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美軍分佈式作戰能夠擊敗共軍嗎?

美國認為俄羅斯雖是嚴重的威脅,但已非實力接近的對手,未來中國將是美軍的「持續與長期的頭號挑戰」。圖為解放軍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閱兵。(圖/新華社)
美國認為俄羅斯雖是嚴重的威脅,但已非實力接近的對手,未來中國將是美軍的「持續與長期的頭號挑戰」。圖為解放軍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閱兵。

文/譚傳毅

美國陸、海、空、陸戰隊開始小型化始自於前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面對解放軍,美軍基地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傳統的大艦大炮政策幾乎無以為繼,只能把軍力進行小型化、輕量化與無人化,並分散在各處。「小輕無」武器必須具備一個高效的指揮管制(C2)機構,才可能臨時編組並指揮這些平台作戰,這套機制(分佈式作戰)果真能擊敗共軍?

基於AI技術的分佈式作戰

分佈式作戰就是把小型化、輕量化與無人化武器分散到各處,不同於阿富汗戰爭,這次美軍把在阿富汗20年無數次戰鬥集中在一起,在戰時利用足額的「小輕無」武器,一次性向解放軍傾洩戰火,這樣就不會長期深陷久戰不決的泥淖。

在平時,「小輕無」武器可根據C2針對不同戰情、快速編組不同軍兵種兵力,形成一個快速編組→解編→重組的兵力編組機制。小而微的打擊需要以資訊主導的網路體系支援,才能夠為分佈式作戰提供指揮管制(C2)。這個C2聚合了美國陸海空所有火力平台的資源並提供服務,C2就是作戰資源庫的大腦,它指揮各個作戰平台同步展開打擊。

更重要的是,由於美軍所聚合的是散佈在各處的「小輕無」武器,若要能夠快速部署並使用,作戰體系迫切需要人工智慧的介入,使其在協同作戰時具備最基本的自主規劃與決策能力。這樣才能最迅速最優化的制定作戰決策,並以最低成本達到最大的效益,實施美版「打就跑」游擊戰,也就是分佈式作戰。

分佈式作戰能夠在廣袤的西太平洋地區,從東到西、由北到南、自遠而近,納編航母打擊群、岸基飛彈陣地、無數個無人作戰平台、還有盟國的機艦,形成了跨域殺傷網,就像物聯網一樣,在任何時間與地點聯通人、機、物,形成萬物相連的多節點巨大殺傷網路。

因此,所有作戰平台大從航母、小到無人機,都可整合在一個指管網路之中,而且還可擴展延伸到每個用戶之間,並容許作戰平台之間通信與交換情報,使得指揮機構以及作戰平台之間能夠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作戰力量的分佈,可以讓指揮官得以在關鍵時刻、以自主化方式創建一個客製化的指管系統而獲勝。美軍基於AI技術的分佈式作戰固然能夠以最快速度編組兵力,問題是,兵力分散卻可能掉進被解放軍分割並殲滅的陷阱。

分散兵力的下場:被分割殲滅

分散兵力沒有問題,特別是對於防禦方而言。對於攻擊方,分散兵力也沒問題,問題在於分散兵力之後必須從外線向心集中火力打擊。打擊哪裡呢?這才是問題!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固然不少,美軍自信能夠以少勝多來自於其強大的火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就是如此。但無論是在數量以及品質上,美中兩軍的實力應該是處於接近的水準,誰也沒有特別弱或特别強的地方。

在某種極特殊的狀況之下,例如我方極為劣勢兵力在正面遭遇敵方優勢兵力,是很難實現以少勝多,除非我方弱勢兵力戰鬥力超強、而敵方優勢兵力卻是烏合之眾。

更多的情形是劣勢方的指揮官運用謀略,誘使對手分散兵力,然後以相對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就雙方兵力而言,儘管勝利方處於劣勢,但在每一場戰役中,卻都是以相對優勢兵力擊敗對方。

雖然我方兵力較少,但若能將敵軍分割為數個部分,即可獲得最後的成功,每個指揮官都知道分散敵軍的重要性。如今不等到解放軍分散美軍,美軍自己反而先分散,等於讓解放軍能夠在各方向集中相對優勢兵力圍殲已經分散的小股美軍。

我們不禁想起拿破崙的智庫約米尼(Antoine-Henri Jomini, 1779-1869)「節約兵力」的概念,就是集中我軍所有的時間、精力、才能、金錢等投入最有希望獲勝的戰場,確立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地位。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直至取得全域勝利。

蘭氏定律較利於解放軍

所謂「蘭氏定律」指的是由蘭徹斯特(Frederick William Lanchester, 1868-1946)所發明的定律:戰鬥力=參戰單位數量平方×單位戰鬥效率(平均毀傷率)。

意思是如果敵我雙方參戰人數與戰鬥效能相同,戰鬥將不分勝負。但若我方參戰人數與戰鬥效能高於敵方,敵軍就會輸了。例如在俄烏戰爭中,本來俄烏兩軍差距頗大,但在西方國家武器支援之下,以及烏克蘭採取新型戰法諸如認知戰與宣傳戰,增加了烏軍作戰效能。現在俄軍唯有大幅增加戰鬥兵員數量,才可能有進一步突破。

我們可以概括的說,在敵我直接瞄準射擊條件下,交戰一方的有效戰鬥力,與其戰鬥人員數量的平方與每一戰鬥單位平均戰鬥效能的乘積成正比,我們可稱之為「平方律」。

按照蘭氏定律,如果美軍每個「小輕無」武器系統的的平均效能是解放軍的4倍,則若解放軍在數量上集中2倍於美軍的「小輕無」兵力,就可抵消美軍在質量上的優勢。更何況現在美軍與解放軍在數量或品質上相去不遠,數量的多寡更可決定勝負。

蘭徹斯特定律特別能解釋集中優勢兵力的作戰原則。假設美軍出動10艘無人艇與解放軍的10艘無人艇交戰,由於雙方每個戰鬥單位的平均戰鬥力相同,勝負難料。

但若美軍這10艘無人艇被解放軍分割成各5艘的2個作戰群,解放軍以10艘無人艇先攻擊美軍的5艘無人艇,藍方將以損失1.34艘的代價,全殲美軍無人艇的一半,接著解放軍再以剩下的8.66艘無人艇(10的平方-5的平方=75,再開根號)可全殲美軍的另一半作戰群,解放軍在這兩次戰鬥中總共損失將近3艘無人艇。

結論

當然,蘭徹斯特定律只是給我們作出戰略思考,而且蘭氏定律的前提是美中兩軍的實力是對等的。在許多情形之下,指揮官的謀略以及智慧佔據了極大的地位。分散與集中是軍事上極為重要的名詞,蘭氏定律只是證明了集中相對優勢兵力的重要性。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