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王毅「慕安會」稱中國是「穩定力量」,但中俄密切關係令其備受質疑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星期六(2月17日)在德國舉行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

文/voa斯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星期六(2月17日)在德國舉行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強調,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將「堅定做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然而,僅中國與俄羅斯密切關係就讓王毅中國是「穩定力量」的說法備受質疑。

王毅在開場白中說:「世界充滿動盪不安,人類面臨多重挑戰」……,但「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將始終保持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做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他從推動美中、中俄和中歐關係等大國合作、應對世界熱點、加強全球治理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等多個角度強調中國是動盪世界的「穩定力量」。然而,僅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聯繫就讓在場的與會者懷疑王毅講話的誠意。

中俄密切關係被質疑

來自世界各地的180位國家領導人、政府高級官員、軍方高級將領以及外交官們參加了本屆慕尼黑年度安全會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以及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是今年會議最引人關注的議題。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外交政策研究團隊負責人阿比蓋爾·瓦塞利爾(Abigael Vasselier)正在慕尼黑參加此次安全會議。她告訴美國之音:「這(王毅的演講)並不令人意外。整體上來說,他把中國描繪成一個穩定的力量。他說,中國可以為區域危機的討論、磋商以及解決辦法提供支持,但是沒有人會對此有幻想」。

瓦塞利爾舉例說,中國一直在試圖拉攏歐洲,但是在被歐洲視為「生死存亡」的烏克蘭問題上,中國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她說:「歐洲請求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援,但歐洲的請求沒有得到尊重。歐洲人請求中國與烏克蘭人對話,但是中國做得有限。」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的前兩天,歐盟提議對20多家被控協助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行動的多國公司實施貿易制裁,其中就包括三家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和一家香港的公司。去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電話後,習近平派出了特使李輝參加了第二輪有關烏克蘭的和平峰會,但是缺席了第三輪和平峰會。

事實上,在演講後的答問環節,會議的主持人、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克裡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的第一個問題就直接切中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和中俄密切關係。

「2022年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增長了30%。今年與去年相比增長了 25%(編者注:應該是去年和前年相比),兩國的貿易額高達2400億美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問的是,難道你不應該對俄羅斯施加更多的壓力,同時施加一些經濟壓力以確保你在演講中所說的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得到體現,聯合國得到加強?因為根據安理會檔,畢竟是俄羅斯違反了(文件)。」霍伊斯根問道。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2日公佈的資料,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1億美元,與2022年相比增長26.3%。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致命武器,但很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給了俄羅斯生命線,讓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得以運轉。

在王毅發表演講前一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呼籲世界給予烏克蘭更多支持,以對抗俄羅斯的侵略。 他在演講中說,不要問烏克蘭何時結束戰爭,而是應捫心自問為什麼普京仍然可以繼續打下去?

霍伊斯根在提問時還提到中國對烏克蘭的核承諾,即1994年12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分別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簽署的《布達佩斯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烏克蘭將其核武庫存有效地轉讓給俄羅斯,同時,美俄英承諾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成為「可能被使用核武器與侵略行為的受害者、或受到他國侵略威脅的對象」時,聯合國安理會應採取行動並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法國,各自以本國政府聲明形式向上述國家個別地作出了安全保障。

面對外界的質疑,王毅回答說:「不要把烏克蘭危機的責任推給中國」。他說,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建設性的工作」,還將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

去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之際,中國推出了所謂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檔。美國和北約以及烏克蘭都認為中國的和平方案等同讓烏克蘭投降,讓俄羅斯保持入侵的成果。

王毅為中俄做了辯護。他說:「中俄關係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協力廠商基礎上穩定發展。」中俄是「正常的兩個大國關係」。

2月16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與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會晤時也提到了對北京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的關切。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布林肯國務卿「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包括支援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提出了美方的關切。」

中國的全球秩序理念與俄羅斯一致

中俄關係也讓王毅在演講中所說的「中國願做加強全球治理的穩定力量」遭受質疑。

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歐洲政治和經濟資深研究員達利博爾·羅哈克(Dalibor Rohac)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之音:「這個演講自然無法讓那些擔心中俄為改變世界秩序(建立的)新興夥伴關係的人放心。」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之前,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瓦塞利爾在2月15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警告說:「普京和習近平最近的通話提醒我們,中國對‘更公平、多極世界’的看法是與俄羅斯、而非與歐洲一致。」

2024年2月8日,習近平在同普京的通話中說:「願同俄方加強國際多邊協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宣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2023年3月22日,習近平在他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開始時首訪俄羅斯時告訴普京:「這也是百年變局的一部分,我們共同來推動它。」

