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美國腦袋、烏克蘭身體?

美國無形軍力在烏克蘭戰場大顯身手,只要是看不到的部分,都是美軍無形軍力的展現,例如人臉辨識、情報搜集、指揮管制、定位系統等等。(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無形軍力在烏克蘭戰場大顯身手,只要是看不到的部分,都是美軍無形軍力的展現,例如人臉辨識、情報搜集、指揮管制、定位系統等等。

文/譚傳毅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美國無形軍力在烏克蘭戰場大顯身手,只要是看不到的部分,都是美軍無形軍力的展現,例如人臉辨識、情報搜集、指揮管制、定位系統等等。

這就等於把美國大腦嫁接在烏克蘭身體之上,以這個先進的大腦直接指揮烏克蘭的手腳對抗俄羅斯。管用嗎?

無形軍力能夠做什麼?

我們所謂的無形戰力指的不是精神戰力,指的是美軍C4ISR系統,以其先進的ISR系統發現並鎖定俄軍目標,然後指揮就近的烏軍打擊。

這是一種新型態的「分佈式游擊戰」,一旦美國和北約的衛星或電子偵察機監測到俄軍的動向,就會向附近的烏軍傳達,美軍指管系統的AI會運算最佳的攻擊方式,然後「下單」給附近的烏軍打擊單元執行任務。看起來,這種打法的確可以拖慢俄軍的進程、並避免大規模的傷亡。

例如3月7日晚上,烏克蘭政府報導,海軍陸戰隊通過火箭炮擊沉了俄羅斯黑海艦隊22160型導彈護衛艦,儘管其真實性需要打一個問號,但相關視頻表示,確有一艘護衛艦被火箭炮命中並起火。

根據統計,俄羅斯在烏克蘭損失了將近1700輛戰車和裝甲車,包括在衝突中被摧毀、受傷或被俘,其他損失的戰車包括缺乏燃料、機械故障等原因被拋棄,大多是烏克蘭民兵或正規軍分佈式遊擊戰的成果。

蘇-34與蘇-35被單兵防空武器擊落,原本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單兵以肉眼發現直升機並擊落是可能的,戰鬥機的速度極快,只有先進的防空雷達、甚至於預警機或衛星才可能發現。

還有,這兩架戰鬥機都是在低空被擊落,表示它們並沒有搭載先進的制導武器,而是傳統的鐵炸彈,必須低空飛行才能命中目標。這絕不是陰錯陽差,美軍事先就偵知俄機動態,提前把戰情「下單」給附近烏軍進行打擊。

至於烏軍使用土耳其TB-2無人機,透過人臉辨識技術擊斃俄軍7位將領,更是在無形戰力的支援之下完成,可見現代戰爭似乎不需要硬碰硬的對抗,許多軟殺技術就已經決定了戰場勝負。

AI技術沒讀懂的普丁

媒體普遍認為,烏克蘭戰爭中烏軍使用了美軍的AI技術,例如利用人臉辨識系統擊殺俄軍將領、察打一體無人機擊毀俄軍戰車、近戰武器擊毀戰車與飛機、GPS全球定位系統告知烏軍打擊目標等等。但在本質上,這場戰爭是戰略與技術的競爭。

例如媒體報導,7位俄軍將領被殲滅,事實上,自蘇聯垮台以後的30年,俄軍已經戰死數十位將軍,僅僅在敘利亞就有4位將領戰死。普丁不會因為死了幾位將領與士兵、若干武器裝備被擊毀,就動搖其意志。

而且,擊斃俄軍將領不會讓事情更好,因為新接任的領導為圖表現,可能比上一人更加謹慎與極端甚或殘酷。

習近平與普丁都屬強人性格,在用兵方面,習近平的決策特質是慎戰與戰略定力,雖然普丁毫不慎戰,但卻有足夠的戰略定力。普丁不會在乎俄軍將領的死亡,他在乎的是能不能透過消耗戰達到戰略目標。

許多學者認為美軍介入烏克蘭戰爭頗多,特別是在AI技術方面取得相當的成果。但我們要知道,目前的AI技術只能讓我們在C4ISR系統裡面,協助我們比對手更快而更有效的作出戰鬥決策,即使對手在抵消這種情況時,卻更容易受到另一種情況的攻擊,而陷入多重困境之中,我們不至於陷入被動。

機器的自主性是智慧高低的表現,機器的自主性越高也越聰明,機器學習得越多、自主性也越高、也就越聰明。

儘管如此,AI技術對於「人」的判斷與理解,卻還是不足。例如戰前大家普遍的認為烏克蘭戰爭是一場閃擊戰,怎麼就沒有人認為是有限的消耗戰?至少要列為備選方案之一。是因為人太懶惰、還是機器太笨?

AI技術與自主系統是必須的,特別是評估對方決策者的心智活動。但是很明顯,美軍對於普丁心智活動的評估有問題,從車臣戰爭、喬治亞戰爭到克里米亞戰爭,美國對於普丁所總結的經驗似乎是「截斷式的實證經驗」,缺乏現實限制性因素例如經濟和未來的問題,不免做出閃擊戰的錯誤判斷。

這可說是技術的缺陷,它固然能夠協助我們作出最佳、最有效的戰鬥決策,但是目前它的功能似乎也僅此為止。一旦整體戰略判斷錯誤,接下來第二階段俄軍撤守烏東地區的戰爭就難以應對了。

如果未來美軍打算以AI技術對付解放軍,但若只是基於技術或戰鬥技巧,卻不把中國領導人特有的慎戰與戰略定力納入AI運算系統之內,恐怕又要錯估形勢了。

美軍腦袋、台灣拳腳?

從烏克蘭戰爭中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在未來台海戰爭中,美軍將不會援助台灣,但會不斷供應軍備讓台灣自我防衛,最多就是提供C4ISR服務,在幕後指揮國軍作戰,而且是以烏克蘭式的分佈式遊擊戰作為指導方針,就是把美國大腦移植到台灣身上。

能不能像烏克蘭一樣的成功,還很難講,無論是美軍或國軍都得面對一個致命的前提:網路與通信的斷絕。

在烏克蘭戰爭期間,我們看到網紅總統和到處亂竄的西方記者,完全掌握了話語權,俄羅斯聲音消失在戰火之中。

想想看,對於一個慎戰而又具備高度戰略定力的領導人像是習近平,他會容許西方記者和我政府發言人每天召開記者招待會發佈戰報嗎?當然不會!若是開戰,解放軍必然先切斷台灣所有對外的網路與通信系統,想要知道具體戰況,只能接受北京國防部發言人的說法。

由於網路的無線化、通信的網路化,現在的網路和通信系統早就合而為一,斷網與斷通是相同的事情。因此,無論是美軍或國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承受實質上的武力打擊,而是在斷網與斷通之後的指揮作戰,如果沒有網路與通信,那麼把誰的腦袋移植到誰的脖子之上都沒有用。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