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張百達》慎防裴洛西訪台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出訪亞洲,台灣被列為其中可能的目的地之一,可能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美聯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出訪亞洲,台灣被列為其中可能的目的地之一,可能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

文/張百達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即將展開亞太國家訪問行程,台灣被列為其中可能的目的地之一,此消息經外媒曝光後,頓時捲起千堆雪。北京方面除了多次表達高度不滿,解放軍更揚言將採取軍事行動在內的反制作為。裴洛西究竟最後是否會拜訪台灣,其對中美關係台海情勢又將可能造成的何種影響,乃至會不會引發第四次台海危機,政府國安團隊應及早做好各種的因應準備。

拜習通話 台海危機仍未解除

從目前的情勢發展來看,即使習近平與拜登於28日進行了第五次的視訊通話,但因台灣仍被列為裴洛西的「暫定」行程,故相關危機顯然並未因這次的通話而解除。

裴洛西早期關心台灣的民主運動,與台灣的淵源頗深,即使已不再競選連任,甚至外界將她這次的出訪定位為「畢業之旅」。然而,面對這位即將退出美國政壇的資深重量級議員,由於她只要在位一天,便仍具有美國眾議院議長的身分,而且又是僅次於副總統的美國政府繼承順位的第二人選,故不僅極具指標意義,政治意涵也相當濃厚。

裴洛西訪台 不等於支持台灣獨立

事實上,裴洛西即使訪台,也不代表美國台海政策的改變,或台美關係將因此邁向「正常化」。這不僅基於裴洛西7月21日所說的,「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支持當然重要,但她立場不應該被解釋為支持台灣獨立」,試圖淡化或消除北京對她訪台計畫的敏感性,也包括拜登政府近期多次重申,拜登本人日前與習近平通話時所再次提出的相關保證,再加上美國外交政策的決策權屬於總統,屬於行政部門,而不是在眾議院議長或國會的手上。但這一切,顯然未能說服北京方面就裴洛西的訪台計畫開啟綠燈。

時機的敏感性,無疑使這一事件顯得更為複雜,甚至有被激化的可能。一方面,由於中共即將召開20大,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將爭取第三個為期五年的任期,直到2027年;而裴洛西的訪台計畫無疑將形成對當前中共領導威信的一種挑戰。與此同時,美國國會此刻也正進行期中選舉,目前執政的民主黨聲勢與拜登政府的滿意度趨居落後的情況下,裴洛西此行是否能夠順利訪台,如今已成為美國國內黨派政治交鋒的話題。

尤其,在美國多年來所形塑的美國優先與反中集體民粹氛圍下,此刻誰對北京示弱,無疑在國內政治選舉過程成為對手攻擊的話柄,甚至為此付出某種的政治代價。

防止出現骨牌效應 今日中國已非當年中國

儘管這次拜習通話中,拜登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以及「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加上白宮的聲明指出「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強調,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強烈反對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單方面行動」。其中,「強烈反對改變現狀」除了語氣較以往加重,反對北京方面對台發動「武統行動」外,同時也包括反對台北方面推動「法理獨立」的雙重與平衡意涵,試圖為一旦裴洛西堅持訪台,對中美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預設「護欄」。

然而,或基於歐美國家與烏克蘭此前無視俄羅斯針對「北約東擴」所發出的警告,以及隨之引發的地緣戰略後果,或為避免裴洛西的訪台行程造成北京於國際社會所設下政治圍網出現破口,進而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均可能導致當前北京在應對這次裴洛西訪台計畫採取較以往更為強硬的反應。

尤其,在經歷過去20多年來的發展,如今的中國不論就針對台海地區的軍事投射能力,以及綜合國力等各方面,早已非當年李登輝時代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訪台那個時候的中國所可比擬。

政府團隊須審慎評估裴洛西訪台的政軍衝擊效應

如果裴洛西最終決定取消或延後訪台行程,如於卸任之後另擇期訪台,眼前可能引爆的第四次台海危機或可避免。反之,若裴洛西決意此行來台訪問,目前外界提到解放軍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在台海周邊畫設禁航區,對裴洛西的專機進行空中攔截,以及派遣大量軍機從多方向對台進行襲擾,甚至直接跨越海峽中線等。

另一方面,美國除了雷根號航母戰鬥群日前已奉令從南海朝台海方向前進外,目前仍在持續進行的2022環太平洋軍演,加上駐日美軍機艦可能採取的護航任務等,中美兩軍是否會因此出現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確實令人擔憂。

台灣方面固然歡迎長期支持台灣的裴洛西議長到訪,也不至於誤判認為這意謂美方基於《台灣關係法》所律定的台美「非官方關係」,即將因此出現重大的變化,但政府仍應針對北京方面,尤其是解放軍可能於台海周邊採取的各種軍事行動與衝擊效應進行模擬與評估,並做好各種的應對策略與準備,甚至思考一旦因此爆發第四次台海危機的情況下,最終將如何收場的問題。

(作者張百達為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