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大白」、「小熊維尼」、「魯迅」紛紛現身,上海年輕人借萬聖節嘲弄北京政權

2023年10月30日上海街頭的萬聖節慶祝者

文/VOA文灝

跳著舞的「小熊維尼」、舉著「雖遠必誅」紙牌的「吳京」、給恐龍做新冠檢測的「大白」,在上海市中心的巨鹿路等區域,年輕人穿著各式各樣的服裝走上街頭,慶祝萬聖節。活動現場的照片和視頻一時間佔據了中國社交媒體的各個角落。線民們為上海的多元文化叫好,指出這是當下年輕人難得釋放壓力的機會。但也有民族主義博主們將此看做是西方文化的入侵。

參與了當地時間星期二(10月31日)晚上萬聖節街頭聚會的具體人數還不清楚,但上海市地鐵在公共通知中表示由於人數過多,活動地區的地鐵站已經關閉。上海媒體報導稱,人群聚集區域進入了「只出不進」的管制狀態。

今年上海的萬聖節慶祝活動從過去這個週末就逐漸開始。一些現場的裝束很快在社交媒體上走紅,包括走在維持秩序的員警隊伍前面的「蝙蝠俠」,頭髮雜亂的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 中國直播明星「李佳奇」,歌手「那英」等等。一位參與者辦成了滿臉愁容的被告乙方。另一位參與者胸口貼著一張不斷下跌的上證指數的海報,手拿韭菜。「韭菜」指的是被官方或者商家壓榨的普通民眾。

中國媒體報導稱,現場一位元扮演成男性生殖器的參與者已經被員警帶走。

「上海萬聖節可比西方有意思太多了,」 一位微博上的博主寫道。

民眾借萬聖節裝扮觸碰政府敏感區

不過,不少服裝觸及了中國當局的敏感區。一位參與者裝扮成了電影《霸王別姬》人物程蝶衣,胸口掛著一張寫有「打到程蝶衣」的牌子。在電影中,民國傳統戲劇演員程蝶衣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了迫害。

「我天……好有勇氣,」 一位線民評論道。過去幾年裡,隨著中國當局對於言論控制的加緊和網路上民族主義的上漲,不少人擔心中國將迎來又一場「文化大革命」。

根據網路上的視頻,一位元參與者辦成了民國時期的作家魯迅,在人群中背誦起了魯迅寫過的文章,鼓勵年輕人發聲。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說到這裡,他身邊的員警開始阻止他講話,將他趕走。

「大白」是這次上海萬聖節遊行裡最受注意的角色之一。網路上的視頻顯示,這些扮演成新冠工作者的人們手拿棉簽,到處給人做檢測。一段視頻顯示,一位元「大白」拿著一根巨大的棉簽,捅一隻「恐龍」角色的口鼻。

另一段視頻顯示,兩位元扮成「大白」的人被員警帶離了活動現場。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在中國長達三年的「新冠清零」運動裡,身穿白色防護服的「大白」是執行這一政策的前線人員。他們的形象也被和北京當局的權力濫用掛上了鉤,成為了「清零」政策批評者們常常諷刺的對象。

還有人把自己裝扮成中國祭祀用的花圈。他旁邊的一個人則把自己打扮成標語杆,上面還寫著「我在上海,很想你死」。不知道這個裝扮是否與剛剛逝去的中國前總理李克強有關?網上說,這兩個人很快被員警攔下,道具也被沒收。

自從去年11月底在中國各個主要城市爆發反對「清零」的抗議後,中國近一年來還沒有出現曝光率相似的群體性活動。儘管上海的萬聖節的主題是玩樂,但有人指出,一些裝扮的走紅也體現出了參與者對於社會問題的共鳴。

「上海萬聖節的變裝表面看是一場狂歡,但太多變裝的背後都是普通人心裡的一塊傷,終於有機會在特定的日子裡拿出來宣洩分享,」 微博博主「呆若木一」在一則受到上萬點贊的帖文中寫道。「於是一座座普通人的孤島在此連成了陸地,足以讓我們確信,我們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孤單。」

以分享照片為主的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據報對上海萬聖節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審查。經美國之音測試,話題「上海萬聖節」的搜索結果裡不顯示最新照片。

民族主義者指西方文化入侵

線上上線下的年輕人歡慶上海萬聖節的同時,一些民族主義博主則對此表示批評,警告說這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國的一些城市也曾經因為擔心西方文化入侵頒佈禁令,禁止民眾過耶誕節等西方節日。

博主「子午俠士」在微博上稱,過萬聖節的中國人「只是跟著湊熱鬧,只是覺得過洋節顯得洋氣,顯得時髦,顯得前衛。中國的,傳統的,在他們看來很土鼈,洋人拉的屎,都是香的,這也是一種病態,這種病,叫民族自卑症。 」

這樣的說法引起了反駁。中國不久前宣佈2024年除夕不放假,不少線民指出這才是不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

一條受歡迎的評論寫道:「一切關於洋節和傳統節日的爭議,在一句‘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除夕你一定在放假吧?’面前,都潰不成軍…」

中國當局尚沒有對上海萬聖節活動表態。官媒《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前主編胡錫進對這次活動給出了總體上正面的評價。

「在不涉政治的領域多給大家,尤其是多給年輕人一些無拘無束的空間,不會出什麼問題,其結果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是我們集體情緒變得更加樂觀、自信,」 他寫道。

連結:“大白”、“小熊维尼”、“鲁迅”纷纷现身,上海年轻人借万圣节嘲弄北京政权 (voachinese.com)

萬聖節上海齊聚「大白」、「維尼」 膜蛤文化延續?

