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日本政局變化 將如何牽動國際政治?

日本首相菅義偉放棄連任自民黨總裁,即將卸下首相職務,牽動日本政局。

文/RFA

日本首相菅義偉放棄連任自民黨總裁,即將卸下首相職務。日本更換新首相的政局變化將如何牽動日中、日台、和日美關係?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說,菅義偉因爲一直處理防疫工作,和提振經濟,但疫情仍擴大,今年日本只有一個月不是緊急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菅義偉當然不受歡迎,失去了民衆信任,他幾乎沒有辦法在對外政策上展現力量,他個人也沒有這個能力。下個首相目前看好的是前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和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他們倆都曾經當過外相,而且曾長期參與國家安全會議,基本上不會犯太大錯誤,但是到底會不會以比較大膽的姿態參與國際政治是未知數。

至於獲得前首相安倍晉三支持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不屬於派系,松田說她沒有實力,顯然安倍利用她,她也趁這個機會打出知名度。安倍打算以不支持任何一個有勝算的人來掌握黨內製高點。因爲這次的新首相很可能又是短命的。安倍是爲了下一次的總裁選舉而準備。

岸田比較穩重,河野比較積極,若擔任首相,河野可能更加積極,也就是在加強日美同盟這方面可能會變得比較順利。日中方面可能面臨比較嚴峻的狀況,因爲中國把美國當敵人,如果日美愈加靠攏,中國對日政策將愈來愈困難,日中可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在日台關係方面,岸田和河野都跟台灣關係不那麼熱絡,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也不會犯太大錯誤。基本上,日台關係由官房長官來處理比較多,也要看下一任官房長官由誰出任。日台民間社會關係本來就很好,準官方關係也很順暢,台灣缺疫苗,日本就贈送疫苗,關係很好,但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很困難。台灣有很多人開始談論日台在安全議題上進一步加強關係,但是日本定義的日台關係是以經濟文化爲主的非官方關係,自1972年以來的框架很難打破和改變,要更上一層樓非常困難。如果要改變,需要很長時間。

松田康博曾經擔任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他曾經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美國華盛頓和耶魯大學等多地進行學術研究,對於國際情勢有長期觀察。

最近日台關係升溫,菅義偉從年初的日美2+2會談、日美領袖峯會、到G7、日澳2+2會談等,一再強調台灣海峽和平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度日本「防衛白皮書」寫道:「台灣相關情勢的穩定,對我國的安保有其重要性。」

日本多位政治人物也都發表挺台言論。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最近表示,台灣發生事情,日本無法置身事外,強調台灣局勢的穩定,對日本和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都很重要。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說,台灣與日本的距離非常近,就像「鼻尖到嘴巴」,所以日本會把台灣的和平穩定當作自己的事。

表態參選自民黨總裁的岸田文雄也表示,對付中國將是他政府的首要任務,日本需要考慮針對中國、北韓等潛在敵人建構飛彈攻擊能力。他說,日本需要持續更新爲台海衝突未雨綢繆的因應措施。

田康博: 日本高官發言挺台 不代表日本改變政策

松田康博說,最近日本政治家的挺台發言代表了日本國內對台海情勢的危機感,美國方面也發出了很多信息,例如中國可能會對台動武等,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施壓很明顯,擔心兩岸爆發戰爭的擔憂很自然,但是這並不代表日本的政策變了。

根據日本安全法制,日本若認爲出現了威脅日本和平安全的重要事態,認定爲「重要影響事態」(原「周邊事態」)的話,日本自衛隊可以出動爲友軍進行後勤支援,也就是如果美軍出兵,日本可以協助提供後勤工作。如果台海或是朝鮮半島爆發戰事,美軍若出動,日本可提供後勤,日本被美國期待協助美軍的後勤工作,而不是跑過去協防颱灣,在日本政策框架裏面不存在「協防颱灣」的概念。

日本若能自我防衛 中國就不敢打台灣

松田進一步解釋,這實際上也不必要,「日本要防衛自己,而不是防衛台灣,日本防衛自己的能力很強,中國就不敢打台灣」。對中國來說,攻打台灣最怕美軍介入,最希望美軍不要介入,這樣打台灣就很容易,台灣的士氣會崩潰,大概不到幾個星期就可以佔領台灣。

