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習近平和馬英九會面 習談家國團圓 馬提九二共識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

文/RFA

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4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這是兩人繼2015年新加坡會談後睽違9年的再次會面。

馬習二會週三(10日)下午四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不同於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通過兩岸與國際媒體直播進行,這次會談直到公開講話結束後,才由台灣媒體播出習近平與馬英九的講話。

從視頻中看到,習近平在東大廳等候馬英九進場,兩人握手約16秒,隨後入座。中方除了習近平之外,還有兩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王滬寧與會。

習近平率先發表談話,僅以「馬先生」稱呼馬英九,他說:「馬先生素有民族情懷,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他強調:「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

緊接著馬英九講話時,在2015年馬習會消失的「中華民國」,這次被以疑似口誤的方式說出。他說:「‘中華民國’中華民族過去經歷了百年屈辱,最近30年,在兩岸中國人努力之下,一步一步邁向共同振興中華之路。」

同樣地,外界也關注上次馬英九隻提「一中」未講「各表」引起爭議,這次馬英九這樣表述:「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為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馬英九還引用魯迅講話,「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的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兩岸爭端,避免走向困境。

在國共交流歷史上,1982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曾代表中共中央寫了封公開信給國民黨主席蔣經國,信中也引用「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希望達到統戰目的,蔣經國並未理會。而蔣宋美齡親自回信給廖承志,以「敝帚自珍,幡然來歸」表達立場,同時還強調了「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立場。

在新華社會後公佈的新聞稿中,習近平多次強調「統一」稱,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系。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董立文:習近平需要馬英九包裝「北平模式」強制統一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此次習近平談話的核心就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他認為兩人的閉門會重點,應該會放在習近平兩會所提「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

董立文表示,「馬習二會」是中共去年就規劃,無論2024年台灣總統是誰勝出。台灣政府換屆前,習近平要借由與馬英九會面為兩岸關係定調。他說,習近平會見台灣的客人,馬英九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安排接見所謂的「台灣具代表性」人士。

「為什麼以馬英九開場,習近平有三個目的。第一,他需要馬英九來呼應中共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三段論,尤其要凸顯台灣不是國家,馬辦出發前講過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第二,習近平需要馬英九服從中共所定義的‘中國人’,成為島內愛國統一勢力的一分子; 第三,習近平需要馬英九以和平為民意,包裝‘北平模式’強制統一。」

他提到,馬英九一年來在不同地方都傳遞了習近平需要的訊息,馬英九在選前受訪就曾提到習近平是必須相信的物件、台灣人民可能會接受兩岸「統一」等談話。此外,從馬英九這次訪中行程可以看出,都是精心安排強調「中國人」的用意。

「從頭到尾都是習近平所要的‘中國人’定義。只要是中國人,就要反台獨、反干涉、要反美反日;其次,既然是中國人,當然要支持統一;最後,只要是中國人,當然要支持共產黨、支持習近平。」

「九二共識」在台灣已名存實亡

台灣一位不願具名的兩岸關係學者對本台表示,習近平與馬英九同樣是自我感覺良好。一個以為自己在台灣影響力很大,或者想讓習近平認為馬英九影響力很大,實際上在總統選舉前接受專訪說「相信習近平」之後,馬英久的公信力已經降低。

另一方面,習近平在國內問題叢生,與美國關係無法緩和下,企圖改以和平統一手段拉攏台灣,或是企圖利用台灣內部政治情勢,改變習近平劣勢,也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在習近平提出台灣模式‘一國兩制’之後,‘九二共識’已經名存實亡。假裝存在,企圖以此為藉口繼續交往,都是自我感覺良好。」

馬習二會當天 17架次解放軍機艦擾台

在馬習二會的當天,台灣的國防部公佈,從9日上午6時到10日上午6時,又偵獲10架次解放軍機、7架次中國軍艦及中國空飄氣球擾台。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告訴本台,上次馬習會在新加坡的會面形式,至少是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但這次表面上是領導人對前領導人 ,但更深層的目的是,中國只是將馬英九當作統戰樣板,在國際作為「一中」宣傳的工具人。

