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周忠菲》馬英九在美演講 敲擊將「台灣烏克蘭化」圖謀

前總統馬英九在美國紐約大學(NYU)發表演說。(馬辦提供)
前總統馬英九在美國紐約大學(NYU)發表演說。

文/周忠菲

10月16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美國紐約大學發表演講。演講內容包括強調地區和平,建議美國與國際社會鼓勵兩岸和談,建議美國敦促在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回到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此外,直接批評美國對台政策不是為了「避免台海戰爭」,而是試圖讓台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馬英九的直言不諱,與他一貫的隱忍風格形成了尖銳對照(比如對待太陽花學運,比如對待民進黨修改歷史教科書問題)。馬英九的講話,在台灣這樣一個崇美、唯美國馬首是瞻的社會,其「駟馬難追」的效應,該如何看待?

馬英九與美國政客直球對決

台媒將演講譽為「馬英九與美國一些政客的直球對決」。這種說法是對馬英九強調「美國應該扮演鼓勵兩岸對話、謀求和平角色」的呼應。大陸網友也有不少評論,有正面肯定的,認為「出了一口惡氣」。中間輿論認為,演講顯示國民黨支援中美緩和緊張關係,目的是突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影響力。最典型而直白的一種評論是,馬英九這一次「是真正挺直胸口講了真話!」

本文從兩個維度分析。馬英九在美國批評美國對「台灣牌」的運作,言辭激烈,有其政黨利益,但整個講話,重心落在區域和平上。在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爆發的國際大背景下,馬英九在美國不適合談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但他的演講,突出了台灣政治人物對時局的捏拿與判斷,展示出他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待。其效果有利於兩岸通過非戰爭的方式,解決分歧,化解心結。有利於兩岸民眾對實現國家統一,迎來真正的和平,產生希望。

馬英九的演講,攤開看,其內容是對國際大環境變化,對台灣安全的思考與擔憂。這個大環境就是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爆發帶來的,對世界與台灣的關係,對中東衝突外溢帶來的,海峽局勢的不容樂觀。

具體看,中東局勢激烈而充滿爆炸性。對台灣而言,涉及美國是否打兩場戰爭的抉擇。10月2日之前,為改善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以色列的部長級人物,一周之內跑了兩次沙國。10月7日,哈馬斯突然襲擊以色列。美國的戰略佈局雞飛蛋打。美國的中東和平,完全泡湯。顧不得遮掩與俄烏戰爭爆發截然不同的立場,美國立即派出航母到地中海,不僅顯示對以色列的「優先」,還在於顯示軍事威懾,顯示美國仍然具有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能力(美國國防部長發出的警示是:美國仍然可以「一邊吹口哨一邊打仗」 )。

目前美國的表態是以外交解決為主,但意圖明顯受挫。10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兩次飛抵以色列,與總理納坦雅胡會面後,無功而返。10月18日,拜登親自「出征」,目標是「全面瞭解以色列的戰鬥目標和策略」,卻碰上加薩醫院被炸,造成500人死亡事件,所以拜登之行成效難定。

國際評論尖銳地指出,美國因大選而亂成一團。拜登的民主黨,只能代表半個美國。美國內部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分歧嚴重。認為美國正面臨「一個關鍵抉擇」,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美國充滿焦慮。為「穩定全球局勢「,不排除美國 「出險牌」(包括將美國債務平衡、石油美元等在內)。馬英九在美國一流智庫如布魯金斯,傳統基金會等,在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爆發的背景下,敲打美國的「台灣烏克蘭化」,有「響鼓不用重錘」之意。可謂「此不忍」,正當其時,意之一。

馬英九的演講,包括台灣對自身安全,應有所警惕的含義,間接地對民進黨當局在「雙十節」宣稱的:所謂「台灣使世界更完滿」的「天花亂墜」的模式,進行 「沉默的回擊」。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意之二。

台灣社會已臨近大選投票的不平靜期。哈瑪斯與以色列衝突的爆發,「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已影響台灣民眾的心態。近日各種民調的披露,維持現狀比例的上升等,就是民眾對2024年大選極度擔心的一種表現。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就是極力「將台灣烏克蘭化」,利用這個美國需要的區域戰略節點,在中國周邊,設置「三海一島一邊」的圍欄,製造戰爭邊緣氛圍。對台政策也調整為加快武器售台,擴大台美軍事合作,美軍入台,台灣軍事人員到美受訓等。

民進黨選擇是「親美抗中」,配合美國需要,扮演挑起兩岸衝突的角色。這次「雙十節」,蔡英文的講話,首先就是宣佈「潛艇下水」,這是對美國進一步表態。民進黨願意繼續擔任「延緩中國大陸崛起勢頭的角色」,回報是美國對「務實台獨」的執政,在「安全」上給予「首肯」。賴清德「過境」美國,大談台灣安全,已表演過一次。

如果美國走險棋,如果美國為台獨分裂主義背書,繼續利用所謂台灣安全,制衡並牽制中國,做好了「務實台獨」準備的民進黨,就有可能繼續「上崗掌權」。民進黨將繼續把美國的「印太戰略」,等同於「對付中國」。美國也達到了轉移世界與美國矛盾的目的。這種危害將深遠至極。

維護領土主權與完整立場一致

個人認為,從歷史縱向看,馬英九的演講與他一貫的保釣立場,即始終維護中國領土主權與完整的立場,具有一致性。他在美國講「九二共識」,講美國在兩岸有「中間人」地位,加上他有執政8年的經驗,這樣的身份,在兩岸關係上絕不是「半路出家」。這樣的亮相,有歷史基礎,有政治可信度,對中美關係緩和,對兩岸關係發展,有正面效應。至於他的演講,是不是代表國民黨對亞太地區戰略看法的轉變,美國是否會將這種轉變,出於政治需要,歸結於大陸發展壯大對國民黨產生的影響,尚難以預估。

橫向上,演講對世界格局,對中東亂局,對地緣政治傳遞到台海後,對可能受波及而產生的地區衝突,保持了高度警惕。展示他對「台灣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的命題,仍然持懷疑態度的看法。在策略性地提出了見解的同時,兼顧了動員民眾,通過主張維護和平,為國民黨2024年大選造勢。

馬英九具有「前總統」身份,現在也不可能用「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來進行衡量。作為國民黨元老,重量級政治人物,對可能發揮政治作用的空間,如果不用,就是「失職」。這也是馬英九對國民黨的一片「丹心」吧。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