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日本以兩面手法對付中國

日本外務省4月18日上傳的日美首腦會談會議紀要,對中國的關切方面只提到東海和南海問題,避開了台海、新疆和香港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作者趙常所撰寫的〈美日聯合聲明日本會議紀要避提台灣意味著什麼〉一文指出,日本首相菅義偉4月15日至18日的訪美之旅已經結束,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日美首腦聯合聲明時隔52年首次提到台灣,再加上日本自美國總統拜登1月20日上任以來一系列愈發靠近美國軌道、背離中國的外交動作,令外界疑惑菅義偉政府會否拋棄安倍後期在中美間逢源的平衡道路。

不過,日本外務省4月18日公佈了一份日美首腦峰會會議紀要,其中對敏感的台灣、新疆和香港問題皆避而不談,不少媒體也提到了菅義偉政府的內部爭論,可見日本尚未到徹底調整對華政策的地步。

4月16日「拜菅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除了兩國一貫指責中國在東海南海行動以及譴責香港新疆人權問題,還提到「我們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日美首腦聯合聲明自1969年(彼時中日、中美尚未建交)以來首次提到台灣問題,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不過也因其為日美3月16日的外長防長「2+2會談」共同聲明提到「台海和平重要性」的延續,遂未有超過外界的預期。

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外務省18日發表的會議紀要中隱去了大多與中國相關的敏感話題,只剩下「兩國首腦就中國對印太和全世界的和平繁榮的影響交換了意見。雙方對中國在東海南海改變現狀的行為和脅迫手段表示一致反對。關於如何處理以上問題,有必要中國有坦率的對話、美日繼續擁護普世價值以及追求安定的國際關係。」這份紀要對於引起外界廣泛報導的台灣問題隻字未提,新疆和香港問題也未見蹤影。

外交無小事,這份紀要的省略應是有意為之,畢竟在此前「美日2+2會談」的會議紀要中,外務省就特意記錄了台海、新疆和香港問題。關於如何解讀日本外務省的這一動作,有一種觀點是日方藉機隱晦傳遞出安撫中國的訊號,暗示台海等問題並非其對華政策重點,甚至有推脫給美國之意。例如台灣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就點評道,「把新疆香港台灣全部刪除,就是向中國(大陸)交代不干涉內政……因為美國老大哥硬要我附和那個聲明。」

但這種觀點忽略了菅義偉內閣近來不斷主動提及台灣問題。除了上月日美「2+2會談」的聯合聲明中點名台海和平重要性,菅義偉自己4月4日上電視時也指出,「在日美合作維持嚇阻力的情況下,創造可以由台灣及中國和平解決的環境很重要。」在菅義偉訪美之際,以親台立場著稱的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還特意登上日本最西邊的與那國島,指出「與那國島距台灣僅100多公里,是日本離台灣最近的島嶼。包括西南地區在內的台灣周邊局勢,不僅對日本的安全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國際社會的穩定也有重要意義……國防部將繼續密切關注這一情況。」

據報導,岸信夫在此前的「2+2會談」還在會議中指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從這些動態來看,「日本被迫附和美國」這一說法似乎並不成立。

日本前首相安倍的胞弟、現防衛大臣岸信夫,在4月17日特地登上與台灣不足100公里的與那國島眺望台灣

共同社還進一步透露,菅義偉在對華政策方面之所以決意向聯手美國邁出新的一步,是因為背後有前首相安倍晉三和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的建議。政府相關人士指出,菅義偉原本也留意到「與美方過度接近的話,對華外交將難免受到影響」的謹慎論調,但後來似乎逐漸向視台灣局勢為關乎日本安全的問題、主張採取措施應對的兩位前首相傾斜。

的確,菅義偉在上任初期還兼顧中日雙方,但近來就似乎拋棄了平衡之術,如果背後有安倍和麻生的示意就更好理解。缺乏外交經驗的菅義偉3月29日就特意拜會安倍,在訪美前向對方取經。且在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安倍的「細田派」和麻生的「麻生派」是自民黨內前兩大派系,菅義偉顯然在連任方面也有所考量。

