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警惕美「以烏制俄」戰略 炮製「以台制中」釀險境

美國新聞媒體報導美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可能計畫訪台,這恐將刺激美中台敏感政治神經及一再挑釁中國對台政策底線。(美聯社)
美國新聞媒體報導美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可能計畫訪台,這恐將刺激美中台敏感政治神經及一再挑釁中國對台政策底線。

文/柳金財

1月23日媒體播放兩則新聞報導,表面上看似無關聯,實際上似乎卻存因果關係。一則是蔡英文總統致電教宗,論及俄烏戰爭影響區域安全,台灣善盡國際和平維護及人道救援角色;二則是無獨偶有,同日美國新聞媒體報導美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可能計畫訪台,這恐將刺激美中台敏感政治神經及一再挑釁中國對台政策底線。仔細深究,俄烏戰爭的導火線不外乎是美國助攻北約東擴,由於前蘇聯所組織華沙公約組織已經解散,但北約組織卻不斷壯大,從而增高俄羅斯危機意識及壓縮其國家安全緩衝地帶範圍,致其採行「先發制人」軍事攻擊行動。

從國際戰略選擇及地緣政治權力平衡角度檢視,俄烏戰爭爆發,美國是破壞國際秩序及區域穩定的「罪魁禍首」 ;烏克蘭採取一邊倒失衡國際戰略,試圖「脫俄入歐」,而非是在俄與美歐間採行左右逢源均勢策略。或有支持美國之「倚美論」,以為「俄羅斯是侵略者」,烏克蘭是被侵略受害者,國際正義的天平砝碼應傾向烏克蘭,「倚美論」者認為不能存有「疑美論」,美國儼然是全球秩序穩定者及安全維護者。這種倚美論存在過度美化美國角色及形象之困境。

台灣社會存在一股「挺美論」聲浪,認為「疑美論」是有心人士政治操作,存在中共在地協力者、共鳴者受其認知作戰影響,因為「抗中保台」路線必須植基於「聯美抗中」戰略及印太戰略鑲嵌結合。問題是,原本屬於國家外交及兩岸路線抉擇爭辯,一旦涉及意識型態爭論及標籤化、國家認同紛爭,就難以理性進行政策思辨及分析,結果導致若要「倚美」,就不可「疑美」、「批美」;若要「親中」,就不可「疑中」、「批中」及「抗中」,如此兩元結構劃分持守兩端、或偏或倚政策抉擇,難以明確化因認同分歧產生國家利益界定,絕非是台灣「第三條路線」或「中間路線」之選擇。

事實上有關俄烏戰爭爆發,存在美國試圖「以烏制俄」、「聯烏耗俄」的戰略動機及企圖,再經由啟動國際多邊框架實施經濟制裁、金融封鎖,拖垮俄羅斯國力使其難與美國競爭及抗衡之觀點,這已非是一種創新論點。)著有「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的國際政治學者約翰(John Mearsheimer),曾於2015年6月預測俄羅斯必會攻打烏克蘭。並建議若烏不在「親歐」、「親美」或「親俄」路線做出「一邊倒」選擇,這場戰爭恐不易爆發。

但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卻選擇「親美歐抗俄」戰略,與北約欲東擴及美國試圖「以烏耗俄」戰略,其目標及動機可說是不謀而合。澤倫斯基顛覆傳統「親俄」路線,改走「親美」及「親歐」路線。當烏克蘭倡議加入歐盟及北約,此勢必破壞烏在俄歐間所扮演緩衝平衡角色。對俄羅斯而言,一個傾向美歐的烏克蘭將是持續性威脅,讓俄羅斯無法「感到安全、發展和存在」。

就此而論,一旦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選擇在春天或台灣總統大選前訪台,麥卡錫訪台將會是挑戰美中台各方底線的一個檢測,其政治衝擊不可小覬。如同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颶風般,大陸將重新祭出更大規模及力度圍台軍演及封鎖。而先前拜登總統前後四次宣稱防衛台灣、又爆發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及參衆兩議院醞釀通過《台灣政策法》,視台灣為準盟國關係。

