書披露在「汪辜會談」前,1992年9月他與台灣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是如何經香港、澳門轉赴北京會見時任中國家主席楊尚昆,並與化名為岳楓的時任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長的葉選甯建立管道。

張榮豐寫道:「這次北京之行開啟了兩岸長達八年之久的私下溝通管道,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才正式中斷,其間經歷過95、96年解放軍的飛彈演習、99年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等事件,這個管道也起到部分減少誤判的作用。」

寇健文認為,兩岸之間的誤判是一定會有的,這也是為什麼建立溝通管道會如此重要。尤其對台灣政府而言,密使的好處是可以拋開執政黨因為公開對話,可能所引發的選民壓力。

寇健文向美國之音表示:「那個時候實際上(密使管道)讓人家都非常驚訝,甚至即使是在95、96年有飛彈危機的時候,其實兩岸之間還是有密使的存在,這個密使連美國人都不知道。」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儘管現今的兩岸關係確實不佳,但是密使的空間還是存在,嚴安林建議北京為民進黨部分人士赴港澳鬆綁,其實也就是相當於密使管道的概念。

賴清德就職演說備受矚目

至於兩岸有沒有可能開闢密使管道,甚至於恢復官方的溝通對話,包承柯認為這完全取決於賴清德的就職演說。

他說:「這個空間取決於他(賴清德)520講話怎麼說。我們現實的講,他如果有中華民族的想法的話,那當然這是很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那麼也有說可以提到兩岸同文同族、血脈相連,當然這也不錯,隱含著中華民族的共同想法。」

包承柯指出,中國大陸反獨的原則和政策非常堅定,只要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上沒有明確的提到「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等台獨意涵的表達,兩岸是有可能緩和緊張氣氛,並露出加強交流合作的曙光。

包承柯強調,從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到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這段期間,是兩岸能否找出溝通對話的第一個視窗期。不過賴清德明確的台獨立場,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只會讓這個視窗越來越小。

香港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則指出,假使中國和台灣有溝通的動機,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互信,民進黨也不是全然無望仿效當初國民黨的密使管道,更不用局限於兩岸四地碰頭。

然而許楨又說,撇開意識形態不論,中共和民進黨並沒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因此,短期內兩岸也不會表達出強烈的溝通意願。

連結:中国出现准许民进党人士赴港的建议,密谈管道重开?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