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俄羅斯是一面鏡子

文/大江白鷺 黑鷺君

說俄羅斯是一面鏡子,是因為讓人為之歎息。

首先,俄羅斯國土面積之大讓人歎為觀止,坐擁全球面積最大的170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相當五十個德國面積,或七十個英國面積,比整個歐洲其它國家面積總和都要大。

而這麼大的國土面積,自然秉賦無出其右,是全世界礦產最豐富的國家。這麼大的面積,卻只有中國十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自然資源多得讓所有其它國家羡慕。

其次,俄羅斯的科學、文化底蘊之深厚也讓世界折服。

自然科學領域,如化學家門捷列夫、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航太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物理學家朗道……哪一個不是如雷貫耳。

文學領域,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契可夫、索忍尼辛……無一不是站在世界文學之巔的巨匠。

畫家列賓,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俄羅斯深厚的大國底蘊足以讓俄羅斯人自豪,贏得全世界發自內心的佩服和尊重。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個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國,具備發達國家的一切要素,照常理應該早就站在世界之巔,享受當代人類最先進的文明成果。

但俄羅斯的現實卻讓人感喟,其國家的GDP總量只相當中國的十分之一,2021年俄羅斯GDP總量1.775萬億美金,不及中國廣東省的1.92萬億美金。

作為中國曾經望其項背的老大哥,可謂是一面鏡子,一方面折射出的是中國巨大進步和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在警示中國的當下和未來。

俄羅斯是一面鏡子,首先,在涉及國家最重大的問題的時候,至今沒有走出拍板模式。

為什麼說是拍板而不是決策,因為決策一般有決策程式、決策民主。

而拍板就不一樣了,像我們民間嘲笑一些地方幹部是四拍幹部:一拍腦袋一個主意,一拍胸脯信心滿滿,一拍大腿痛心疾首,一拍屁股走人開溜。

因為拍板的隨意輕率性,所以把拍板當決策,是對決策的褻瀆。

講到蘇聯解體時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話,就是蘇聯不是亡於最後執政的戈巴契夫,而是亡於勃列日涅夫,在他執政時期蘇聯停滯不前,問題積重難返。

而他執政時期,最輕率的事情之一,就是1979年發動對阿富汗戰爭,開啟了蘇聯帝國的自毀之旅,讓阿富汗成為蘇聯永遠流血的傷口。

本來蘇聯中央政治局通過三天閉門會議已經達成共識,預知入侵阿富汗的嚴重後果,接受了安德羅波夫、葛羅米柯、烏斯季諾夫等大佬不能派軍隊去阿富汗的表態。

一把手勃列日涅夫也同意政治局觀點,並說:「我認為,我們現在不要捲入這場戰爭,政治局這樣確定是正確的。」

但結果,一個人的意見左右了全體成員的共識,雖然表面看起來當時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蘇聯政治局集體決定,但實則是少數幾人甚至一人的意志。

到了1991 年蘇聯又是幾人決定成立特別行動委員會,實則發動政變,引發導致解體的819事件。而後來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竟然一個人可以宣佈解散蘇共。

而蘇聯解體過程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竟然是當時蘇聯眾多加盟國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總統舒什克維奇三人,1991年在別洛韋日森林簽訂了一個《別洛韋日協定》,就宣佈蘇聯解體了。

從1979入侵阿富汗到1991年蘇共解散蘇聯解體,從1991年蘇共解散蘇聯解體到2022年發動俄烏戰爭,可以看到,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進步甚微。

一個國家,在重大問題上讓少數人甚至一個人拍板,這是非常危險的,風險之高,甚至高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無法承受。

所以鄧小平在他個人威望最高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諄諄告誡:「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命運和希望寄託在一兩個人身上,是很不健康的,是靠不住的。」

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一直缺乏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在涉及國家民族最重大問題上,一人或少數幾人可以拍板,但一旦出現嚴重後果,就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為一人之錯誤買單。