這些政治行為恐一再刺激大陸敏感政治神經。美國試圖將北約拉攏烏克蘭版劇本,應用在亞太區域,藉由印太戰略將台灣納為民主成員,充當美圍堵中國戰略棋子角色,此為「聯台制中」、「以台耗中」戰略,延遲兩岸統一及干擾中國發展機遇。

蔡英文指出自俄烏戰爭爆發後,維護區域安全成為各國領導人重要共識之一。蔡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基礎,兵戎相見絕非選項,唯有尊重台灣人民對主權、民主自由的堅持,方為重啟兩岸良性互動根本。然民進黨政府卻未從國際戰略及安全角度、地緣政治檢視俄烏戰爭起源及導火線,實源自北約在美國支持下意圖拉攏烏克蘭,致俄羅斯國家安全遭受威脅。換言之,美國運用「以烏遏俄」策略,在印太區域重新炮製「以台制中」策略。

同時蔡英文宣稱台灣善盡國際責任,民間自發捐款超過3000萬美元,募集多達650公噸愛心物資,援助烏國流離失所難民。透過與烏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合作,資助醫院、教堂及學校。一旦兩岸爆發戰爭,不僅首戰可能就是終戰,同時將造成台灣民眾成為國際難民。烏克蘭尚有廣大歐陸及鄰國作為難民庇護所,台灣四面環海無法提供難民必要空間逃難。

俄烏爆發軍事衝突後,已對台灣民眾產生一種「烏克蘭情境效應」,此即台灣社會降低美國防衛台灣信心,及強化與大陸對話的支持。即令拜登總統已公開四次宣稱美國必然防衛台灣,民眾對美國協防台灣一事也信心指數下降。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俄烏衝突本質是俄羅斯和北約東擴六次的較量,北約對烏不斷提供武器和培訓軍事人員,致俄烏衝突成為俄國重新建立大國形象之戰場。

北約東擴致烏成為被積極拉攏的對象,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壓縮俄羅斯與北約間戰略安全緩衝地帶。俄因其國家安全遭威脅,從而採取先發制人策略攻擊,在俄烏衝突中美國及西方通過軍事援助、經濟制裁及金融封鎖,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顯然,美國及北約試圖藉由「以烏制俄」、「聯烏制俄」策略,最終達成耗損俄羅斯國力之目的,使俄難與美競爭全球霸權。事實證明,俄羅斯經濟力僅為中國十分一,俄對美國全球霸主地位並無挑戰實力。

美國試圖拉攏北約介入亞太區域,中國宣稱若北約擴張到亞太地區絕不會示弱,且會採取行動因應之。北約東擴到亞太區域是美國長期戰略目標,實際上韓國已加入北約的網絡安全中心,韓為美堅實盟友並追隨美對外戰略,積極推動薩德系統的擴充部署,此為美國印太戰略威懾中國的重要手段。但北約試圖將觸手伸向亞太區域,中國對北約的戰略意圖已有所警覺並劃出紅線。

美國意圖將北約拉到亞太區域,成立亞太版本的北約,此所謂「四國聯盟」,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及澳洲,在聯盟框架下進行集體軍演。同時,美國印太戰略中試圖「武裝台灣」,將台灣視為民主同盟成員及戰略前沿圍堵中國角色,形成「以台制中」、「聯台制華」的馬前卒,此與美國在俄烏衝突關係中扮演始作俑者及協助者、鼓吹者角色如同出一轍。

近來民進黨自九合一選舉失利之後,黨內開始有醞釀調整兩岸論述及路線之聲浪。身為副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可謂是2024年台灣總統競選最有可能民進黨參選代表。賴清德一方面倡議,應從「抗中保台」轉向「和中保台」路線;另一方面提出「倚美論」,質疑持「疑美論」者,既是「倚美論」就有可能訴諸於「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強化與美國交流。「和平保台」路線則需回歸「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若仍堅持否定「九二共識」及主張「務實台獨」,又要追求兩岸和平目標,豈非緣木求魚實為矛盾悖論。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