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美中關係:中國要美國「管好自己」,中國管好自己了嗎?

中國江蘇省南京中山陵入口處的一幅宣傳習近平新時代的宣傳標語。(2023年3月28日)

文/voa陳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跟美國總統拜登在新的一年以新年電賀開啟兩國互動,但美國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卻始終令中國不安,讓中國官媒喊話美國,只要管好自己,就能管控好美中關係。與此同時,也有中國評論人士發文說,中國改變自己遠比改變美國更有益。中國只有先學會改變自己,才能去改變世界。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暨中國商務與經濟董事專案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1月4日發表展望2024年美中關係的文章時指出,美中處於所謂的「無衝突競爭」的新常態,但這並非意味將回到過去平和交往的時代,兩國在減少包括徹底脫鉤與軍事衝突在內的最嚴重負面風險的努力值得讚揚。

美中關係一向是北京強調的大國關係裡的重中之重。去年11月三藩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拜習會,讓美中定下緩和分歧的基調,但美國今年的總統選舉在中國眼中仍是一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中國官媒《環球時報》1月2日發表的社評將美國總統大選歸類在今年度「不確定性」的一邊,說自己是站在「確定性」的一邊;並表示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管控好自己,就是管控好美中關係的前提。

該社評還稱:「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外交已經是世界‘穩’和‘安’最主要來源之一。」並說「只要中美能按照中方提出來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好好相處,世界局勢就能穩住一大塊,不安的因素就會少了更大一塊。」

吹哨壯膽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助研究員傅澤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官媒的陳述在他聽起來有點諷刺,因為實際上並非如官媒所言,中國不需要改變,只要美國單方面改變就好。事實是,中國本身就有很多內部與外部的危機需要做調整與改變。他認為,官媒可能在「吹哨壯膽」,其實是要大家做好「不穩」與「不安」的心理準備,以因應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衝擊。

傅澤民表示,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之所以會把美國總統選舉認定為是一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是因為美中之間的實力差距跟過去相比的確是在縮小,但是否會在美國大選之後因為美國對中政策的調整而又把差距拉開,這是中國擔憂的地方。

他說,研究中國的學者們現在正在關注一個重要變數,那就是拜登會繼續領政,還是川普會捲土重來;而這也影響到北京現在有哪些事情必須要完成,以及有哪些爭議可以暫時擱置,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

台灣中央員警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游智偉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與國會兩黨大概在2015年或2016年以後慢慢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把中國視為一個威脅或挑戰。因此回過頭去看,習近平去年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對拜登釋出友好訊號,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美國今年要總統大選,習擔心中國政策再度成為美國大選的辯論議題,最終迫使拜登政府調整政策,加強各種制裁。

避免波折

他表示,換句話說,習近平是為了要先做預防處理,劃定美中關係的底線而出席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避免美國總統大選對美中關係產生更多波折,而不是真地為了要改善美中關係而去。因此,中方指責美國是「不確定性」的一邊,是深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會給美中關係帶來更多的變數。

游智偉說:「反過頭來講,那北京呢?北京或中國真地就比較確定嗎?其實坦白講,我覺得他的確定性反而是帶來不穩定性的原因。」

習近平整肅軍隊的行動持續擴大,包括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李尚福去年10月被革職。最新一輪的行動是在去年12月29日免除了包括前火箭軍及裝備發展部9名將領的人大代表資格。此前,全國政協撤銷了3名國防企業高管的政協委員資格。彭博社說,在過去6個月內,據悉已有至少15名軍方高層將領和主管被清洗。除此之外,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自去年6月失蹤後,至今仍給外界留下許多不解的謎團。

內外挑戰多

游智偉表示,中國政治精英的人事變動在今年仍會持續,這是可以確定的事情。但不管是出於政治鬥爭,還是源自打擊貪腐,政治精英的過度變動都容易造成政治上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政策的延續性。其次,中國的財政問題在短期內沒有辦法解決,這也是很確定的事。

