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與羅斯福號近距400公里 共軍未反制
文/RFA
中國遼寧艦在海南島以東外海,原地停留了將近一天引發熱議。台灣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4月19日提出,遼寧艦編隊與美國羅斯福號航母「首次」在同一個海域出現,雙方最近距離只有400公里,「都在雙方航母編隊火力打擊範圍內。」不過,遼寧艦並未如過去採取強制反制措施,也顯示共軍到目前沒有主動要製造衝突的意圖。
馬振坤在一場「美日峰會與台海有事」座談中提及,「台海緊張情勢上升依舊沒有改變,惡性螺旋沒有消失。不但美中、兩岸之間軍事角力持續有增無減,而且強度在增加。」
馬振坤指出,過去中共海軍的遼寧艦要離開母港,到海域進行演訓時,如果有美國的航母編隊在東亞地區。通常會保持一在南、一在北。也就是如果美國航母編隊在南海,遼寧艦不是在東海、就是在西太平洋的宮古島、台灣東部海域,使雙方有區隔。而這次首次從航母編隊打擊範圍來講,已經算是「短兵相接」。
馬振坤:「雖然到目前為止共軍(活動)的頻率是增加,觀察共軍在台海區域活動,沒有主動製造事端意圖。之前共軍遼寧艦編隊從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再進來到南海,美軍機、艦接近而且跟隨,共軍遼寧艦編隊並沒有強勢驅離作為。」
遼寧艦過去遭遇美艦「強硬」 此次在「火力範圍內」相對克制
馬振坤舉例,遼寧艦2013年12月第一次進入南海編隊演訓,當時解放軍還在南海劃設「禁航區」,美國海軍「考彭斯號」巡洋艦進入「禁航區」接近遼寧艦。當時中共海軍派出2艘兩栖船塢登陸艦攔阻美國巡洋艦,迫使美軍軍艦下達「全面停車,緊急規避」的命令。
還有一次是發生在2018年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迪卡特號(USS Decatur)進入南海南沙島礁水域,中共的一艘驅逐艦蘭州號逼近美國的迪卡特號,雙方最近只有41米,蘭州號用逼近方式強迫美艦緊急回轉改變航向。
馬振坤再從近日美國航母「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從南海穿越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時,當天侵擾台灣西南空域ADIZ的共機高達25架次,共軍在操作對「羅斯福號」實戰化攻擊作戰演練。
馬振坤指出,台灣國軍公佈進入台灣西南空域ADIZ的共機有25架次,但是沒有進入西南空域而進入到南海空域的共機、共艦數量更多。「我們看到反而是共軍利用跟美軍比較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斷在利用機會做實戰化訓練,強化他的實戰化作戰能力。」
美驅逐艦緊跟遼寧艦 空軍派4架F-16掛彈空中加油作戰演練
不只是共軍在台海周邊海域動作頻頻,馬振坤也提及美軍也增加強度,除了「馬斯廷號」(USS Mustin (DDG-89))外,美方其他驅逐艦也緊跟著遼寧艦,美方的航母編隊也在做實戰化演練。除了美艦之外,馬振坤引用美國《富比士》(Forbes)專欄作家、軍事記者艾克塞(David Axe)報導,美國空軍近日也派出4架F-16戰機從日本三澤空軍基地,經過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直接飛到台灣南方的巴士海峽,與羅斯福號會合,而且F-16是掛載飛彈直接進行作戰演練。
馬振坤也引用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日前明確表達,空軍將會以臨海向外30海浬空域作為空防的「底線」,不讓共軍逼近到30海浬之內。所以不只是共軍、美軍在進行實戰化演練,國軍也提升相關戰備。
美中台無意引發軍事衝突 卻對衝突所需做準備
馬振坤:「美中台三方都沒有要主動引發軍事衝突的意圖,但是三方卻逐漸升高應對衝突所需要的軍事準備。這表示三方心裡都預期可以會發生衝突,所以要做好準備。在這樣的預期下,美中台三方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軍事活動都提升警戒層級。這也是我所說美中台三方惡性螺旋持續上升。」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在座談中也表示,許多人心中疑惑,「共機已經飛這麼多次,有必要天天飛、而且這麼多架次嗎?」
共機幾乎天天擾台 林穎佑:混合編組需演練飛行
林穎佑解析,共軍飛行有戰略與軍事上的目的。早期60、70年代時,國軍黑貓、黑蝙蝠完全不理會「海峽中線」,直接飛中國大陸,解放軍當時的目標是「國土防空」,主要是攔截美國與國軍的戰機飛過去。現在解放軍改成攻防兼備,開始把空中力量往外延伸、打擊。
林穎佑指出,解放軍機群是混編,這些飛機不是從同一機場起飛,分別來自東部、中部、南部戰區,有轟炸機、電偵機、有反潛機、預警機,所以必須演練這些飛機編隊飛行。
林穎佑:「他要演練的是不同機種起飛到定位,油耗、飛行時間、國軍反應是如何,不是靠一次演練達成,而是要透過非常多次的演習或者是天候所有的影響,甚至是固定時間空域集結以及操演科目,甚至是不同機種掛載裝備。這些都是解放軍在海空域進行飛行演練。」
林穎佑提醒,未來共軍不管是在對台作戰、或是在對印太、對其他盟國軍事威脅,已經不再是單一軍種,其他軍種也加入配合行動。畢竟對解放軍而言「大型島嶼」作戰,解放軍也不會認為單憑海軍的實力,可以對付美軍或是美日聯軍。
美日峰會強調台海重要性 台學者:將間接促成「四方會談+台灣」
