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高官接連會晤 專家:突顯美台關係重大進展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過去一週,台灣與美國高級官員進行了幾場重要的國安會晤,讓外界好奇台美關係是否又有新的突破。專家告訴DW,近期的趨勢顯示台美關係持續有重大進展,而這個趨勢應不會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影響。
過去一週,台灣與美國高級官員分別在台北與華府周圍進行了重要會晤,而專家也認為這些互動顯示台美關係仍在持續深化。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週二(2月21日)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與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等多名美國涉台事務官員,進行了長達7小時的會談,內容觸及國安相關議題。
根據現場媒體的觀察,這次會晤雖然依舊是以閉門形式進行,但與會的雙邊官員似乎不在意被媒體拍攝,甚至在會議前便將消息透露給英國《金融時報》,相關細節被部分專家視為台美關係的重大進展。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的助理教授陳方隅在接受DW訪問時表示:「台灣跟美國之間本來就有閉門的戰略對話,但通常都不是安排在這時候。現在這個時間點,台美雙方釋出會議消息,也是非常罕見。」
此外,由於美國政府自與台灣斷交後,便禁止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至華府訪問,但這次吳釗燮到了距離華府只有一條河之隔的AIT總部與美國高級官員會晤,也顯示台美持續深化雙邊交流。陳方隅說:「相關安排顯示台美雙邊互動在擦邊,這是一個重大台美關係的進展。之前,台美官員連見面都不能公開講,現在雙方會面卻可以在華府週邊進行。」
除了雪蔓與坎貝爾外,其他參與台美國安會晤的美國官員還包含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克里滕布林克( Daniel Kritenbrink)、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上週傳出訪台的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Michael Chase)、傳出接下來將接任AIT主席的白宮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以及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
週三,克里滕布林克與瑞特納在華府外籍記者俱樂部舉行線上簡報,面對媒體追問台美官員的國安會晤,克里滕布林克不證實也不否認,僅說美國與台灣有非常重要的非官方關係,為了強化與台灣強健的關係,雙方定期對口往來,未來也會持續這樣做。他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仍未改變。
不過,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國際博士學程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告訴DW,由於台灣與美國於2019年舉行過同樣級別的會議,且在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後,相關政策也呼籲美台雙方舉行更多高級別的會晤。他說:「考量到現今的地緣政治局勢,若美國與台灣未舉行這種級別的雙邊會議,才真令人驚訝。」
南樂表示,過去一週來台美雙邊的高層互動,再次證實美台關係正朝著更強大的方向發展。他補充道:「美國想確保台灣不僅有防禦能力,同時也能藉由雙邊高層互動瞭解台灣國內的發展方向。通過派遣官員訪台,而非僅透過電話溝通,也顯示美國想確保台灣做好十足準備。」
美國議員悄悄訪台
在美台高級官員於AIT總部會晤之際,美國眾議院新成立的「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也悄悄訪台。他在週一(2月20日)返回華府後,才公開透露自己訪台,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台灣政府官員見面。
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提到,與他見面的每位台灣領導人都對美國延遲交付價值數百億美金的武器感到擔憂。一位美國國會議員助理向華郵透露,目前台灣仍在等待約價值190億美元的武器,其中包含魚叉反艦導彈與F-16戰機。該助理聲稱,可能要到2027年,台北向華府購買的魚叉反艦導彈才會開始運抵台灣。
對於美國延誤交付大量台灣購買的武器,長期研究美台關係的專家南樂向DW表示,台灣必須想辦法讓美國政府能準時交付台灣所購買的武器。他說:「任何會晤都是好的,但若美國無法提供台灣所需的防禦能力,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台灣需明確向美方表示,他們不僅僅需要做出承諾,也要能貫徹執行相關承諾。」
台美高層連續會晤釋放出什麼訊號?
上週,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蔡斯出訪台灣,雖然美台雙方都未親口證實相關消息,但美國國防部重申華府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因為這樣的情勢有利於維護台海與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陳方隅認為,近期台美關係的發展顯示,美國持續有意識的在將台海議題國際化,而在民主國家聚焦如何面對獨裁政府帶來的挑戰與減少戰爭之際,台美官員的會晤是明顯向中國釋放訊息。
陳方隅認為,種種跡象顯示,台美正在針對防衛議題進行密切交流,所以台灣應該在防衛資源取得跟部署方面,與美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與討論。他告訴DW:「現在美國願意幫忙提升台灣防衛的能量,台灣自己必須先做。最重要的是台灣要取得多元的防衛管道。美國國會也很幫忙,美國行政部門也有很多考量,包含預算分配、資源分配、優先順序,有非常多要協調之處。」
此外,由於台灣與美國存在許多合作管道,包含「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所以陳方隅說台灣應該以這些合作模式為藍圖,強化跟其他國家的合作。他表示:「GCTF便發展得很成功,有持續納入其他國家,台灣也成為主要的參與者。『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也有機會發展成那個形式。雖然台灣無法與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否可以讓別的國家瞭解,他們可以跟台灣發展類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特別經濟機制。我認為加強與第三方合作是台灣必須把握的重要部分。」
台美深化交流的趨勢能否延續?
隨著美國即將於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外界也關注若美國出現政黨輪替,現行的台美互動是否能延續。台灣東吳大學的陳方隅跟政治大學的南樂都認為,隨著美國越來越重視中國帶來的威脅,及有鑑於過往美國政府對台政策的執行方式,台灣跟美國過去近七年持續深化雙邊關係與互動的趨勢,無論如何都會延續。
陳方隅告訴DW:「由於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是一個結構性競爭,美國已清楚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而中國也打定主意要跟美國競爭世界領導者的角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不會停止其野心,而美國為防止優勢地位消失,也會非常重視台灣議題。」
南樂則說,不論是哪一黨的候選人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目前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程度都很有可能延續下去。他向DW表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往往會超越短期內哪個政黨掌握白宮。以美國在台協會的新址為例,當時是在小布希任內開始、在歐巴馬任內通過並在川普任內興建完成的。由此可見,這種決定是持續性的,並非誰當權便能輕易改變的。」
南樂補充道,有鑑於川普與拜登政府的台灣政策有許多連續性,所以只要美國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與台灣的關係,不論哪個政黨在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現有的台美關係發展趨勢都會更根深蒂固。
連結:台美高官接連會晤 專家:突顯美台關係重大進展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23.0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