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習近平怎談台灣「紅線」問題?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拜習會倒數,美中欲緩解緊張局勢。中國堅持,台灣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拜登與習近平將如何談論棘手的台海問題?DW請三位來自外交、兩岸關係和經濟領域的學者做出分析。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於週三(11月15日),在舊金山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拜習會」,台灣預料將成話題之一。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向DW指出,拜習會對於兩岸關係,不可能不提到兩岸關係和台灣問題,但美中雙方有無可能在《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之外,對於台灣問題和台灣大選有更多的溝通和聲明,他認為這次會議本身不容易有新的表述或新的作為,「不會有新的重大詮釋」。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告訴DW,中美雙方這次應會著重于台灣明年大選後的兩岸政策方向,以及「台獨」與「武統」兩股勢力會否相撞。至於台灣總統大選本身的過程,例如「藍白合不合」等等,應不至於成為話題。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則向DW表示,中美雙方內部都會有一些壓力,因此雙方應該會對台海局勢有一些溝通,中方也許會希望美國表態不要支持「台獨」,但美方應該不會有更多表態,而且會要中方不要干預台灣的選舉。
林祖嘉說,美國既定立場就是會講「一中政策」。雖然歷年來有一些美國官員對於台灣不應該「台獨」等問題有所表態,但他認為,以美國總統的身份,應該不會對這個問題直接表態。相較之下,中方如果希望美方有更進一步的表態,甚至需要美國總統親自說明,可能「要拿很多東西來交換」。
白宮已經表明,拜登將在拜習會上,當面向習近平表達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願景。台灣、美國都將于明年舉行總統大選,拜登身邊的高級幕僚也向《紐約時報》透露,拜登將「明確」向習近平表示,美國期望中國政府不干涉台灣以及美國大選。
雙方釋出善意
自今年中以來,隨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部長級官員訪華,以及中國外長王毅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人訪美,中美關係似乎出現改善曙光。
黃奎博認為,中美緊張關係的降溫對於拜登和習近平雙方的內部治理都有好處,所以不僅民主黨政府釋放出明顯緩和的語調,中國大陸官方也逐漸呈現出雙邊關係以和為貴的論調。
盡管專家普遍預期這次「拜習會」不會根本性地解決中美雙邊重大政經戰略問題,但黃奎博認為,會談對於中美雙方如何進行「可控的競爭」,或許可以再次立下一些默契。
林祖嘉則解讀,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不好、出口很差,所以國內應該會有壓力,也會想要跟美國談判;對美方而言,拜登政府必須表示出自己與中方是可以溝通的,這樣才能跟共和黨可能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做出區隔。
張五岳則認為,從香港特首李家超被美國制裁、排名第二順位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也無法到訪舊金山,而必須由第三順位的財政司長陳茂波代表。這顯示——即便美國制裁港府高層,習近平也願意到訪美國。同時,近期以來,習近平不斷會見美國官員和商界領袖,都顯示出他期待中美關係「止跌企穩」。
張五岳也說,美中雙方目前有7個主要的溝通管道,而除了國防的高層對話,也就是國家安全的溝通平台外,其他幾個領域多半都已經恢復。外界這次也關注,中美軍事交流是否也會恢復,特別是在中國與菲律賓因為南海問題陷入衝突時,這些工作上的對話,將有助於避免雙方作出誤判。
結構問題難有突破
DW訪問的三位專家都認為,在美中關係長期緊張,以及美國國內即將進入大選的競爭階段,雖然這次兩位元領導人第二次實體見面,機會來之不易,但在美中既定立場都已確認的情況之下,除了釋出兩國有意和解的善意之外,在台灣問題,以及美中關係癥結點的軍事議題、經濟議題和科技限制上,都很難有所突破。
張五岳告訴DW,「美中之間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結構性問題」,所以他不期待這一次的拜習會,美中任一方會對既定立場做出重大的讓步,但拜習會「仍是重要的」。對中方而言,主要是希望回到2022年5月雙方在巴厘島實體會談時的政治基礎。
黃奎博也向DW表示,中美雙方在台灣問題雖已有一些明顯共識,亦即必須積極管控台海因「台獨」議題而升高的緊張,但對於如何拆除台海緊張的地雷引信,以及兩岸未來是否「統一」,美中雙方「看似仍無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