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美國智庫前瞻台灣大選: 兩岸發生熱戰的可能性低

台灣大選的候選人賴清德(左)、侯友宜(中)、柯文哲(右)參加2023年12月30日舉行的電視辯論會

文/RFA

距離1月13日舉行的台灣第十六屆總統大選僅剩八天,如何評估潛在台海風險成為輿論熱點。有美國專家本週五指出,雖然兩岸仍有發生衝突的風險,但由於美國的軍事威懾以及兩岸密集的經貿往來,發生熱戰的可能性仍保持低位。

台灣第十六屆總統大選將於1月13日正式拉開帷幕。在本屆選舉中,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民眾党候選人柯文哲之間選情膠著。本台日前報導,台灣十家民調機構搶在民調封關日前夕,公佈了大選民眾支持度調查結果。民調顯示,賴清德與其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的人氣小幅領先于其他候選人組合。

本週五,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針對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及台海局勢進行了展望與評估。該機構中國產業政策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簡報會上直言,伴隨中國當局針對台灣大選結果的虎視眈眈,台海兩岸雖然有發生衝突的風險,並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但外界也誇大了發生造成任何一方傷亡的熱戰的可能性。

「我認為,無論下周誰獲勝,由於三個因素,戰爭的可能性仍然很低。」他說:「首先是美中軍事平衡仍然強勁。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軍事實力急劇增強,並重點關注台灣情況。……但美國的軍事存在非常強大,並擴大了與該地區盟友的合作。因此我認為,目前的平衡相當穩定。」

此外,甘思德還指出,由於兩岸經貿相互依存度保持高位,一旦發生引起任何貿易、人員流動或投資中斷的衝突,北京面臨的高昂成本甚至超過俄羅斯由於入侵烏克蘭而受到國際制裁的代價。

他還指出:「每一項調查都顯示,在當前面臨中國威脅的情況下,90%以上的台灣民眾贊成保持台灣事實上的獨立,但不主張法律上的獨立。這涉及所有政黨,……維持現狀的共識十分強烈。因此,即使是賴清德當選,我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真正想要改變台海現狀。」

在台灣三足鼎立的競選態勢中領先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其競選策略對中國態度最為激進,甚至一度被中方國台辦批評為「台獨」。但對於兩岸關係,賴清德也多次公開表態,他並不尋求改變台海現狀。

甘思德基於與中國官員的對話發現,中方也意識到在軍事和經濟層面的衝突可能會為中共政權帶來嚴重後果。他認為,北京某種程度上陷入了中間立場,試圖繼續阻止台灣民主進程,但並未取得成效。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弗裡曼中國研究專案主任麥艾維(Lily McElwee)則在會上指出,美國尚未就在台灣此次選舉中支持哪位候選人採取正式立場。對美國來說,繼續開展雙邊對話、避免軍事對抗非常重要。

「我認為,華盛頓明白這次(台灣)選舉可能會影響雙邊緊張局勢。我們正在關注黎智英的勝利,並為北京增加對台灣的軍事脅迫行為做好準備。」她說:「總體而言,這將是一個需要密集政策的時期。我認為,拜登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大量使用溝通管道,不斷重申和平、穩定和維持現狀的重要性。」

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弗裡曼中國研究專案主任麥艾維(Lily McElwee)在會上指出,美國尚未就在台灣此次選舉中支持哪位候選人採取正式立場。對美國來說,繼續開展雙邊對話、避免軍事對抗非常重要。(CSIS官網截圖)

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弗裡曼中國研究專案主任麥艾維(Lily McElwee)在會上指出,美國尚未就在台灣此次選舉中支持哪位候選人採取正式立場。對美國來說,

本台此前報導,在台灣競選進入白熱化階段,候選人們紛紛與美國進行了接觸。賴清德去年八月過境美國,力求保持低調,避免激怒北京;而僅隔一月,侯友宜也曾開啟為期八天的訪美之行;柯文哲則在去年十月到訪美國加州。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專案研究員賀博然(Brian Hart)表示,外界有分析認為,無論台灣的三位總統候選人誰是最後贏家,兩岸關係都將繼續保持緊張態勢。

「即使是國民黨獲勝,兩岸關係也不會回到北京所認為的馬英九時期那種高位。所以我認為,北京無論如何都沒有太多樂觀情緒。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更像是兩害或三害中較小的一個。」他說:「仍然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中國將如何行動?……美國學者和和前任官員擔心,中國將在選舉後的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舉行軍事演習。」

他進一步分析說,台灣的選舉結果公佈、總統就職典禮將是中國對台採取行動的重要時間節點,同時也昭示著北京是採取更為激進策略還是保持觀望的態勢。

連結:美国智库前瞻台湾大选: 两岸发生热战的可能性低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