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海未來 美學者:中國式和平統一不代表不動武
文/rfa
隨著美、中競爭日益激烈,台灣海峽的衝突在近年來越來越有劍拔弩張的趨勢。去年八月,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解放軍的繞台軍演更是將兩岸衝突推向新高點。隨著近日兩會閉幕,外界關注,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的第三任期,台海局勢會如何變化?
在剛閉幕的兩會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於台灣問題只作了簡短、基本的闡述,在提到台灣議題時,他仍舊強調一貫的一箇中國原則、「九二共識」、與反「獨」促統。整篇講話以兩岸血脈相連的軟性說法,呼籲兩岸「推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同心共創復興偉業」,並沒有提到「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以及「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強硬論述。
針對李克強的一席話,台灣的行政院長陳建仁在本週一回應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尊重台灣人民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以及堅持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選擇。而且兩岸關係應該要理性對等、互相尊重。」
台灣陸委會也呼籲北京當局正視與面對「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堅守中華民國主權、民主自由的核心理念。
外界關注,李克強的談話是否代表中國對台灣的態度有軟化的跡象?另一方面,外界也好奇,習近平在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第三任期中,會不會對台動武以獲取「政績」?
美學者:中國一直以來都視武力攻台爲可能選項
針對上述問題,本週五(3/10)華盛頓智庫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舉辦了線上研討會,與會學者重點關注台海衝突可能的發展走向。
和平研究所榮譽研究員施道安(Andrew Scobell)在會上表示,中國一直以來都以攻打台灣視爲達到兩岸統一目標的手段。好消息是,兩岸統一是中國的長期目標,因此在短期內還不會發生台海戰爭。不過,壞消息是,台灣問題一直以來都被北京當局視爲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尤其在習近平上任後,收復台灣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象徵,這代表中國政府非常願意爲了台灣背水一戰,再加上中國解放軍持續培養軍事能力,並模擬台海戰爭的可能情境,長期而言,台海局勢恐怕不容樂觀。
施道安警告,就算中國當局時常表示「和平統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優先考量,但是中國式的和平並不代表不使用武力:「(衝突後的結果)可以是和平的,但這是以武力極致脅迫的結果……如果台灣不投降,可能需要付出上千人死亡、上萬人受傷的代價,所以台灣將不得不投降,這是北京當局在2023年對於‘和平’的理解。」
美學者:台海衝突最擔心中國「誤判」
美國國防大學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斯(Phillip Saunders)則在會上表示,中國統一台灣有三種手段:說服、軍事脅迫、與威逼利誘。
然而,自習近平上任後,中國在新疆、香港等地所實施的政策,使「說服」手段越來越不受台灣人信賴,另一方面,中國的軍事脅迫能夠嚇阻台灣宣佈獨立,卻無法有效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前述兩種方法都漸漸無效的結果是中國越來越常脅迫台灣,同時也希望對台灣提出利益誘惑。」
桑德斯認爲,兩岸最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是北京當局對於台灣以及美國意圖的誤判:「讓我擔心的是,台灣可能會往獨立更前進一步,台北當局可能認爲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切香腸戰術,北京卻真的認爲這樣做跨越了紅線。或是美國對台灣的互動更官方、更軍事化,美國覺得這是很溫和的舉動,中國卻覺得美國觸碰到底線、不可接受,因此北京決定用武力解決。……最讓我擔心的是,北京可能會更改紅線的定義,上週可以做的事,下週可能就變得不能接受,我們卻很難觀察到這一點。」
與會學者一致認爲中國解放軍正全力培養軍事實力,不過中國政府在短期內還沒做好攻打台灣的準備,因此學者們共同呼籲,現在正是美國與其盟友應該協助台灣進行軍事訓練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