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滕昕雲》俄軍圍攻亞速鋼鐵廠-似曾相識史達林格勒戰役

亞速鋼鐵廠是歐洲最大面積最大的鋼廠,底下的通道的房室如今成了碉堡,據說可抵抗重型炸彈的攻擊。(圖/reuters)
亞速鋼鐵鐵廠是歐洲最大面積最大的鋼鐵廠,底下的通道的房室如今成了碉堡,據說可抵抗重型炸彈的攻擊。

文/滕昕雲

俄烏戰事至今已近第10週,戰事的焦點現在東移至烏東地區,而在馬立波海港,烏軍亞速旅以及第36海軍陸戰隊數千戰士,堅守在亞速鋼鐵廠的龐大地下掩體內,憑險頑抗。由於馬立波的地位重要,因此甫開戰就成為俄軍試圖拿下的首要目標。現在馬立波全境盡乎落入俄軍手中,僅剩下鋼鐵廠內盤據的烏國孤軍,仍在進行最後的頑抗。

面對著這座龐大的工廠建築區,俄軍僅維持著圍困的姿態,這是來自普丁於4月21日的命令。儘管烏軍宣稱,俄軍於5月4日重啟對鋼鐵廠的攻擊,並已有先遣突擊部隊透入地下掩體,經激戰後遭到烏軍逐退。不過莫斯科方面矢口否認。想來這些可能只是第一線部隊所執行的試探性攻擊,用以偵察、發現烏軍的兵力部署之用。

亞速鋼鐵廠掩體複雜易守難攻

馬立波亞速鋼鐵廠佔地方圓數公里,其廠區建築物複雜,內部充斥著大型廠房、大型機具。尤有甚者,該鋼鐵廠在冷戰時期建構有可供全廠工人進入地下躲避核攻擊的地下建築,據說多達6層,內部通道交錯複雜,形成了難攻的形勢。

亞速鋼鐵廠的戰鬥,跟二次大戰1942年10月的史達林格勒會戰雷同。當時德軍第六軍團向史達林格勒的北城區工業區展開攻擊,與紅軍守軍膠著於拖拉機工廠、紅色障礙物砲廠,以及紅色十月鋼鐵廠的攻防戰。工廠區的碩大廠房成為堅強的大型防禦工事,吞噬著攻擊的德軍步兵兵力,各步兵師死傷至為慘重。經過三次總攻,第六軍團已經拿下了拖拉機廠全部、障礙物砲廠與紅色十月鋼鐵廠的大部分。

至11月初,六軍團已經佔領了9/10的史達林格勒城區,全力猛攻紅色十月鋼鐵廠的第4號廠房,雙方展開了血肉橫飛的近接戰。德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仍無法將盤據在廠房內的紅軍逐出。最血腥的戰鬥,非第4號廠房的平爐廠房莫屬。

鑒於德軍步兵在工廠區攻擊進展緩慢,又蒙受很高的傷亡比例,各單位被折騰得僅剩下一副骨架。德軍為了盡速全境佔領史達林格勒,特制定「胡伯塔斯作戰」(Unternehmen Hubertus),從東線上調集了許多獨立突擊工兵營,實施特種作戰。六軍團在後方地區開設了工兵突擊學校,短時間密集訓練突擊工兵,執行對工廠廠房等大型建築物的突擊爆破行動。突擊工兵將裝備烈性炸藥、火焰放射器、近戰武器等,有系統的擊破躲藏在廠區內堅厚牆壁與爐具機件的守軍。

胡伯塔斯作戰於1942年11月11日展開,突擊工兵果然發揮出了強勁的近戰與爆破技能,獲得了較大的進展。在攻擊廠房時,當無法由大門突入之際,突擊工兵使用錐孔裝火藥、球型裝火藥逕行爆破,穿越房舍行正面攻擊。突擊工兵很快在紅軍防線上劈開了一道缺口,一舉突穿至伏爾加河畔。然而各工兵部隊傷亡慘重,有的單位的傷亡率高達40%。

胡伯塔斯作戰,乃是經過德軍指參人員精心策畫,有系統有計畫的逐一削弱紅軍在紅色十月鋼鐵廠的抵抗。德軍的突擊工兵(Sturmpionier),是專為遂行敵前高危險性的高難度突擊行動,以為友軍開路的特殊兵種。其針對在工廠區堅厚建築物與大型廢墟,配備了大量的爆破器材與眾多的近戰武器,然而仍然蒙受了極重的傷亡。

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戰例發現,攻擊前的砲擊與轟炸,往往製造了大量的廢墟,此反而不利攻方的行動。瓦礫與廢墟阻礙了部隊的接敵運動,而破敗牆面的缺口,反而提供了守方有利的觀測點與射口,有時也成為守軍轉移陣地的捷徑。這些都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市街戰中,從血淚中學到的教訓。

亞速鋼鐵廠之戰短期難落幕

時空轉換至2022年5月,俄軍面對著死守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守軍,他們是否想起了他們的先輩們,在史達林格勒紅色十月鋼鐵廠面對德軍的艱苦防禦戰。很有趣的是,這一次攻守易位,俄軍執行攻擊,烏軍亞速旅實施防禦,而亞速旅則是俄國人指稱為納粹的極端武裝。

那麼俄軍是否能夠援引德軍當年的戰法,來逐一擊破亞速鋼鐵廠的堅強防務?依照俄軍的傳統特性,俄軍一貫以蠻勇著稱,並不擅長西方軍隊那種系統性的精確計畫與作為。這次戰爭也顯示了,俄軍不具備如是組織與計劃完整軍事行動的能力,遑論類似二次大戰德軍突擊工兵的那種高專業性特種作戰。

因此,俄軍如要執意攻陷亞速鋼鐵廠,恐怕只有以步兵在砲擊與轟炸下的硬攻,用單純的重量來壓倒亞速旅的守軍。屆時大量的傷亡不可避免,而攻擊是否奏功,尚難定論。

由此觀之,普丁下令禁止進攻,僅以長期圍困取代之,其實還算明智之舉。現在經由人道走廊的建立,鋼鐵廠內避難的平民據稱已經撤離,俄軍只要嚴密封鎖鋼鐵廠與外界的聯繫與管道,迫使守軍因彈盡糧絕而投降。不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仍需時間醞釀。所以亞速鋼鐵廠之戰,短期內是無法落幕的。

(作者滕昕雲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淡江大學戰略所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