文/RFA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4月17日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分析指美日聯合聲明是「硬性檔」,未來將透過「共同計畫機制」與「同盟協調機制」,討論若要介入台海局勢的角色、任務跟軍事能量的可能性。台灣學者提出,這個聲明將間接促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T台灣(Taiwan)」,這對中共會是最大的夢魘。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兩人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這也是時隔52年首見美日聯合聲明提到台灣。
國策院執行長郭育仁,長期研究美日關係與軍事同盟。郭育仁在國策院舉行的一場座談中分析,美日是兩個盟國,這次與一般邦交國元首高峰會之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性質不同。美日兩個盟邦共同聲明,是對於2015年5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The Guidelines for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的補充性檔。「美日防衛合作指標」的演進中,在1978年要防止蘇聯從北海道登陸、1997年定義「周邊有事」、2015年定義美日兩個盟軍「四個主要的情境」,平時、到最嚴重的「戰時」就是有事,中間有「灰色事態」,以及第三個情境、對美日以外第三國有攻擊的狀態。
郭育仁:「換句話說,4月16日的美日共同聲明提到新的領域,就是台灣海峽安全的重要性。意指美日同盟分工裡,除了第二個灰色事態、第三個對第三國攻擊、到第四個直接對美日的攻擊。台灣海峽的狀況就會分佈在第二、第三、第四戰略情境裡。」
美日峰會聯合聲明 郭育仁:將透過機制討論介入台海局勢
郭育仁指出,「硬性檔」在美日兩國元首高峰會後,從現在開始美日兩國由下而上協調跟討論,透過兩個機制包括「共同計畫機制(BPM)」(Bilateral Planning Mechanism),以及「同盟協調機制(ACM)」( Alliance Coordination Mechanism)討論三件事,就是美國跟日本在台海「有事」時,如果要介入台海局勢的RMC(Role Mission and capacity),角色、任務跟軍事能量。
郭育仁:「美日兩國是同盟,他的聯合聲明有「guidline」(指導方針)之意。所以美日從現在開始,針對共同聲明新提到的台灣海峽安全部分,要事先做計畫,不是空口白話,是硬性檔。」
郭育仁認為,從這個角度去討論現在美日軍事同盟要準備的是,如果有一天要介入台海有事是否足夠;如果不夠、哪些要做提前準備,包含裝備、編制、部署、訓練還有作戰計畫。郭育仁說,美日峰會已經把天秤反轉過來。台美軍事交流合作過去大都是檯面下(under table),在川普時期很多合作交流放到檯面上。美日峰會後,台美軍事合作更檯面化、更升級。
郭育仁:「另一方面,包括台灣跟日本、台灣跟澳洲、台灣跟印度,因為這個共同聲明,會有間接促成台灣跟這些國家「一軌」安全對話的必要性。之前有出現(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我認為之後會出現「Quad+T(Taiwan)」,因為台灣對這四個國家已經變成「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的夥伴」,這對中共是最大的夢魘。」
陳冠廷:美日台應對越強 中方發動侵略代價越大
台灣世代智庫執行長陳冠廷提出,美日台三方對中國的應對能力越強,中方必須要計算,若發動侵略的代價會更大,因此他實際冒險行動的可能性,自然會相對連動降低。「反之缺乏有效對台海衝突有效的應對能力,這邊包含美日台以及其他盟邦能力跟意願都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能力跟意願,那就會降低北京發動侵略面臨的風險。有可能讓中國單方面造成既定事實。」
陳冠廷提醒,必須確保讓中方明白,美日台之間的合作是有效真實,不只是空洞的宣言。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特別提到,中國「知美派」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日前接受台媒中國時報分析,在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訪問上海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也派遣摯友、美國前參議員陶德率團訪問台灣,時殷弘認為,陶德此行雖是「非官方」代表團,但畢竟是拜登指派,官方意味不言可喻,克里此一「官方團」顯得相形失色。「這幾乎是拜登在向外界宣示,美國將一面倒力挺台灣,展現堅定抗中立場。」
范世平:「習近平現在面臨麻煩是說,20大要繼續連任,他任內十年中國已經四面楚歌,周邊國家多數對他採取不友善態度。20大他要有連任正當性,對內勢必要有說法,統一台灣成為正當性說詞。但是他如果把讓這個議題檯面化,更加讓美日台三邊合作更緊密,這是惡性循環。」
美中選邊站? 羅致政:台灣只有唯一的選邊
「選邊站是大家面對的選擇,台灣沒有什麼好選擇。台灣的威脅是對岸給我們的軍事威脅,盟友是誰也很清楚。」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提到,美日峰會後,台灣跟台海局勢會成為印太區域在討論安全議題時的「顯學」,也就是討論印太地區時,不可能不討論「台海局勢」。
羅致政強調,對於別的國家或許有兩難的「選邊站」問題,但是民主自由人權國家、及可能提供安全協助的國家,當然是我們唯一的選邊。他呼籲台灣以後不要再問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