事實上,隨著烏克蘭戰爭即將步入第三年,中俄關係越加密切。中國農曆新年之初,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俄正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數次會晤」作準備。他還說,中國期待普京今年對中國的訪問。

另外,中國新任國防部長董軍1月31日在同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視頻通話時還首次表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俄羅斯,並將不顧美國和歐洲的壓力繼續合作。

在談到加強全球治理,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時,王毅談到了台灣。他說:「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事務是中國內政。」。

而這正是世界對中國的擔心。因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也因為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不少人西方人士擔心「今日烏克蘭,明日可能是台灣」。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月底訪問美國時告訴美國公眾,如果讓普京在烏克蘭獲得了勝利,這不僅是烏克蘭人的悲劇,也會讓世界變得更「危險」。「今天是烏克蘭,明天可能是台灣」。

中國是全球熱點問題的穩定力量?

在演講中,王毅不僅談到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努力,他還談到在其他地區熱點問題上,例如,以巴衝突、北韓半島、緬甸等問題上,中國也在發揮作用。但是,王毅的說法也遭到霍伊斯根的質疑。

霍伊斯根問道:「你提到了貿易,這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看到紅海的自由航行受到威脅。我們也看到因為中國的武力展示,在台灣海峽和南海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我們該如何避免未來有事故發生?中國是否會同意達成某種南海的行為準則?」

在南海,中國以所謂的「歷史權利」為由,聲稱擁有南海幾乎所有島礁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權,並且在過去十多年中通過建造人工島的方式保持了在爭議海域的軍事存在。

去年12月,菲律賓指責中國用水炮襲擊多艘向第二湯瑪斯淺灘坐灘軍人運送給養的船隻。兩國緊張關係持續發展。菲律賓國會星期三通過一項修正案,欲以立法宣告擁有對南海中國人工島的主權。

在台灣海峽,北京近年來對台灣加大了軍事壓力,幾乎每天都在台灣周圍部署戰機和海軍艦艇,中國的軍機更經常性的逾越台海中線。自1月13日台灣進行總統大選以來,中國更是增加了對台灣的侵擾。1月26日,有高達33架解放軍軍機在台海周邊行動。中國農曆新年以來,台灣國防部表示,連續多日在台灣周邊發現中國氣球飛越台灣上空。

在最近的一次事件中,一艘中國快艇星期三越界進入金門周遭海域,遭到台灣海巡船隻驅趕,快艇為躲避查緝而翻覆,造成兩名船員溺水身亡。這次意外是否會升級為政治事件還在觀察中。

在紅海危機中,只是到今年1月底才有報導說,中國在向伊朗施壓,要求得到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停止在紅海的襲擊行動。也是到最近有中資航運公司稱,中國海軍已開始為其提供護航。

在星期六的答問環節,王毅稱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台灣的民進黨在尋求「獨立」。在南海,他稱,中國一直保持「克制」,努力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問題。他還「內涵」美國,「不像某些國家很容易訴諸武力。」在紅海問題上, 王毅避談「胡塞武裝」,稱紅海問題是以巴衝突的外溢,只有解決了以巴問題這個「根源問題」,才能解決「紅海問題」。

中國是全球增長的穩定力量?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再次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他說:「「在座各位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我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始終充滿活力和韌性,長期向好的勢頭更趨明顯。去年以5.2%增速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長。隨著世界上最大規模市場的快速成長,中國將向世界釋放更大利好。全球工商界普遍認為,‘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下行壓力,困難重重:青年人失業飆升、人口老齡化、企業大批倒閉、地方債務危機、房地產泡沫破裂、需求持續低迷等。中共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甚至要求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上一次向西方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不會改變的是中國總理李強。李強1月16日在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大勢不會改變。這一說法遭到質疑。

連結:王毅“慕安会”称中国是“稳定力量”,但中俄密切关系令其备受质疑 (voachinese.com)

王毅:誰試圖以「去風險」之名搞「去中國化」,誰就將犯下歷史錯誤

文/觀察者網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17日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在「中國專場」發表題為《堅定做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的主旨講話,指出各國應尋求共贏,避免多輸,團結合作、同舟共濟,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為人類創造更美好未來。

講話全文如下: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回顧2023年,世界充滿動盪不安,人類面臨多重挑戰。保護主義、泛安全化衝擊世界經濟,單邊主義、集團政治重創國際體系。烏克蘭危機延宕加劇,中東衝突硝煙再起。人工智慧、氣候變化、太空極地等新的挑戰接踵而來。

今天,我在這裡要傳遞的最重要資訊是,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將始終保持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做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第一,中國願做推動大國合作的穩定力量。

