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黃惠華》東協防長峰會 反中「大聯盟」未發酵
文/黃惠華
2021年6月15至16日東協舉辦第八屆東協國防部長(ADMM)及擴大會議(ADMM+8)視訊會議,本次會議有東協十國及美國、日本、中國、南韓、俄羅斯、印度、澳洲及紐西蘭共十八國防部長參加。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指責「中國在南海的違法行為」。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強調,「台海和平的重要性」。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則重申,「在涉台、涉疆、涉港、南海等問題上,中方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意志堅定不移」。這場會議每個國家都在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南海局勢難以樂觀期待。
本次會議東協強調大家要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安全和航行安全;並且針對《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空中相遇規則》、海上互動指南、東協直接聯絡基礎設施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等加強資訊互換、互信、減少空中與海上誤判等倡議。
中國利誘威脅東協國家
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發展,歷經過對抗、和解、合作與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階段,近年來因南海爭端,中國與東協國家衝突不斷。中國對東協國家採取兩手策略,一邊在南海議題上施壓,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與主權,一邊與東協國家進行合作、磋商。在外交層次部分,一方面透過多層次的外交、政治與經濟領域,擴大與東協國家交往;6月7日中國東協舉行特別外長會議暨瀾滄江——湄公河第六次外長會議及參與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的重要性:
1.在雙邊關係層面上,東南亞國家的戰略地位不但重要,有些國家本身或者在鄰近的海域、水域,擁有大量天然資源。也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例如南海或者湄公河流域等。加上東南亞國家擁有很大的市場,也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再者,中國跟這些國家有著很深的歷史、政治與經濟連結,更有大量華人居住在東南亞國家。
2.中國與東協國家合作之間有著國際關係與制度的基礎,例如東協+1自由貿易協定、東亞高峰會、東協外長、國防部長會議、亞投行等等。是中國一帶一路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經濟倡議的戰略合作夥伴。東協國家與中國的相互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雙方貿易依存度不斷加深。
3.在國際層面上,東協國家是各國利益競爭的舞台,大家都要拉攏跟自己友好的國家,援助就成為收買、或者拉攏的工具。例如現在中國跟美國、歐洲、日本正在東協國家進行疫苗外交戰等。
中國是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希望透過提高貿易依存度,加深東協對中國依賴,以防未來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或者對抗時候,無利可圖,知難而退。例如,今年三月以來菲律賓與中國爆發南海新的衝突,關係頓時緊繃,菲國外交部長陸辛(Teodoro Locsin Jr.)因不滿中國船隻滯留南海,在網路上發文痛罵中國,甚至爆粗口要求中國民船離開。菲律賓深知打不起戰爭,不願與中國對立,最後菲律賓外交部長還是出席了中國與東協的特別外交部長會議。
但另一方面,菲律賓又希望他國協助軍事現代化強化南海防衛能力,再次延期美國駐軍的協議。菲國軍力薄弱,雖然在2018年預計花費56億美元預算採購新軍備,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但是現代化腳步跟不上中國,未來若再發生軍事衝突,菲律賓可能仍無法自行保護南海利益,所以只好選擇跟美國、中國維持平衡的關係。
東協與中國為了增加彼此互信,不但舉行聯合軍演,同時也進行對話協商。2016年9月中國東協國家舉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沙盤推演。2018年10月中國與東協十國共同舉行海上軍演,如何應對海上事故演習,包括聯合搜尋與醫療救援,在演習中,依照「海上意外相遇規則」進行相關演練等。雖然演習是東協與中國建立信任的部分措施,但是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不但沒有因此中斷,與他國的衝突仍不斷發生,例如2020年越南漁船與中國海警發生撞船事件;印尼指控中國多次派遣海警船護衛中國漁船在印尼專屬經濟區捕魚;越來越多中國科考船進入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
2021年3月到6月間,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被中國軍機、民船侵入領空、領海等等。代表過去雙邊的協商、聯合演訓,或者在制定南海行為準則草案所達成的共識沒有任何約束作用,東協期待已久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估計也不會成為解決南海爭端的靈丹妙藥。
東協十國之中沒有一國有能力拒絕中國合作或者停止對話,東協國家對付中國的方法,只有利用東協外交、國防部長會議與中國對話協商機制,訴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或者透過會議結論向中國表明態度,未來中國與東協如何維持權力平衡端看美國如何帶來「印太地區大聯盟」的效應。
目前南海局勢,朝向各國間有合作及對立的狀態發展,至於台灣在南海衝突也是主角之一,無法置身事外,越南外交部曾經多次警告台灣在南沙群島海域進行的演習侵犯了越南的主權。越南堅決反對違規行為,並要求台灣不要進行非法演習。2014年中國、越南因為南海爆發衝突,台灣反而成為了間接受害者。受限於國際現實,台灣無法參與任何東協對話或協商,無論其他聲索國如何抗議,仍要不斷鞏固南海主權,畢竟自己的領土必須自己維護。
(作者黃惠華/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