一個治理現代化的國家,應該有制度防止一個人可以把一個國家帶到深溝的現象出現,絕不應該也不允許整個國家和民族為一人之錯誤買單。因為一人之錯誤導致一個國家萬劫不復,這種教訓極其慘重。

俄羅斯是一面鏡子,其次,一個國家追求的應該是相對安全,而不是絕對安全,是總體安全,而不是片面安全。

這次俄烏戰爭,拋開種種是非紛擾,應該有一個這樣簡單的共識:如果俄羅斯不對外用兵,外面沒有哪個國家或集團吃了豹子膽,敢進攻俄羅斯。

基於傳統的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對俄羅斯的這次行動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意識到,人類到了二十一世紀,不僅僅戰爭形態在發生巨大變革,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外延也在發生巨大變革。

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擁有絕對安全,也不可能追求絕對安全,更不會為了領土絕對安全,犧牲總體安全。

如果現在還是追求這種傳統的絕對安全,非但安全不一定得不到保障,連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資訊安全等都要付出巨大代價。

從政治安全角度,俄烏戰爭對俄羅斯政治安全產生的不利影響,反而超過了國土安全。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俄烏戰爭導致整個歐美對俄羅斯發出經濟制裁令,盧布貶值,禁止使用SWIFT系統無異於一枚金融核彈,貿易中斷,重創俄羅斯經濟已經是看得見的現實。

從資訊安全角度,俄羅斯網路不時被攻擊導致中斷,網傳絕密資訊被駭客竊取,甚至參戰的所有將士資訊都被西方掌握,那麼這些將士及家屬以後如果要到全球留學、旅行、交流,會受到什麼影響,讓全體將士心生不安。

從核安全角度,俄烏戰爭戰場烏克蘭核電站眾多,核安全在炮火中會不會受影響?戰爭會不會走向核戰?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在安全觀上的認知沒有與時俱進,僅僅為了絕對的國土安全付出巨大代價,可謂得不償失。

值得點贊的是,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資訊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俄羅斯是一面鏡子,再次,大國國民要有大國國民的自信和底氣。

在政治學上有一個探討,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會有什麼的國民,還是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會有什麼的政府。

這次俄烏戰爭打響後,普京的民意支持率最近的一次調查是上升了11個百分點。可見這次戰爭既是普京的,也是俄羅斯的。

蘇聯曾經是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俄羅斯國民應該吸取當代人類最先進文明成果,完成人的現代化、思想的現代化。

就像中國的改革肇始於思想大解放,中國的現代化理念由物的現代化即四個現代化上升到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應該說,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們,為推動俄羅斯民族的現代化,從文學的角度嘔心瀝血。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這樣說的:

一位文學教授給學生介紹俄國文學時,將教室的窗簾全部拉上,關上燈,教室漆黑一片。

教授在黑暗中點起一支蠟燭,黑暗中有了一絲光亮,「這是普希金」,他對學生們說。

教授又點起一支蠟燭,「這是果戈裡」。

教授走到教室門口,打開燈:「這是契訶夫。」

他又走到窗邊,猛的打拉開窗簾,耀眼的日光灑滿教室。教授說:「這就是托爾斯泰。」

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再後來,教室窗簾被拉上,燈也熄滅了,漆黑一片中,只有一個微弱的燭光搖曳,教授說:「這就是索忍尼辛,因為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份量還重。」

一個民族的進步何其艱難,因為需要一個民族所有人的共同進步,他們需要集體走出思想的桎梏,打破觀念的枷鎖,來一次猶太人一樣的出埃及記。

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多數國民,秉持的依然是傳統的安全觀和傳統的地緣政治理念,戰爭就是真理。

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多數國民,崇拜的不是制度、法律,而是強權和強人,國家就不可能強大,即使發展一時也不可持續。

這是已經被人類近現代歷史反復證明的史實。

一百多年前,俄羅斯曾經引領中國前行,四十多年前中國吸取其經驗教訓,走出僵化的蘇俄模式,成功走出今天的國家復興之路。

以俄為鏡,可以知興衰。俄羅斯是一面鏡子,它折射歷史的光芒,穿透深邃的未來,時時照射著中國前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