「對習近平而言,並沒有因為馬英九到來,想緩和台海和平的氣氛,這也戳破了馬英九之前所說,‘只要相信習近平,兩岸就有和平’的謊言。對中國來說,該恫嚇的還是恫嚇,該威逼的還是威逼,這是要傳達‘要不要和平取決於我’。」

台灣朝野反應

台灣的陸委會在馬習二會後發表聲明,對於馬英九未能向中方公開傳達台灣人民對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有違台灣社會的期待表達遺憾。同時也向對岸喊話:「透過兩岸官方對話化解分歧、解決問題,以實際作為促進兩岸良性互動,確保雙方人民福祉權益。」

執政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馬習二會指出,透過兩岸對話,消弭敵意並促進和平,但是馬英九與習近平會晤,未能正面呈現台灣主流民意,伸張台灣主權地位,有違台灣社會期待。

在台灣立法院躍升為第一大黨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馬習二會」重現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世紀之握」場景,代表著打破當前兩岸高度對立緊繃、互不往來的僵局,更是兩岸重啟和平交流重要的一步。

連結: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 习谈家国团圆 马提九二共识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習馬二會」北京登場,馬英九成為中共統戰的棋子?

文/美國之音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星期三(4月10日)在北京會見正在中國大陸訪問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舉行兩人2015年以來的「習馬二會」,謀求促進自1949年以來處於分治狀態的兩岸的統一。

習近平在會見時聲稱,「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事」。

台海兩岸自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台灣擁有自由的憲法、軍隊,並逐步轉型為一個成功的民主社會。但是北京始終堅持擁有對台灣的主權,並且揚言即使訴諸武力也要實現兩岸的統一。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國力和軍力的上升,中國軍方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恫嚇與日俱增,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演習或戰巡已成家常便飯。

據中央社報導,馬英九在會見時提到,兩岸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他沒有提到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的分歧。

馬英九表示,未來兩岸應該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馬英九還說,最近兩岸情勢緊張,引發不少台灣民眾不安。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兩岸的中國人」絕對有足夠的智慧,和平處理各項爭端,避免走向衝突。

報導表示,2015年11月7日,半年後將卸任總統的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首次「馬習會」,當時有600多家中外媒體報導這一歷史性會晤。而此次的「馬習二會」,僅有部分駐京台媒與港媒能參與報導,外媒遭排除。

馬英九4月1日率青年學子前往中國大陸訪問,稱是「和平和友誼之旅」。繼廣東、陝西之後,北京是最後一站。外界此前一直關注「馬習二會」,不過中方會前嚴格限制相關資訊,直到當天上午的國台辦記者會都不願證實。下午4點多,中共黨媒央視才發佈習馬會晤的快訊。

馬英九一行4月7日星期日抵達北京。此前有報導說,馬英九原定星期一與習近平會晤,但「習馬二會」被推至星期三。

媒體分析,會晤被推遲應該是考慮在同一天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預定將在白宮舉行雙邊峰會,而中國希望借此機會分散外界注意力,似有與美日抗衡的意味。

而此後一天的4月11日則是美、日、菲三國領導人首次在華盛頓舉行三方峰會,話題無疑也聚焦中國,尤其是中國近期在南中國海不斷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

此外,一位因職務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國安人士在4月5日的一場簡報會中表示,馬英九此行在「台海和平」的包裝下,實則是習近平用來應對國際問題的工具。

這位國安人士還說,「馬習二會」在賴清德當選總統520就職前這樣的「巧合」並非首次。2015年11月7日,「馬習會」首次在新加坡登場,同樣是習近平邀約,當時中國正面對菲律賓發起南中國海仲裁的尷尬局面。第二年7月,仲裁裁決公佈,支持菲律賓幾乎所有的要求,裁定中國依據歷史權利的主權聲索缺乏法律基礎,並要求中國停止在南中國海的「填海造島」行動。

2023年3月27日,馬英九作為台灣首位卸任總統首次前往中國訪問。兩天后,台灣總統蔡英文啟程飛往加勒比海友邦展開十天訪問,並在行程中先後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

台北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職教授李酉潭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說,北京同時希望藉由馬英九此行,向國際社會表達「兩岸同屬一中」的感覺。馬英九一向避談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所以成為中共眼中很好用的棋子。