但是美國的重兵就在隔壁,在沖繩和日本其他國內基地,對中國來說,如果只打台灣,那些在日本的美國重兵,還有來自其他區域的航母戰鬥羣,都可能介入。所以純粹從軍事觀點來看,若中國真的要打台灣,而且要確保百分之百勝利的話,需要對周邊包括日本國內的美軍基地,先發制人,予以摧毀。

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矛盾,中國最不希望美軍介入,如果不打美日,只打台灣的話,美國有可能不介入,但如果中國先攻擊在日本的美軍,美軍百分之百會介入,一定會反擊,這是中國對台作戰的最大矛盾。

中國如果攻擊美軍,也會攻擊日本的自衛隊基地,以飛彈攻擊,癱瘓日本軍事設施兩三個星期,再用賺到的兩個禮拜時間來攻打台灣,這是中國軍事上的計劃,但是這個風險很大,會引起美日強烈反彈,歐洲也會反對,東南亞也會嚇到,如果中國先打美軍,就變成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軍會全力反擊,但是如果中國誤判以爲可以輕易摧毀日本的軍事設施,擋不住誘惑,中國可能真會這樣做。

所以日本應該加強生存能力,強化日本本身的軍事設施,因爲日本自衛隊的基地、油庫和彈藥庫都很脆弱,由於日本在冷戰時期,防衛力量都集中在北方,所以北海道基地和東北的防備能力比較好,但是西南地區,像九州、沖繩都非常脆弱,沖繩那些小島第一時間都可能被中國佔領。若中國以三、四枚彈道導彈攻擊一個航空自衛隊基地,基地裏幾乎所有的戰力都會全軍覆沒。這是日本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日本要加強自身的防衛能力。

另外,美軍有攻擊能力,日本沒有,如果日本也具備攻擊能力,才能很快反擊,中國要防備日本,就得應付這些攻擊能力,就需付出更多代價。換句話說,如果日美提升國防能力,中國就要爲攻打台灣付出更多,就會提高中國攻打台灣的門檻。因此,日本要防衛的是日本自己,而不是防衛台灣,日本防衛自己的能力很強,中國打台灣就變得不容易。

所以,如果有人說台海發生戰事,日本要派軍機軍艦協防颱灣,這完全是夢話,日本沒有這個實力。日本是要加強本身的防衛和攻擊能力,提高中國攻打台灣的門檻。有些人聽到台海很危險,就說要防衛台灣,因爲日本跟台灣的安全緊密連在一起,這樣的發言並不代表日本政策改變,而是對台海局勢關切的氣氛。

松田進一步解釋,日本地理上是東北到西南很長的島鏈,很像是蓋住中國的蓋子,日本擁有F15、F35的頂尖戰機,地理和裝備都很優良,但是一旦遭受彈道飛彈攻擊,馬上會被殲滅,日本的軍備發展並不均衡,因爲冷戰時期日本缺錢,僅大力採購所謂正面裝備,像是戰機、坦克、軍艦,然而防禦的軍備不足,當時彈道飛彈的威脅不是那麼大,冷戰結束後,彈道飛彈、巡戈飛彈、超音速滑翔飛彈的威脅愈來愈大,現在成爲主力軍。

然而日本在冷戰結束後一直削減國防預算,自1990年以來,日本連續十幾年削減國防經費,直到最近幾年纔開始增加,日本的武裝力量發展得非常不均衡,而且不像台灣花蓮佳山基地,整座山挖洞停放戰機,有很好的掩體,即使彈道飛彈命中也無損戰機,日本的基地缺乏掩體,十分脆弱。

田康博: 中國若對台灣動武 會出現非常恐怖的劇本

一旦台海有事,日本自衛隊會出動什麼任務?

松田說,如果日本政府認定台海出現「重要影響事態」的話,日本可以在非戰鬥地區爲美軍提供後勤,在日本領空領海或公海給予後勤支援,提供武器彈藥、醫治負傷人員,若是整個台灣變成戰場,則可啓動撤僑行動,如果日本的領土遭受攻擊,例如沖繩的美軍基地受攻擊,那等於是攻擊日本,日本會行使自衛權反擊,如此一來,戰爭就打響了! 所以,中國打台灣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它會牽涉到非常恐怖的劇本,所以松田認爲武統在今後很長時期很困難,因爲風險太大,中國本身的發展戰略都會受挫,何必呢?