文/RFA

10月3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但在節日到來之前的上個週末,有中國「魔都」之稱的上海街頭,不少青年人以特色鮮明的各種人物或鬼魅扮相現身。其中,不少扮相直指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而引發輿論關注。中國民眾的這些扮相反映出當代青年人什麼樣的心態呢?

面頰凹陷的「乙方」、穿著紅衣的鬼新娘、質問觀眾「哪裡貴了」的「李佳琦」、還有手拿巨型棉簽的「大白」等等,這些「人」意想不到地齊聚在上海夜晚的街頭。但在他們周圍沒有淒淒慘慘戚戚,更多是歡笑與放肆。

綜合鳳凰網等媒體以及社媒的消息,上海街頭自發慶祝萬聖節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延中綠地、巨鹿路、成都南路等地段,又主要發生在10月30日晚。

政治表達

萬聖節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到10月31日晚,人們會穿上靈異或魔鬼服裝,戴上面具,小孩會挨家挨戶去討要糖果。人們現在早已不再著重於恐怖氣氛,而主要是搞怪和作變裝表演。

上海是從哪一年開始慶祝萬聖節這種西方節日的,上海本地人都未必說得清楚。但今年上海的萬聖節活動在社媒上引發的關注,顯然包含著很多反映當下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元素。

在網路防火牆之外的社媒X平臺上,用中文搜索「萬聖節」詞條,出現在搜索結果頂部的照片和視頻中的形象除了「李佳琦」和「大白」之外,還有拍攝《戰狼》的吳京,臺灣總統蔡英文,小熊維尼,渾身上下貼滿白紙的女青年,以及頭頂監控器模型的男青年等等。

10月31日晚,剛剛與朋友在上海新天地聚會回來的當地人「齊奧」告訴本台,他在街上倒是沒有看到多少有政治性的人物扮相,但他理解這些扮相,「在我看來就是,即便在政治高壓下,民智也開了。有些人就是通過這種角色扮演(Cosplay)來做一些政治表達。」齊奧出於安全考慮,以化名接受採訪。

在社媒上流傳的近幾日上海萬聖節圖片中,並沒有任何具有直接政治批判性的言辭,但類似「大白」或「小熊維尼」等形象一出現,讀者大都能直接解讀出其中包含的政治反對意味。

齊奧分析說,「這些本來就是願意表達的人,現在借萬聖節來作政治表達,在不觸犯當局底線的前提下,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中國,這種人一直都是存在的。」他認為,尤其是中國年輕人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流傳的相關視頻中,可以看到有一些身著大白服飾的人,以及身著皇帝變裝的人被警方帶離活動現場。但目前尚不清楚,警方這種做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膜蛤文化的延續

身在杭州的葛平也注意到上海慶祝萬聖節的活動。他出於安全考慮以化名接受採訪。葛平說,萬聖節期間,杭州在一些酒吧裡也有變裝的活動,但街頭上顯得很冷清。他指出,杭州地域性較強,全國性大學只有浙江大學和中國美院,這裡的人不怎麼談政治,所以就搞搞帶貨和直播;上海則不同,「上海是中國的上海啊,無論讀書還是就業的;上海外地人很多,年輕人多。」

葛平認為,上海萬聖節出現這些帶有政治意味的變裝,實際是有中國自身的政治文化,「這是政治解構,類似膜蛤文化。……這實際是江澤民時期的一些東西,這個火了十多年了。」

所謂膜蛤文化,是對前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進行模仿惡搞的網路迷因,因為江澤民常戴一副鏡框較大的眼鏡,而把他的長相比擬為蛤蟆。本次萬聖節雖然沒有出現直接對習近平的惡搞,但有對他治下中國民間反感的一些人物或做法的惡搞,包括「大白」、「吳京」等人。

葛平說,「膜蛤就是對當前執政者不滿啊,就是政治解構。大陸太緊張了,臺灣是政治人物都上脫口秀,大陸就靠這種來解構。因為疫情大家都感受到了壓力,所以會流行,我認為就是一種延續。」

最近流傳的萬聖節圖片和視頻中屢次出現「大白」形象,從中可以看出,去年上海封城以及全國性的清零封控措施給民眾留下的長久影響。

去年5月上海封控期間,從上海遠赴美國的Emily認為,上海萬聖節期間出現的這些變裝是人們當下內心壓抑的抒發,「雖然疫情解封了,但是整個社會大方向,各個方面,不管是言論自由、政治氛圍,還是經濟氛圍,還有就是老百姓的民生等,都沒有變得更好。」

她說,上海人有這樣的表達與上海的社會結構有關,他們中不少人有海外的生活經歷,「我覺得但凡接受過一定海外教育的,或者有海外生活經歷的,或體會過一個正常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回到上海肯定是不習慣的。」

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的Emily在上海還有不少朋友,但她所在圈層的朋友中,願意表達不滿的人還是為數很少,「這還是一個小比例的人群,大部分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是看不見,還是看不懂,我身邊的人大部分還是更願意說中國的好。也可能是他們別無選擇吧,他們一定要回到中國。」

Emily說,她所熟知的這些人在國內家庭條件都比較優越,即使是中國經濟下行,他們回到國內一線城市依然能生活得無憂無慮,而對於社會問題他們可能也不太在乎。

連結:万圣节上海齐聚“大白”、“维尼” 膜蛤文化延续?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