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中國經濟陷入停滯? 話說得太早

《經濟學人》唱衰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認為可能重蹈日本1989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這個論點恐怕並不專業。圖為天津城市景觀。(新華社)
《經濟學人》唱衰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認為可能重蹈日本1989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這個論點恐怕並不專業。圖為天津城市景觀。

文/羅慶生

不久前《經濟學人》一篇標題為「中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預期不好」的文章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前景提出質疑。這篇以「日本長期停滯的教訓」為副標題的分析將重點關注在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認為中國可能重蹈日本1989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而由於北京政策壓抑消費,處境恐怕比日本更不利。

中國大陸房地產價格下挫是對的。雖然各地區情況不同,但價格維持穩定或上漲者較少,一般多從高峰跌個一、兩成,少數個案跌掉三成或更多。中國大陸消費也的確呈現萎縮,最新指標,是端午節連假國內旅遊收入僅恢復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94.9%。

然而,一般定義經濟衰退至少要觀察兩季GDP的連續衰退。中國大陸GDP第一季還增長4.5%,第二季數據在該文作者撰述時還沒出來,如此僅憑今年1至5月中國房地產投資較去年同期下降7.2%,就推論中國將重蹈日本錯誤「陷入30年的經濟停滯」,恐怕為時過早。況且中國與日本房地產崩盤背景不同,發展也有異,直接類比恐將遭到「不專業」的質疑。

日本房地產崩盤導火線是央行「升息」

先談日本房地產。日本房地產崩盤原因是泡沫破裂,導火線是央行「升息」,背景則源於1985年的「廣場協議」。

1985年9月,美國與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簽署「廣場協議」,有序促使美元貶值以挽救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日圓於是開始升值,從當時1美元約兌250日元到1988年1月升為125。這也就是說,由於全球商品以美元計價,日本人財富憑空就多了一倍。日本企業於是在全球大買特買,包括買下紐約廣場地標洛克斐勒中心,以及天價標下畫家梵谷名作「向日葵」。

日本資產價格也因而上漲。1983年日經平均指數約8000點,1987年10月漲至26646點,1989年底最高漲至38957點,6年漲了將近5倍。財富效應導致房地產也隨之飆漲,1987年東京附近房地產價格上漲23.8%,1988年再漲 65.3%。一個東京都房地產價格可以抵整個美國。

經濟太熱,日本央行於是調升利率降溫。1989年起連續升息5次,將重貼現率從2.5%升到6%。很快地利息支出大於資產出租收益,投資人開始出脫房地產。賣的比買的多,讓房地產價格下跌,價格下跌又導致更多投資人賣房,價格繼續下跌。此時再降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啟動了「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1991年,日本資產泡沫破裂。

所謂「明斯基時刻」,就是過高債務下資金流動性緊縮,投資人只好賤賣資產,造成資產價格連續下跌的惡性循環。日本於是陷入資產價格長期下跌的惡夢。不僅如此,由於資產價格已經跌到貸款金額以下,投資人乾脆不再還款,直接把產權丟給抵押銀行。這種作法,中國大陸稱為「斷供」。

這造成日本銀行不良資產愈積愈多,銀行虧損累累。1996年,日本信用合作社與地方銀行已出現倒閉潮。1997年,北海道拓殖銀行及山一證券倒閉再引爆全國的存款擠兌風潮。日本政府被迫宣布存款全額保障,雖然消弭了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但日本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受損。再加上產業外移的「空洞化」,30年的經濟停滯就這樣被逼出來。

中國房地產價格下跌原因是政府「打房」

反觀中國這波房地產下跌的原因並非源自金融市場的「升息」,而是政府的「打房」。1998年中國大陸全面開放「商品房」,30多年來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一堆炒房客融資進入市場賺取暴利,將房價不斷推高。中國大陸房價已有泡沫化現象,尤其是一線大城。2021年上海房價收入比高達26.8、北京23.3;這意味著上海、北京平均收入者要不吃不喝超過26年或23年才買得起房子。相較同年第4季台北的16.29、新北的12.52,明顯偏高。

因此2017年中共19大,總書記習近平宣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各級地方政府的「打房」政策陸續出台。但房價在投資人相信「房子不會跌價」下表現得異常堅韌,一直到2021年,才在疫情封控下澆熄投資人熱情。新屋銷售停滯,房企「資金鏈」斷裂,被迫削價求售,房價下跌。2022年還一度出現「斷供」危機。因為建商爛尾,預購者拿不到房子,不願再繳銀行貸款,地方政府於是出面整合業者「保交樓」,解決危機。

近幾個月跌勢加劇,源自手上有2棟以上的炒房客急於脫手,換回現金。賣的多房價就跌得兇,但未到達「明斯基時刻」。因為造成惡性循環的「斷供潮」並沒有出現。

依據中國法令,「斷供」不是把房子丟給銀行就了事。銀行法拍後,金額不足部分債權依然存在,債務人如果不繳,就會列入失信黑名單,不僅無法搭飛機、高鐵,也不能再申請信用卡或貸款。簡單來說,就是喪失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炒房客除非迫不得已,不會斷供,只要資金轉得過來,也不會繼續賣房。至於只有一棟的自住者不受房價下跌影響。但提前還款風潮,則的確會影響中國經濟。

提前還款就是「去槓桿化」;賺了錢先還貸款,自然就減少消費與投資,影響經濟增長。日本之前也有這種現象,日本出生的台裔美籍經濟學家辜朝明稱之為「資產負債表衰退」,認為是日本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的主因。中國現在也有這種現象,因此被認為也將像日本一樣陷入經濟停滯。

辜朝明對日本經濟停滯的研究很深入,但將中國經濟現象導入這理論則未必適當。日本「去槓桿化」是泡沫經濟破裂的結果。泡沫經濟時代全民理財,而且通常用財務槓桿投資;股票用融資,買房用貸款。如此股市、房市崩盤後資產負債表惡化,大家賺了錢只好先還貸款。

中國則不然。19大後中共不僅打房,還打奢。鼓勵大家節儉儲蓄,甚至要求企業「去槓桿」。但這並非基於意識型態,而是擔心房市泡沫與債務升高而提早降溫。用中共術語,就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現在中國大陸的社會風氣已經從之前的炫富浪費,轉為低調節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轉變,就是吃不完的外食會打包帶走;之前不會,認為丟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於是屢創新高。部分自住者因而提前還貸款,以優化資產負債表。

因此,相對日本的「去槓桿化」是泡沫經濟破裂後的結果,來自市場機制那隻不可見的手,有不可抗力;中國的「去槓桿化」則是「擠泡沫」的效應,源自政府政策,而政策改變就可能有不同結果。

中國的「擠泡沫」效應其實在2021年就已經出現,並非現在才開始。那一年中國對外貿易高達6兆美元,創造了6764億美元順差,但消費與投資並沒有增加。這表示利潤被用來還債。只是原本應該有的「資產負債表衰退」,被破紀錄的淨出口所彌補。

中國打房政策已經改變,去年不僅購屋限制鬆綁,還下調購屋貸款利率,今年6月再度降息。只是效果可能要「讓子彈飛一會」才能看到。雖然有人認為如此美、中利差擴大,將造成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但對需要擴大出口彌補「資產負債表衰退」的中國經濟來說,貶值較有利。在歐、美市場需求衰退下,亞幣其實是在競貶以增加出口競爭力。只是大家都不明講,以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無論如何,未來經濟形勢變化很大,現在判定中國將像日本一樣陷入長期經濟停滯,真的為時過早。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