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學者:美國在中東深陷泥足 中國會開心

美國智庫人士感歎:要是美國在中東「越陷越深」,中國「可能會非常開心」

文/觀察者網郭涵

空襲敘利亞、制裁沙烏地阿拉伯……上任才40多天的拜登政府已在中東問題上動作頻頻。然而他同時也放話要拉攏盟友應對中國,兩件事可謂都不省心。有美國智庫人士感歎:要是美國在中東「越陷越深」,中國「可能會非常開心」。

《紐約時報》3月1日刊文,評估了拜登就職以來的外交政策走向。文章認為,他與前任歐巴馬、川普的外交路線都不同,試圖打造一個複雜聯盟體系,但也面臨政治資源有限、難以分心等困擾。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專案」主任伯妮·格萊瑟認為,美國過去兩屆政府在中東陷入「泥潭」,「整整10年來不斷被分散注意力」,令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建成了一個經濟上、軍事上都更強大的國家。

她揣測,「對中國來說,看到美國持續在中東越陷越深,可能會非常開心」。

如今,拜登政府試圖「避免被中東地區衝突分心」,但在拉攏盟友時,面對比歐巴馬時期更複雜的現實:「現在不是需要每個國家都選邊站的冷戰時期……我們不能指望建立一個能提供所有解決方案的聯盟。」

而文章也提到,從目前的形勢看,拜登並不打算對美國在中東的長期投入進行重大調整。也就是說,美國仍將持續介入中東。

《紐約時報》報導,拜登試圖打造一個複雜的國際聯盟,其外交政策與美國前兩屆政府都不同。

拜登曾承諾終結中東「無盡的戰爭」,但他刻意避免川普那樣的破壞性政策,而是要求國防部長奧斯丁開展「全球態勢評估」,分析美國在各地的軍事投入是否適當。

但批評者指出,拜登外交團隊包括不少歐巴馬時期的前任官僚。這些人與美國軍工集團利益交織,對待中東撤軍問題的立場是否客觀,顯然值得懷疑。

專家也並不指望拜登做出倒向「孤立主義」那樣激進的意識形態改變。美國智庫昆西治國理政研究所的創辦者帕西(Trita Parsi)認為,拜登「希望在外交政策上投入盡可能少的政治資源」,以優先關注國內議題。從阿富汗撤軍就是一個例子。

《紐約時報》稱,拜登已經不太可能兌現在5月1日前從阿富汗撤軍的承諾,這個決定被認為是對他是否堅持不干涉主張的「關鍵考驗」,而結果「無論如何都會很醜陋」。

帕西形容:「他(拜登)似乎並不想要承擔將要發生之事的後果,但不管美國是否(在阿富汗)留下,這些事一定會發生。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戰火、可怕的暴力。」不過他也補充,承擔這些後果意味著付出「巨大的政治代價」。

目前,拜登競選時承諾的「儘快重返伊核協定」、「就記者遇害案追究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責任」,一樣都沒有實現。敘利亞的什葉派民兵遭美國空襲後,伊朗拒絕美國的談判邀請,美伊關係看不到緩和跡象。

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避開」美國政府的制裁名單,「打臉」了拜登在選舉期間要求追究幕後主使、令沙烏地阿拉伯成為「賤民」的表態,美國國內也出現批評聲音。《紐約時報》貝魯特站長胡巴德感慨,美國的戰略利益「蓋過了對人權、自由言論的重視」。

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曾表示,拜登的中東政策繼承了歐巴馬時期的外交遺產,包括減少美國在中東的投入,集中戰略資源遏制中國。

但是,美國支持以色列、遏制伊朗的基本中東政策沒有變,近日空襲敘利亞就是這一總政策的反映。同時,拜登尋求重返伊核協議,遭到美國國內右翼的詬病,以及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強烈反對,因此他也必須在中東問題上平衡盟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