松田說,動武是下下策,中國應該回到原來和平統一的政策,通過談判謀求和平統一,現在逼統一是槍口下的統一。所謂「北平模式」根本不是和平手段,北平解放之前,東北華北都在打仗,那是槍口之下逼傅作義投降,根本就不是和平統一,中國應該回到以前的政策,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通過跟台灣當局談判來實現統一,這是中國最正宗的和平統一政策。

如果台灣當局不想談,那就等吧! 如果你不想談,那我就打你,這樣誰會願意跟你談? 任何事都要和平解決,你提高軍事上的壓力,人家會愈來愈討厭你,而且不只是台灣,一定會引起區域性的反應,陷入惡性循環,愈來愈不能自拔,跟其他國家對立下去,中國以後的發展戰略都會受影響。

松田說,中國應該花時間,發揮自己的吸引力,慢慢跟台灣談,如果對方不想談就等吧,如果中國有足夠的吸引力,那遲早有機會實現統一,如果中國沒有足夠吸引力,明天實現武統就會出現很多矛盾,看香港就知道,統一以後的中國人都會遭受痛苦。最好是花長一點時間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和魅力,這樣一來,美國和日本都沒話說。動不動就用武力威脅別人,那所有人都會跳起來看你。現在的局面是中國引起的,不要以爲其他國家對台灣有什麼企圖心,沒有! 中國應該安靜一點,發揮經濟和文化上的吸引力,這種緊張的局勢就自然會降下來。

日本2022年國防預算創新高

日本防衛省已將2022年度預算申請總額定爲5.479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213億元),規模創新高,打算以西南諸島防衛爲中心加速強化威懾力。這是鑑於美中對立,日本考慮應對中國,今後有意繼續增加國防經費。岸信夫說中國國防預算缺乏透明度,估計其2021年國防預算約爲日本4倍,「是日本安保環境的強大隱患」。

那麼台灣應該做些什麼? 松田說,如果台灣決定死守,就要進一步加強國防努力,如果台灣願意被大陸統一就不必做,這要看台灣的意志。一般來說,前線的國家和地區都需要加強自己的國防能力,韓國的國防預算佔GDP的2.7%,台灣的國防預算佔GDP的2.4%,日本佔1%不到。

台灣爲什麼在國防上努力會有效? 因爲中國所謂武統的作戰包括太空戰、網絡戰、飛彈攻擊、掌握海空優勢、掃除海底的海雷、轟炸戰略據點,登陸台灣之後,後勤補給不能中斷,登陸的部隊打敗台灣陸軍部隊,要掌控政經樞紐,要成立新政府統治,全部都要做到纔是成功的武統。那麼,台灣在每個階段都全力抵抗,讓解放軍付出很大代價的話,台灣守住自己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台灣能做的事很多,台灣已有幾千枚飛彈、海雷魚雷、坦克車、榴彈炮等,都是針對登陸作戰,中國也提高了登陸作戰能力,但是登陸作戰非常困難。台灣應建立不對稱戰力,能做的事很多,但是還不夠,台灣應與美國進一步諮商加強防衛能力,不只增強海空軍,陸軍也很重要。

中共認爲最大敵人在國內 當然要整肅國內

談到中國最近的情勢,最近中國一連串整頓互聯網、娛樂圈、教育界等領域的動作,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又有李光滿撰文指出中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隨後遭胡錫進批評,引發議論。

松田認爲這顯示中國內部路線有分歧,因爲中國的決策是在黑盒子裏面做的,外界都不清楚情況,李光滿的文章代表習近平跟他周圍鷹派的看法,對習近平和中共來說,最大的威脅就在國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共發現中國社會里有太多人認爲外國的自由民主是好的,認爲要推動政治改革,這樣的力量雖然在六四遇到挫折,但是在江胡時代仍繼續增長,對中共來說最大敵人在國內,中共認爲有一小撮人跟國外勢力勾結。