游智偉說:「可以確定的是,明年中共內部政治經濟的動盪還會持續,這個是確定的。可是就是因為這個確定性,反而會導致他的美中關係的不穩定性。」另外還有台灣總統大選以及朝鮮半島和南(中國)海情勢,都在新的一年確定會造成美中關係不穩定的因素。

游智偉表示,相反地,美國的中國政策、經貿關係,以及智慧財產和人權議題方面的確定性與延續性其實是蠻高的,簡單來講就是美國該做的事情還是會繼續去做,但這也代表只要美中競爭的格局不變,美中之間的不穩定性也會持續存在。

不同解讀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所長李大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官媒間接批判美國立場的口徑其實並不罕見,但中國到底是一個安全穩定還是不穩定的根源,外界存在不同解讀。即便中國官媒對自己有如此正面樂觀的陳述,但一般認為,中國目前也面臨很多內部與外部的重大考驗或挑戰。

他表示,北京希望做一些喊話,把美中關係拉到北京所認定的「常軌」,意思是要合作雙贏,或是避免發生北京這幾年常常批判華府「小圈圈」的政策,或是回到過去搞集團對抗的冷戰思維。這是北京方面的理解、或是北京想要對外呈現美國政策的一個重要角度。

「但如果是根據美國的講法,則會有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李大中說,美國可能會把世界不穩定的因素歸咎於中國對內政治緊縮與對外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姿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正在改變既有的國際秩序,潛台詞就是「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挑戰」。

李大中說:「美中進入所謂的長期戰略競爭,大概很難短期內有所謂的回頭的空間或逆轉的可能性。 」

在中國官媒要美國管控好自己也等於是管控國際社會風險與挑戰的程度之際,中國微信號「伊甸書生」一篇題為《中國改變自己遠比改變美國更有益》的評論文章引起關注。

該評論指出,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積累起來史無前例的財富,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中國崛起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中國除了勞動力價格要素還略有競爭優勢外,自然生態、人才資源、經濟結構、物流成本、財富配置和科技活力,幾乎已全部弱於美國,中國要想成為獨傲群雄的超級大國,依然遙不可及。

評論並指,美國還有一個令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擔當的角色,那就是美國運籌和整合全球產業鏈的能力獨一無二,並以法治和契約精神尊重智慧財產權,全球高端技術幾乎都向美國開放,這正好構成了人工智慧時代的兩翼。作者認為人工智慧將開啟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並且是由美國主導。

謙虛向學

作者說,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沒有一種傲慢和仇恨可以使國家邁向真正的偉大。中國如果不學會改變自己,就會輕敵而失去站高看遠的決心與定力,中國的文化也不會再進步。

來自湖南的中國媒體人Jin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改變的本質必須要改變政治體制,但改變政治體制在中國當下是一個禁忌。然而如果政治體制沒有改變,任何其他的改變都是缺一條腿的「烏有之鄉」。

他說:「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地有改變,這個真正的改變是什麼時候開始。但是這個時代的到來是肯定要來的,就是說你不可能跟這個市場規律、不可能跟人類歷史的規律來抗衡。」

蚍蜉撼樹

Jin表示,中共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現在的榜樣就是美國,問題是中國不改變自己,還想要去改變世界,「類似於蚍蜉憾樹,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時代」。

台灣中央員警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游智偉也對中國的改變感到悲觀,他說,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從一個天朝上國淪為列強欺侮的物件,造成其價值觀長期扭曲,所以即便中國想要改變自己,它想改變的方向跟內容跟國際社會的期待不見得一致。

其次,中國的改革將會影響到共產黨統治,所以當它想改、想放手一點的時候,就會發現對意識形態的控制變得鬆動,然後中共必須要再次收緊,導致改變最後也會進入到一個死胡同。

游智偉說:「他不太可能改變自己,或者說不太可能有很大幅度的變革,因為他改變自己的阻礙在於中國共產黨的統治。 」

連結:美中关系:中国要美国“管好自己”,中国管好自己了吗?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