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習近平為何最後一刻 決定參加氣候高峰會?

在氣候高峰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刻,習近平決定參加

文/羅慶生

在氣候高峰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終於宣布︰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22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高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個宣佈解除了各方懸念。

事實上,4月18日,在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訪中離開的次日而不是當天,美、中才發表聯合聲明,就一度使外界擔心聯合聲明難產,而難產的原因,可能就是中國拒絕參加美國主辦的氣候高峰會。

因此,當聯合聲明出現這段話:「兩國均期待4月22-23日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高峰會」,各界都預期習近平將參加這場視訊高峰會。然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9日回答鳳凰衛視記者詢問時卻又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的邀請,正在積極研究」,再度維持了不確定性。

成功召開氣候高峰會對美國很重要

中國會議前一天才宣布參加,並不尋常。因為參加高峰會,即便是視訊也需要時間準備。光是習近平的講稿,哪些要講哪些不要講,就需要整合各部門意見,時間將非常急迫。這表示去或不去,在中國內部應有相當爭論,才會拖到最後一刻才決定。這可以從4月14日到17日凱瑞訪中,遭到中國非常微妙的待遇看出端倪。

凱瑞訪中只在上海見到回鍋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連北京都沒去成,算是吃了個軟閉門羹。之後雖然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視訊通話,但沒見到預期將會見的中央外事委主任楊潔篪或外交部長王毅。習近平自己,則在同一天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視訊高峰會,談到氣候變遷議題,似乎刻意給凱瑞難堪。

凱瑞以官方特使身分訪中,談的雖然是氣候變遷,但因美、中雙方正處於對抗情境,多少也有些安撫意味。當時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美國,討論聯合抗中事宜;曾任美國參議員的陶德、曾任副國務卿的阿米塔吉與史坦伯格,也正以非官方身分訪問台北,這都讓中國不爽。凱瑞畢竟是曾擔任過美國國務卿的資深政治家,輩份頗高,又是以特使身分銜命而來,夠資格和中國外長說些悄悄話,算是給中國一些面子。

因此,中國刻意冷遇凱瑞,就是向美國傳達不滿訊息,同時也暗示拜登,氣候高峰會的邀請,習近平可能不會參加。

果真如此,聯合聲明晚一天才公布、王文彬回答記者還在積極研究,意味著中國內部爭論的持續,或美、中檯面下有個討價還價的過程。而在會議前一天終於宣布參加,則表示各方已達成初步妥協。同時,也意味著這場高峰會對美、中雙方都有獨特的重要性。

對美國的重要性,可從兩面向來看。首先,習近平參加高峰會,可視為拜登中國政策「合作面」成功的指標。

拜登政府曾強調,只要符合美國利益,與中國就是在該競爭的地方競爭,在能夠合作的地方合作,在必須對抗的地方對抗。因此,美國在新疆、香港、南海與台灣議題上與中國對抗,在科技尤其是半導體上與中國競爭,但在氣候議題上,則爭取與中國合作。如果中國「不吃這一套」,認為要競爭就競爭,要合作就合作,沒有既競爭又合作的空間,進而抵制氣候高峰會,就意味著拜登中國政策的失敗。

其次,拜登如果成功召開氣候領袖高峰會,中、俄等主要競爭對手也都願意參加,就可以印證他所宣稱的「美國回來了」,美國已再度領導全球。如果中國或中、俄都不參加,那麼美國威望將受損。中國是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美國第二,俄羅斯第四,美國就算公布減排目標,中、俄不配合,氣候高峰會的意義也不大。

拜登重視這場氣候高峰會,還可從凱瑞訪中之前的密集行程看出來。3月,凱瑞在倫敦、布魯塞爾和巴黎會見了歐洲官員;4月,訪問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和孟加拉。在新德里,還與當時正訪問印度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V. Lavrov)見面。以氣候變遷特使身分安排這種行程,顯然是為氣候高峰會發請帖,當面邀請各國參加,包括中、俄。

中國參加或不參加的考量與風險

雖然不滿美國競爭且對抗的態度,但中國有抵制氣候高峰會的正當理由嗎?有的。今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對話,楊潔篪16分鐘的講話中講得很清楚,中國接受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一小部分國家自己制定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拜登召集40名國家領袖談因應氣候變遷,相較全球200多個國家或地區,就是部分國家自己制定規則的國際秩序。

因此,中國可以說將參加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無需美國召集40個國家開高峰會搞小圈圈。這對其他160個未獲邀請的國家來說,是有意義的。

但中國如抵制拜登的氣候高峰會,將有以下幾個風險。首先,中國一再表示無意挑戰或者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抵制高峰會很容易被解釋為另立山頭,對抗美國。雙方既然喪失合作空間,就只剩下對抗與競爭,這不僅違反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的立場,美中關係也將進一步惡化,競爭與對抗將更為激烈。

其次,對於2022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雖然拜登政府已表態未考慮抵制,但西方要求抵制的聲浪不斷。如果雙方喪失合作的部分,讓對抗與競爭愈趨激烈,不排除拜登政府改變立場。接受拜登在氣象議題上合作的提議,可緩解雙方緊張關係,確保北京冬奧成功舉行。

第三、在俄羅斯已宣布將參加視訊高峰會後,中國如不參加,在大國中就形同孤立,將喪失氣候議題的話語權,進而影響中國在11月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中的地位。

因此,習近平選擇參加拜登召開的氣候高峰會,對美、中來說是雙贏。美國重新展現了領導全球領導的氣勢,中國則避免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的衝擊。當然,這是否意味著美、中脫離對抗與競爭情境,轉向合作的友善氛圍,還要觀察形勢發展,但至少有暫時性的和緩。這對日漸緊張的台海情勢,或許有機會也能鬆口氣,至少暫時。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