自由亞洲電台此前也報導說,不願透露姓名的台灣國安人士在一場簡報會上評論馬英九訪中的相關行程「是反美、反日、大一統」。

該人士分析,馬英九在美日峰會前被安排分別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及盧溝橋的「抗日」相關行程,這種敘事是要提醒外界,日本是侵略者。

此外,馬英九之前到黃花崗、黃帝陵和孫中山紀念館等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相關事項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管,主管部門都是中共中央統戰部。馬英九此次行程幾乎都是中國統戰部的安排。

報導馬英九的其他行程還包括,參訪因涉入中國新疆人權迫害的隆基綠能公司,其所生產的光伏能板遭美國海關扣留;大疆無人機因與解放軍關係密切,而被美方列入實體黑名單;騰訊在2022年因助長大量商標造假等行為,被美國貿易代表處列入「惡名市場」實體名單;比亞迪的電動車正面臨歐盟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

「這些都是以中國第一、中國最棒的概念行銷,整個行程就是反美、反日、反世界與反民主概念,凸顯與配合中國把故事說好,」這位台灣國安人士分析說。

連結:“习马二会”北京登场,马英九成为中共统战的棋子? (voachinese.com)

習近平再會馬英九談統一 民主與專制能否融合?

文/RFA

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面,成為馬英九大陸之行的重頭戲。中國大陸多位學者表示,兩岸關係的最大障礙是政治制度的差異,如果大陸不轉向民主自由體制,空談”兩岸統一”毫無意義。

正在大陸訪問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本週三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是2015年馬英九和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會晤後,第二次會面。中國學者嚴力耕當天接受本台採訪時說,大陸在所謂的兩岸和平統一問題上,已經說了數十年,兩岸領導人每一次接觸都大談「統一」,而且大陸方面開出優於香港的條件,包括台灣可以保留軍隊,實施高度自治,但回避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他說:「習接見馬英九,他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統戰的需要,也就是所謂的兩岸統一,但是大陸方面始終沒有放棄武裝統一台灣。」

習近平和馬英九握手後入座,習近平照著稿件向馬英九發表談話。長期觀察兩岸關係的嚴力耕說,近三十年,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進展,而大陸的政治制度卻在走「回頭路」,使得兩岸政治制度漸行漸遠,他說,兩岸脫離政治制度空談統一毫無意義:「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應該說是兩岸政治制度的差異。台灣已經實現了民主憲政,實行了主權在民,民眾擁有選票。台灣地區的領導人是民眾選舉產生,而中國大陸目前實行的仍然是專制制度。」

台灣最近一次總統選舉是在今年一月份,民進黨的賴清德以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並將於5月20日宣誓就職。

對此,嚴力耕說,反觀大陸民眾至今沒有直接選舉權,北京的領導人大談兩岸統一,卻回避選舉制度:「中國大陸這種政治制度上的專制是客觀上,兩岸目前無法實現統一以及台灣的主流民意背離中國大陸,希望實現兩岸統一的目標愈來愈遠的客觀現實。無論習(習近平)、馬(馬英九)幾度會面,只要中國大陸沒有實現憲政民主,兩岸統一的目標只會越行越遠。」

兩岸局勢緊張之際,馬英九時隔一年再度在清明節期間訪問中國大陸祭祖。湖南時事評論人士李昂對本台說,馬英九多次前往大陸,除了有大陸情節,他仍然對中國共產黨抱有幻想:「他這次大陸之行讓中共對馬英九抱有一定的幻想,以為還有和平解決台海兩岸的歷史問題,因為他這個時間點比較敏感,正好在賴清德5月20日正式出任總統日子一個月前,希望馬英九多做對中共有利的事情。」

馬英九作為一位既無公職也無黨職的台灣人訪問大陸,北京和以往一樣,給予馬英九頗高政治禮遇。旅日學者孫毅接受本台採訪時說,國民黨在台灣仍有一定數量支持者,因此必須支持馬英九:「國民黨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苟延殘喘。多少年來,大陸說要把綠營滅掉也沒成功。大陸最怕的就是公開選舉。你馬英九來大陸祭祖就應該低調一點,有官、有商、有學,(馬英九)不見兵(軍方)以外,他都見了,又能怎麼樣?無非就是把你當一顆棋子,政治秀而已。」

連結:习近平再会马英九谈统一 民主与专制能否融合?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