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莊嘉宏》核電被拒於「綠」能大門外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見圖)9日舉行「能源政策記者會」,主張將核能列入乾淨能源,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能源配比以核電與再生能源為主,支持核一二三廠延役,核四在安全無虞下重啟。(姚志平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見圖)9日舉行「能源政策記者會」,主張將核能列入乾淨能源,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能源配比以核電與再生能源為主,支持核一二三廠延役,核四在安全無虞下重啟。

文/莊嘉宏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於本月9日推出關於能源政策的競選主張與期程規劃,再次掀起廣泛討論。發展綠電為蔡英文政府執政7年以來的重點政策之一。2024總統大選已經開跑,綠能發展的昔與今,值得加以理性檢視、檢討,做為台灣未來能源政策是否須加以調整或再次轉換的依據。

首先須加以區辨的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與「綠能(Green energy)」這個兩個概念,雖然看似相似但實不相同。在聯合國永續能源的定義當中,再生能源是可自然生成且補充速度高於其消耗速度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地熱、水力等;而綠能並不在意該能源是不是自然生成,但凡成為電力的過程中碳排放很低的,都可稱為綠電或綠能,因此範疇比再生能源更廣。

歐盟於2021年3月以「分析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科學證據能證明,核能比其他電力生產技術對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較大危害」為由,宣告核能屬於綠能。隔年7月6日歐洲議會更表決通過將天然氣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納入歐盟在 2020 推出的「永續活動分類標準(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之內。

由此可知,水力、太陽能、地熱或風力發電等同時具備再生能源與綠能的性質,而核能發電雖非再生能源,但因過程中並無碳排放,因此也能算是綠能。然而,在2022年歐洲議會表決通過將核能列為綠色能源後,蔡英文政府仍然執拗地將「核能」排除於「綠能」之外。

舉例來說,蔡英文總統於今年5月20日主持「執政七年,重新定義台灣,讓世界重新看見台灣」記者會,於致詞時表示:「七年前,台灣的綠能建設才剛起步,但就在去年,再生能源全年度的發電量首度超越了核電」云云,便讓人一頭霧水,例如核一廠是1970年代十大建設的產物,何來台灣自2023年才剛起步綠能之說?

傾全國之力發展7年的能源政策,如果連最基本的定義都無法與時俱進、因應世界潮流地掌握清楚,恐非百姓之福;代表國家的總統,不精準的對外發言,讓世界看到的,也頂多是「難得糊塗」的優雅東方傳統。

進一步揭開綠能發電進度嚴重落後的面紗,在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專區」網頁中所下載的「發電概況」檔案中顯示,2016年蔡英文上任時,各類能源占總體發電量的配比結構約略為:核能12%、再生能源4.8%、燃煤45.9%、天然氣31.5%及其他能源5.7%。

同樣於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專區」網頁中所下載的「3-01電力供需概況_Electricity Overview」顯示,以今年1至6月份為統計基礎,前開各類能源占總體發電量的配比結構為:抽蓄水力1.1%、火力83.4%、核能6.9%、再生能源8.6%。於是便讓人產生簡單的數學疑惑:

2016年就任時,再生能源占總體發電量的配比為4.8%、

2023年6月止,再生能源占總體發電量的配比為9.7%(1.1+8.6=9.7)。

執政7年,再生能源僅成長了4.9%,占比來到9.7%,目前距離蔡總統數次宣示的「2025年,綠電的比例會達到20%」,還有10.3%的巨大差距,剩不到2年,有可能達到10.3%的成長期望嗎?

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2年度的再生能源當中,太陽光電占比為44.8%,亦即,太陽光電是台灣地區發展再生能源的主力。筆者曾親自參與太陽光電案場的開發工作,因而知悉,與加緊建置太陽光電案場以提升太陽光電的供電量相比,更為嚴峻的客觀困境是「饋線(feeder line)嚴重不足」。

何謂饋線?簡單的說,是太陽電廠發電後,由鄰近電線桿將電力輸送至變電箱,進而與台電的網絡併聯,加入供電系統的線路。變電箱有一定電量上限,假使我們打算在某條路的住宅屋頂設置太陽能,就需要查詢從該處住宅、電桿至變電箱之間是否有足夠的電力空間?若空間足夠,即是有餽線,設置後就能夠將電力售與台電;若空間不足,即無餽線,縱然設置太陽電廠,仍舊無法售電」。

過去太陽光電並非能源政策重點,加上早年台電在布建電力網路時,往往僅以用戶負載需求為考量,哪邊有用戶,饋線就拉到哪裡。在偏遠或人口較少的地區,因電力需求原本就較少,因此饋線也較為缺乏。導致現今在進行光電案場的開發工作時,最常遇到的困難就是沒有饋線。

在郊區、人口稀少的地區如此,在北迴歸線經過的雲嘉南地區,或較少下雨或日照強烈的的台南沿海及屏東等地,亦是如此。發出來的電無法送出去與台電的饋線併網提供使用,該處太陽光電案場要嘛擱置,排隊等待台電逐漸改善周邊的饋線,要嘛自費建置但又導致建置太陽光電案場的成本攀高。

查詢台電「配電級再生能源可併容量查詢系統」,從查詢系統上顯示的圖例來看,台灣中南部至屏東地區,扣除沿線都市區域,其他地區紅通通的一片,表徵饋線幾乎為0。台灣最有發展太陽光發電潛力的幾個縣市,電力輸送的基礎工程根本匱乏…。

也難怪再生能源搞了7年多,卻還有10.3%的巨大差距!剩下不到2年真的有辦法達成嗎?還是到時候偷偷地將核能,這個徘徊於綠能大門外的陌生人,「重新納入」綠能,搖身一變便可普天同慶的宣布有為政府達成了既定的政策目標…。

7年前,政府規劃再生能源於總體電力供應的占比,喊出「2025非核家園、2025綠能20%」的政策口號,至今卻連饋線的基礎工程都仍不足,讓人不禁質疑,這種國家能源政策的轉向,是否過於戲謔?難道真的驗證了「2024之後不關她的事」的那句話…。

(作者莊嘉宏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