大國對全球戰略穩定負有關鍵責任。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國際形勢越動盪,大國越要加強協調;風險挑戰越突出,大國越要增進合作。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歷史經驗教訓表明,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殃。兩國元首去年底舉行重要會晤,開闢面向未來的「三藩市願景」。中方將堅定維護正當合法權益,反對無理遏制打壓,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與美方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推動中美關係沿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軌前進。

俄羅斯是中國的最大鄰國,中俄關係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協力廠商基礎上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有利亞太和全球戰略穩定,也為新型大國關係作出了有益探索。

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應意識到雙方承擔的國際責任。一個更加穩定、緊密的中歐關係,不僅能成就彼此,還將照亮世界。我們應排除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干擾,堅持夥伴而非對手的定位,共同為應對亂局注入正能量,為共克時艱提供新方向。

第二,中國願做應對熱點問題的穩定力量。

我們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堅持不干涉內政,反對強加於人;堅持客觀公道,反對謀取私利;堅持政治解決,反對使用武力;堅持標本兼治,反對短視片面。在中方積極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實現歷史性和解,中東地區掀起「和解潮」,成為習近平主席宣導的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實踐。

近期巴以衝突升級外溢,紅海局勢持續緊張,再次說明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巴勒斯坦幾代民眾顛沛流離,至今無法回歸家園,這是當代持續最長的不公。中國堅定站在公平正義一邊,為停火止暴奔走,為保護平民盡力。推動安理會通過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首份決議,發表政治解決巴以問題的立場文件。中方呼籲加快實現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召開更大規模、更有實效的國際和會,真正實現巴以兩國和平共處。

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從未放棄勸和的努力,從未停下促談的腳步。習近平主席親自同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在內各國領導人深入溝通,為應對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還專門發佈立場文件,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通往一個目標,就是為止戰凝聚共識,為和談鋪路搭橋。

我們持之以恆推動朝鮮半島問題政治解決,當務之急是防止惡性循環,解決當事方合理安全關切,推動局勢實現降溫回穩。我們推動緬甸各方在中國昆明簽署停火協議,堅決維護緬北和平穩定,鼓勵東協在不干涉內政前提下促進緬甸問題妥善解決。我們還積極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溫和施政、防止恐怖主義再次滋生蔓延。

中國疆域遼闊,鄰國眾多,歷史遺留的矛盾爭端錯綜複雜。我們始終堅持協商管控分歧,對話解決爭議。我們願與東協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磋商,推進海上合作與共同開發,把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

第三,中國願做加強全球治理的穩定力量。

當今國際體系面臨單邊主義、強權政治嚴重衝擊。重振多邊主義,加強團結應對,成為國際社會共同呼聲。

我們認為,聯合國的權威和核心地位只能加強,絕不能削弱,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從未過時,而是更加重要。中國已經是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和維和攤款國。中國支持安理會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發揮首要作用,支持聯合國舉辦「未來峰會」,提出更多應對挑戰的可行方案。

面對氣候威脅,中國推動聯合國氣變大會達成「阿聯酋共識」,將用歷史上最短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我們對此說到做到。面對人工智慧挑戰,中國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國際人工智慧治理機構,共同維護人類福祉。

我們積極加強「全球南方」團結合作,推動「金磚」實現歷史性擴員,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致力於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助力全球治理架構更加均衡、更為有效。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堅持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我們堅持以合作為導向、以開放為原則、以平等為基礎,為應對全球挑戰繼續做出中國的貢獻。

加強全球治理,必須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事務是中國內政。遵守基本國際準則,就應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就必須堅決反對「台獨」。

第四,中國願做促進全球增長的穩定力量。

在座各位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我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始終充滿活力和韌性,長期向好的勢頭更趨明顯。去年以5.2%增速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長。隨著世界上最大規模市場的快速成長,中國將向世界釋放更大利好。全球工商界普遍認為,「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集中精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當前最大的政治共識。加快推進高品質發展是中國新時代的硬道理。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將繼續擴大制度型開放,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為包括歐洲在內各國企業提供更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當前,我們已與23個國家互免簽證,並對歐洲等多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下步還將為各國人民來華投資興業、旅遊學習提供更多便利。

反對「脫鉤斷鏈」現在已成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誰試圖以「去風險」之名搞「去中國化」,誰就將犯下歷史錯誤。世界經濟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個個孤立的小湖泊,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能逆轉,我們應一起努力,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讓更多國家、更多人民從中受益。

各位朋友,

德國有句諺語,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這對國與國關係來說也是一樣。希望各國尋求共贏,避免多輸,團結合作、同舟共濟,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為人類創造更美好未來!

連結:王毅:谁试图以“去风险”之名搞“去中国化”,谁就将犯下历史错误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