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社會政治

布林肯訪中前夕 美國外交出擊支持印太盟友和夥伴

2023年6月15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中)在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左)的陪同下離開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會晤。

文/voa維達庫斯瓦拉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本周在亞洲展開外交閃電戰,週四先和日本與韓國的國安官員舉行三邊會議,週五將會見日本和菲律賓國安官員,這也是美日菲國安官員首次的三方接觸。

沙利文本周先是前往新德里,敲定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下周正式訪問白宮的細節。對於華盛頓亞洲戰略來說,印度在印太地區正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週六抵達北京訪問,一位政府官員稱沙利文先一步密集會晤亞洲國家官員,只是時間安排上的巧合而已。

華盛頓在2月擊落了一個飛越美國領土的中國間諜氣球,隨即推遲了布林肯原訂的訪問中國行程。美國國務院表示,布林肯這趟訪問北京是拜登政府為修復不斷惡化的關係,以及保持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溝通管道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告訴美國之音,加強聯盟和夥伴關係是政府有效與中國競爭戰略的明確組成部分,而布林肯的北京之行旨在穩定兩國關係,「他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一次與多個國家合作以支持盟友通常被稱為政府「小多邊」戰略的一部分,這是為了發揮每個合作夥伴的優勢,並鼓勵他們一起合作。

哈德遜研究所印度和南亞未來倡議的主任兼研究學者阿帕納·潘德(Aparna Pande)說:「我們無法形成一個大集團,所以讓我們營造很多小多邊。」如此一來,美國作為將這些團體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負擔便會減輕很多。

具地緣戰略的印度太平洋

這一周繁忙的外交工作是為了重申華盛頓希望加強與印太地區盟友和夥伴關係。華盛頓認為,印太地區是世界上重要的地緣戰略區域,擁有加強經濟安全合作的巨大機會,包括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

印太地區的挑戰包括朝鮮的核威脅,平壤週四發射的兩枚短程彈道導彈更加凸顯了這一威脅。與此同時,中國在過去十年大幅增加了國防開支,並為了讓各國實現其政治目標而不斷祭出所謂的「經濟脅迫」手段。

近年來北京在南中國海的海上擴張以及台灣海峽兩岸的緊張情勢加劇之際,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放大了該地區的威脅評估,並提醒各國注意可能的中國入侵將造成的毀滅性影響。

這導致個別國家增加國防開支,並要求美國擴大在該地區的軍力存在,包括更多的聯合軍事演習、加強防禦態勢和為韓國提供更強大的核保護傘,即延伸威懾。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紮克·庫珀(Zack Cooper)最近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一次活動中說:「我們知道各國都感受到威脅,而他們傾向于平衡威脅。」

北京將美國增加存在的行為定性為「明顯的軍事挑釁」,拜登(Joe Biden)政府拒絕接受這一指控。

負責南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琳賽·福特(Lindsey Ford)在CSIS的會議中表示:「我們正在尋找提升存在的方式,這是對安全環境變化的回應,而不是迫使安全環境發生變化。」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亞太研究高級研究員希拉·史密斯(Sheila Smith)告訴美國之音:「美中關係不僅是一場軍備競賽,這是一場爭奪未來戰略優勢、技術和經濟實力的競爭。」

美國官員表示,布林肯訪問中國旨在穩定和恢復常態,不太可能在影響華盛頓與北京關係的眾多問題上取得任何重大突破。

連結:布林肯访华前夕 美国外交出击支持印太盟友和伙伴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