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布林肯與王毅通話 美中關係往哪走?

2022年9月2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中國外長王毅。

文/rfa

中共二十大落幕後,美中關係的走向再次成為輿論熱點。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中,似乎也對未來的兩國關係發出了信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週一的記者會上說,雙方通話超過一個小時,這通電話專業且富有成效,是美國向中方傳達「負責任管理美中關係」的表現:「我們與中國在許多領域存在深刻分歧,這是事實。這實際上(美中)是一種以競爭為核心的關係。我們認為,與中國進行定期對話和交流很重要,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必須管理這種競爭關係。」

美國國務院在周日發佈的消息說,布林肯與王毅就烏克蘭等問題通電話,也向中方闡述了美國的立場,表示美中雙方應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並提出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的必要性。根據普萊斯的聲明,布林肯「提及俄國入侵烏克蘭,以及這對全球維護安全與經濟穩定帶來的威脅。」美國國務院還指出,布林肯與王毅也談及海地不斷惡化的人道危機和安全局勢,呼籲持續採取協調行動援助海地人民。

海地是台灣目前為數不多的邦交國之一。外界關注,美中外交高層在難得的通話中提到海地的原因何在?

美國國務院週一回復本台查詢時表示,布林肯以及拜登政府會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全球夥伴進行溝通,以確保海地人民在困難時期獲得需要的支援,此外不願多做評論。

中國外交部則在本週一發佈新聞稿說,王毅表示,中共二十大對外發出的重要資訊是,中國將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繼續奉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整體進步。他還提到,美方如果真想瞭解中國,「就請認真研讀二十大報告」,以及「不要戴著有色眼鏡主觀臆測」。

中美雙方破冰  替拜習會鋪路?

在此之前,布林肯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北京希望加速統一台灣,而且可能不擇手段,包括透過脅迫、施壓,甚至可能在必要時動武。布林肯還重申了美國會竭盡所能,確保台灣具備防衛能力。這也是美中外交高層在中國二十大,以及布林肯做出上述表態後的首次通話,而這一姿態是否代表雙方的緊張關係開始解凍呢?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 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布林肯與王毅通話代表美中雙方有重新接觸的意願。

「自裴洛西訪台,以及隨後的中國軍事演習以來,美中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葛來儀以書面方式回復本台查詢時寫道,「他們很可能正在為兩國總統在巴厘島的會晤做準備。 雙方是否願意做出必要的妥協,以阻止美中關係的螺旋式下滑,還有待觀察。」

外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是否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11月,于印尼巴厘島舉行的G20(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見面。這將可能是拜登上任以來,美中兩國領導人第一次舉行面對面的會晤。而在此之前,王毅也曾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會面;兩國領導人還分別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這些舉動,都被外界視為雙方在為可能的拜習會做準備。

習近平第三任期更集權 美中關係難回天?

在剛落幕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為其第三任期揭開序幕,王毅則進入了新一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外界推測,王毅可能接替原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的位置。

在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系主任葉耀元看來,習近平在第三屆任期似乎沒有想改善美中關係的跡象:「習近平如果是要繼續鞏固自己的民族主義、鞏固自己在中國內部的聲望、繼續大搞習思想的話,要和美國找到合作的可能性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兩邊的關係在未來這幾年應該是越來越差,因為彼此能對話的空間、可以合作的機會是越來越少。」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王毅還要求美國糾正「嚴重違反自由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中方正當權益」的對華貿易限制行為,並且要求美國「停止對華遏制打壓」的做法。

不過葉耀元認為,在習近平的第三屆任期中,中方本就難以因為經濟問題去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因為比起挽救經濟或修補外交,習近平似乎更在意維護他的政權穩定。

連結:布林肯与王毅通话 美中关系往哪走?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