在習近平的總體安全觀中,第一重視是政治安全,共產黨如何維持政權的安全,既然中共認爲最大敵人在國內,當然要整肅國內,習近平掌權後,一連串打壓人權律師、公知、自由媒體,微博微信帳戶和羣組動輒被封被刪,一連串獨裁政權的動作愈做愈可怕,以前能聽得到反對聲音,現在全都封鎖掉,大量的五毛和小粉紅爲中國政府說好話,出征反對聲音,這樣一來,政府不知道社會有什麼不滿,政府也愈來愈害怕不穩定,愈來愈覺得打壓的動作不夠。於是,中共用科技進一步制度化、進一步打壓,動用資源和科技,盡一切力量鞏固政權。這是習近平周圍的一股力量。

另外一股力量認爲習近平做得太過份了,這樣下去完全失去自由,而且習近平再提「共同富裕」,將有錢人的資產砍一半捐給政府,由政府分配給大家,若真要如此,誰想賺錢? 誰想投資中國? 企業家合法賺取的財富,有一天政府看到你富裕了就來敲門,叫你交出錢,而不是提高所得稅企業稅或制定遺產稅等的制度,如果政策真往這方向走,不只是有錢人受影響,很多人都擔心,整個中國的發展機遇都會受影響。

所以,一派人是當權派,覺得管控不夠,另一批人認爲做過頭了,應適可而止。中共內部本來就有分歧,這些分歧沒有表面化,一派人先放出消息作爲風向球,因爲還沒有形成政策,另外一批人當然要趁還能反對的時候表達反對,所以就出現不同的聲音,這表示中共內部的決策還沒有敲定,所以要繼續觀察。

中共不容模糊 穿梭兩岸的空間變小

中共在娛樂圈的大力監管,連台灣藝人也遭殃。松田說這種現象過去也發生過,2015年周子瑜揮舞中華民國國旗被說成台獨,這讓傳統的台獨分子覺得奇怪,中華民國怎麼變成台獨? 但這是中國內部普遍看法,中國人分不清「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差別,這現象本來就有,最近因爲國際情勢而惡化,香港情勢、疫情、中美對立、中歐吵架,還有包括新疆棉等一連串問題,當中國被西方批評時,中國站出來、罵回去、加倍奉還,外交官都變成戰狼。這時藝人能保持中立嗎? 過去模糊的空間愈來愈小,中國整個社會都覺得大家都在逼迫中國,這時想保持中立的藝人,就受到很大壓力。

從另一角度看,很多人說中國現在很像文革,文革是政治掛帥,當年對台統戰幾乎不存在。統戰是把勢力分成敵、友、中間三塊,鞏固友人,爭取中間,把自己的勢力最大化,打擊面最小化,是共產黨戰勝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

現在的氣氛是一定要支持共產黨、支持習近平,不是友人就是敵人,中間的空間愈來愈小,中共要所有人選邊,國內客觀中立的人已經沉默不講話了,那麼在大陸賺錢的台商和藝人,在大陸被西方攻擊的時候,完全不吭聲,還揮自己所謂的國旗,中國網民情緒化的反應會更強烈,現在中美對立的情況看來不會緩和,今後很長時間還會持續,所以原來可以穿梭兩岸的這些人的空間會變小,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

國際情勢轉變,主張「親美和中」立場的國民黨,空間也愈來愈小。松田說,這種情況在蔡英文政府第一任已經出現,但是國民黨沒有轉型,還是維持馬英九政府時代所謂的「親美和陸友日」論調,沒有改變。

中美對立在2018年時幾乎定調了,當時韓國瑜說要靠大陸發大財的那個空間已經變得很小了,後來香港「一國兩制」結束、疫情、中美對立的情況下,馬英九時代的戰略已經行不通,全世界的國家和政黨的政策都在轉向,因爲現在是大動盪時期,重大的變革正在發生當中,每個國家地區的政黨都應配合世界潮流,不只是國民黨,其他政黨也都要調整路線,才能生存發展。

松田希望台灣的在野力量也能健康發展,只有一個政黨執政不健康,不要學日本,日本只有自民黨和公明黨。每一個政黨都應該與時具進,在台灣社會紮根,在國際變革中發聲,才能應對變局。

文章連結:專欄 | 大國攻略:日本政局變化將如何牽動國際政治?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