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呂秀蓮倡兩岸和平論 破抗中魔咒

呂前副總統主張兩岸和平,提出「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此一說法,有高達 80.4%的民眾表示支持,而表示不支持的民眾僅有 13.9%。(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呂前副總統主張兩岸和平,提出「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此一說法,有高達 80.4%的民眾表示支持,而表示不支持的民眾僅有 13.9%。

文/柳金財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9月4日舉辦「中共軍事演習與台海安全」民調發表會,民調結果顯示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即刻激起大陸進行圍台、類鎖台軍演,穿越海峽中線及進入領海領空,台灣安全陷入兵凶戰危險境。普遍的台灣民眾支持前副總統呂秀蓮主張「兩岸和平論」,這顯示民眾對於民進黨政府的兩岸及外交政策取向表示高度疑慮,質疑「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日抗中」失衡國際戰略,不僅無法達到「保台」效果;反而讓台灣陷入「被戰爭」風險中。

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儘管宣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提出「新四不原則」,宣稱「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卻公開宣稱不接受「九二共識」,提出「抗中保台路線」;甚至更宣稱「對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這被大陸當局視為挑釁政策主張,意圖改變兩岸現狀。此次裴洛西名為挺台之旅,反使台灣陷入「引戰」而非「避戰」困境。

從國戰會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期待從「抗中保台」魔咒束縛中解脫出來,避免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增加台灣「被戰爭」風險。呂前副總統主張兩岸和平,提出「兩岸無冤無仇,我們不要戰爭」此一說法,有高達 80.4%的民眾表示支持,而表示不支持的民眾僅有 13.9%。顯示普遍台灣民眾冀望建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不願意台灣社會陷入戰爭邊緣風險。

「兩岸無冤無仇」理念係奠立在兩岸公民社會本位,透過交流與合作,展現兩岸同理心與包容心,培養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從敵意社會邁向和解社會。「兩岸無冤無仇」的社會連帶關係,雖未達到「兩岸一家親」的程度,但卻植基於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具有共同血緣、文化及歷史基底,當兩岸人民關係友善、彼此好感,即能降低敵意避免戰爭爆發。

至於,採用「一個中華」替代「一個中國」,可以成為兩岸三黨的「基礎共識」。呂秀蓮主張「用一個中華代替一個中國,讓兩岸恢復協商往來」的主張,將近54.9%的民眾表示支持,另有 31.6%的人不支持。

過去國民共三黨間對「九二共識」的認知及支持有所差異,國共間雖認同「九二共識」,但國民黨堅持的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共則是「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民進黨則不接受「九二共識」,且標籤化「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台灣共識」就是反對「一國兩制」。職是,「一個中華」反而是國民共的共同公約數及最大共識。

「一個中華」的概念語詞本身就具有創新性與包容性。從民族主義來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符合民進黨傳統民族主義理念,也符合國共認為兩岸民眾皆為中國人,顯示此概念具有包容性。從國家建構來說,兩岸分治分屬中華民國政府治理台灣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大陸地區,兩岸國號皆有「中華」,可以是「一個中華、各自表述」,用「一個中國」概念易陷入兩岸中國代表權之爭,爭奪各自兩岸話語權及主導權;而用「一個中華」,顯示承認分治現狀,則有其創新性。在「一個中華」前提下,共同構築「兩岸統合論」。

儘管短期內,大陸當局不會割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國民黨也不會放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民進黨也很難從否定「九二共識」跳脫出來。但「一個中華」卻標誌著民進黨跳脫《公投台獨黨綱》,放棄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以及摒除「台灣正常國家化運動」,真正認同及回歸「中華民國」。

如此,「一個中華」可先成為兩岸的「基礎共識」,兩岸人民在民族主義上,同屬中華民族組成員;在國家統合建構上,可以先是從「中華邦聯」,再邁向「中華聯邦」,如同美國與德國皆先從邦聯走向聯邦。

台灣民眾高度支持兩岸和平,鼓勵政治人物參訪大陸化解雙方敵意。此次民調詢問民眾支不支持呂秀蓮至中國大陸訪問,以尋求兩岸和平,有 55.8%民眾表示支持,另有 31.4%的人不支持。這顯示超過半數台灣民眾,其實並不反對政治領袖赴陸溝通及對話。日前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赴大陸參訪,即被民進黨政府認為不宜且向國際社會釋出錯誤信息;然而,國民黨此「願統」政治力量赴陸溝通,維護民眾權益及對大陸對台政策、軍事演習表達意見,有利於建立兩岸緩衝空間,降低兩岸敵意螺旋。

國民黨副主席訪陸已具有此種政治效果,若是呂前副總統訪問大陸,表達主張兩岸統合、「一個中華」及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和平善意,此意謂著兩岸進一步和解及兩岸可以走出「第三條道路」。這些主張可謂是回歸民進黨傳統自由民主多元開放的政治訴求,「兩岸統合」概念涵蓋既往黨外反對運動攸關台灣前途主張,包括中華聯盟、國協、邦聯及聯邦,並不排斥未來國家統合。這與泛藍政治聯盟既往主張有所交集,例如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倡議「中國邦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提出「中華聯盟」,及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所揭櫫「兩岸政治統合論」。

兩岸當局若能回歸同屬中華民族之論述,兩岸民眾皆是中國人,利於重構雙重認同,這與大陸當局所提「兩岸一家親」及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相向。同時,「一個中華」既符合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也尊重目前兩岸現狀治權之各自表述,兩岸各自國號皆有「中華」名稱,符合「一個中華、各自表述」需求。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台灣不尋求法理獨立,共同振興中華民族,就能建構出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兩岸統合自然水到渠成。直言之,呂副總統諍諍之言或能成為凝聚國內各政黨的「台灣共識」,最終發展成為「兩岸共識」重要選項。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