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烏克蘭戰爭會演變成長期戰爭嗎?

烏克蘭9日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有1.2萬名俄軍陣亡,300輛坦克、1000輛裝甲車等被摧毀。圖為基輔郊外布查鎮一整排被摧毀的俄軍裝甲車。(資料照/美聯社)
烏克蘭9日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有1.2萬名俄軍陣亡,300輛坦克、1000輛裝甲車等被摧毀。圖為基輔郊外布查鎮一整排被摧毀的俄軍裝甲車。

文/羅慶生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這場俄、烏之戰已經打了10多天,戰況似乎陷入膠著。原本各方評估應該是速戰速決的,目前看來長期化的可能性逐漸升高。

這對全球經濟不是好事。烏克蘭戰爭如果長期化,不僅重傷烏克蘭也將重傷俄羅斯。戰爭對經濟最大的傷害不是殺戮而是影響生產,俄羅斯是能源輸出大國、烏克蘭是糧食輸出大國;戰爭的突如其來已經讓石油與糧食價格飆漲,如果長期持續將造成石油與糧食危機,讓好不容易擺脫疫情困擾的全球經濟再度蒙上難以預測的陰影。

烏克蘭戰爭會長期化嗎?從西方媒體的報導來看似乎如此。但媒體的報導只是表象,不能反映大國互動的利益計算。俄、烏之戰雖然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但烏克蘭只是「代理人」,背後的利益相關方是美國。從美國與俄羅斯的立場切入,或許較能釐清烏克蘭戰爭的演變方向。

戰爭長期化對美國不利

雖然有部分人士認為,烏克蘭戰爭的爆發有美國推動的影子,讓烏克蘭戰爭長期化將大幅減損俄羅斯國力,就如同阿富汗戰爭消耗掉美國國力一樣。或許如此,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即報導,美、歐部分官員已開始擬定支持烏克蘭長期游擊戰的計畫。但即便烏克蘭變成俄羅斯的阿富汗,對美國也不見得有利。這主要基於兩點:

1. 美國國內政治的主要議題是通貨膨脹。如果不能抑制通膨,不僅民怨暴增,也將迫使聯準會(FED)加快升息步伐。美國現在房、股市等資產泡沫很大,原本FED就擔心戳破金融泡沫的風險,升息操作非常謹慎。烏克蘭戰爭長期化幾乎一定使能源價格上漲,依據1970年代停滯膨脹的經驗,這種輸入型通膨將迫使FED升高利率到難以想像的高位,大幅提高美國的金融風險。國際雖有烏克蘭危機將使資金因避險而回流美國的說法,就如同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這是奠基在投資人對美元是安全資產的信心上。目前FED資產負債表已經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9倍,投資人是否對印了那麼多鈔票的美元仍有信心,需要觀察。

2. 美國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中國,而眾所公認最低成本的競爭手段是「聯俄制中」。美國就算玩垮普丁,成功弱化俄羅斯,也無助於對中競爭,甚至可能給中國另一個「戰略機遇期」。著名的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已撰文提醒美國要糾正錯誤。這論述在目前對普丁「人人喊打」的氛圍下當然不是主流,但米爾斯海默在美國戰略與國關學界的影響力很大,他的「離岸平衡」理論是美國操作印太戰略的理論基礎。這當頭棒喝或許會讓美國戰略學界檢討目前的反俄操作是否已經過頭。合理推論美國應將戰略重心轉回印太,而由歐洲大國彌平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傷痕。

俄羅斯也希望盡快結束戰爭

烏克蘭戰爭是否長期化的另一關鍵是俄羅斯。對發動戰爭的俄羅斯來說,只要達到目的,戰爭當然是愈快結束愈好。1700多年前中國軍事典籍《孫子》即指出:「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這古老的軍事箴言同樣適用於當代。但就像煮飯一樣,飯總要煮熟才能熄火,否則功虧一簣。普丁要等到打出結果才會收兵。

現在媒體流傳一種說法,指攻擊方如果不能在3、5天內迅速迫降對方,戰爭就將逆轉。因而推論俄軍進展不順,甚至可能打輸。西方媒體有關俄軍損失慘重的報導不勝枚舉。

但這是錯誤的。要在3、5天內迫降對方必須是軍事大國打軍力微弱且國土面積很小的小國。例如1990年,擁有數十萬大軍的伊拉克打軍隊不到2萬的科威特;科威特只撐了兩天。但只要國土稍大,軍隊有一些,就需要花時間。例如二戰時的德軍,戰力之強世所公認,但打軍隊不到10萬的挪威,仍花了62天。烏克蘭擁有4000萬人口,國土面積比德、法都大,是台灣的16倍,軍隊也有20多萬,軍力排名僅落後台灣。烏克蘭可不是個小國,烏軍只要認真打,俄軍即便全力以赴也需要30到60天。俄軍打得其實還不錯,有戰損很正常,即便現在全球支持鼓舞了烏克蘭士氣,但實力差距大,俄軍獲得勝利的機率仍然比較高。至於會打多久,就要看普丁對「勝利」的定義是什麼。

普丁曾表示,「特別軍事行動」的目的是要烏克蘭「去軍事化」與「去納粹化」,但要拿下什麼軍事目標才算達到這兩個目的則沒有明講。西方媒體的原本推論是攻下首都基輔,扶植傀儡政權。但烏克蘭不是車臣,扶植傀儡政權哪有那麼簡單。俄羅斯沒有那麼多籌碼,普丁不會想玩那麼大。

俄軍如果要攻佔基輔,最佳時機是戰爭發動之初,利用人心危疑震撼之際一鼓作氣猛攻。但俄軍並沒有進攻基輔,而是進攻第二大城的哈爾科夫(Kharkiv)以及烏東與南部城市。這表示普丁無意攻佔基輔。

由此觀察俄軍的作戰目標,應是摧毀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實質性地解除烏克蘭武裝;同時攻下東、南部烏克蘭國民衛隊盤據的城市,殲滅普丁所謂的「新納粹」,尤其是惡名昭彰的「亞速營」(Avoz battalion)。如此就算達到目的,可以直接收兵回家。

但現在有新變數。俄羅斯遭到西方前所未有的聯合制裁與抵制,經濟前景陷入谷底。付出那麼高代價,如果只有這區區戰果,顯然不能讓人滿意,普丁需要能對稱代價的成果。目標已經開出來了:烏克蘭修憲確定中立地位、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承認烏東的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為獨立國家。這條件烏克蘭不會答應,唯有靠軍事勝利才能取得。直接攻佔基輔是個選項,但軍事成本高。另一個選項是對基輔圍而不攻,其他被圍城市則一個個拿下。就好像一面把槍指著對方腦袋,一面擊殺旁邊人質,以營造壓力,逼簽「和平協議」。既然美國已宣示不會派員參戰,烏克蘭球場就是由俄羅斯控球。

西方大規模經濟制裁已經讓俄羅斯遭到極大壓力,美國也受到油價持續高漲的反撲,陷入戰火的烏克蘭當然壓力更大。三方其實都經不起戰爭繼續拖下去的痛苦。但戰爭打到關鍵時刻,就是意志力競賽。誰能經得起壓力與痛苦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烏克蘭戰爭還會拖一段時間,但不會拖太久。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