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持續對抗 澳只能受脅迫性貿易戰擺布
文/羅樂
中時報導,澳洲被中國當成拿美國馬前卒開刀最佳範本,去年各種出口管制使得澳洲雖然整體出口數字仍亮眼,海鮮、煤礦、木材等數種產業卻受致命打擊。西澳州大學伯斯美亞中心研究主任韋爾森(Jeffrey Wilson)認為,這僅是讓「已持續10年的全球經濟鬥爭」浮上檯面,只要中美持續對抗,澳洲就只能受「脅迫性貿易戰」(coercive trade warfare)擺布。
雖然壓著澳洲打的是北京當局,但韋爾森認為華盛頓也有份,他指出中、美都利用經濟槓桿來追求自身的大國間競爭,中澳貿易緊張應該要讓政府意識到,如果不調整政策、增加地緣政治工具,澳洲會日益面臨大國經濟脅迫性傷害。
韋爾森指出,過去1年來北京瞄準的貿易限制目標都受到打擊,大麥農、龍蝦業者、煤礦工人,「正代替國家付出代價」,「我們可以為受水旱災影響的農民提供救濟,但我們能為受貿易制裁影響的業者減輕制裁嗎?」
他認為許多國家政府,特別是中、美,都已經布署地緣經濟戰略,發起大國競爭同時也用操作經濟關係來獲取地緣政治利益,使用經濟手段實現地緣政治目的的地理經濟學,是生活在21世紀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要面對的事實。過去30年澳洲受益於印太地區合作,還有基於規則、自由化的經濟秩序,但貿易關係又窄又深,出口基本上只依賴煤、鐵、天然氣,中等規模又開放的經濟更容易受貿易和投資關係等外部衝擊影響。
在韋爾森觀點中,雖然直接與澳洲衝突的是中國,但加害者還包括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比北京更愛用脅迫性的貿易外交,包括憑一己之意濫加關稅、用加關稅脅迫重新談判貿易協定,拒絕提名WTO(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法官和接受各國推派的秘書長任選而使該組織無法運作,而且不分敵友都會加以攻擊,凡此均讓澳洲受到附加傷害。
韋爾森表示,解決中澳貿易糾紛的治標之道是尋求WTO協助,「在澳中戰鬥裡我們輸了,在澳美戰鬥裡我們輸了,但是WTO規則對中國的裁決是我們可以贏的戰鬥。」
但要治本,他認為將貿易和投資關係多元化是對外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尋求恢復中澳貿易同時,應該加強與印度、印尼、越南等至今仍未充分合作的夥伴聯繫,援助大洋洲其他國家來貫徹強化太平洋行動,尋求與志趣相同的較小團體結盟,而且聯邦應該尋求更多地方政府、企業意見來協調制定對外經濟政策,而不是像現在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