或許外界會念及安倍自2017年以來主動修復中日關係,而認為以安倍為代表的自民黨主流意見已認識到需在中美之間走中線才最有益。

但安倍畢竟以身段柔軟著稱,他推動中日關係回暖,在相當程度上是為了對沖難以預測的川普政府給美日關係帶來的風險。其表面態度改變並不意味其內心立場的變化(正如他會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施壓下減少否認慰安婦的歷史事實而挽救日韓關係,但內心觀點大概未變),他很可能還是以威脅論的視角看待中國的崛起,正像他2014年曾指中國增加軍費是「挑釁行為」,形容中日關係宛如一戰前的德國與英國,這番話被廣泛解讀為他對於貿易關係緊密的兩國還是可能發生戰爭的憂慮。

因此,機會主義者安倍會果斷趁外部環境不確定之時與中國交好,也可能在拜登上台後美日同盟牢固之際,推動日本更向美國軌道靠攏,且他已無需承擔明面上的政治責任,可能會比在任時更冒進一些。

事實上,針對美日首腦峰會發表帶有強烈抗衡北京色彩的聯合聲明,並在52年來首度表達對台海局勢關切,中國強烈反彈,斥責美日搞「小圈子」。未來拜登政府預計將在更多聯盟式的抗中動作中,把觸及北京敏感神經的台海問題納入其中,顯示美日雙方有一樣的判斷,認為如果沒有美日軍事同盟的直接威懾,無法遏制大陸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勢頭,這也代表,在美中全面戰略競爭的態勢下,台灣在美國戰略中的戰略地位有急劇提高趨勢。

對此,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表示,已向美國和日本提出嚴正交涉,並強調「台灣、新疆、香港等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干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大陸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也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譴責美日言論「完全超出正常發展雙邊關係的範疇」,「明明是企圖在亞太地區搞分裂、搞針對別國的『小圈子』,卻冠之以『自由開放』,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其實,日本已不是首次與美國「沆瀣一氣」了。作為南海地區的區域外國家,日本是東南亞一些國家主要的投資國、援助國和交易夥伴,日本外貿的16%來自東南亞國家,也因此日本在東南亞有較多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這也是日本加強干預南海局勢的原因之一。

安倍晉三上台後,遂採行同步在東海與南海皆採取強硬做法之方式以抗衡中國大陸的日益崛起,但距離遙遠的域外國家身分,自然無法成為南海周遭的聲索國,使其在南海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多發言權,基於美日安保與美日同盟的緊密關係,大致上是跟從美國的航行自由理論的,認為南海事務對日本航運與石油通道有關聯,所以有權表達其關注並涉入。

此外,南海問題也可以和東海問題聯動,故偕同美國推動南海問題的複雜化及國際化,有利於日本向國際社會大打釣魚台爭議的「悲情牌」,以期獲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尤其是獲得美國協防釣魚台的承諾。

日本介入南海問題,其手法為「軟硬兼施」。「軟」的部份主要是利用多邊機制,促使南海問題國際化、司法化;「硬」的部份則主要是加強與部分南海爭端國的安全、軍事合作關係,經由擴充聯合軍演的規模以及向主要爭端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幫助這些國家提升對抗中國大陸的實力。儘管日本與美國一樣,越來越重視南海問題的發展,但日本政府並未針對南海問題發表一個完整的官方政策聲明。

基於日本的國家利益考量,歸納其對南海問題所採取的一貫主張:第一,日本對南海島嶼主權有關法律上之問題並未設定任何立場;第二,日本認為南海問題將影響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之穩定與和平,不利日本與此區域之經貿發展,因此不願見到區域內緊張情勢升高或爆發軍事衝突,故日本主張各爭端國以和平協商方式尋求問題之解決;第三,日本強調其依據國際法在南海所享有之航行自由不受南海島嶼主權爭端國之阻礙或限制。

在作法上,日本採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密切注意中國大陸在南海之武力擴張發展與政策走向,抑制中國大陸武力擴大計畫,並與中國大陸進行安保對話;另一方面則為積極支持、參與區域內的多邊安全對話,例如「東協區域論壇」,強化與東協關係之發展,增進與東南亞的航道安全合作等。

再來是在地緣政治的情勢下,與南韓、越南、印度等國家還有台灣方面結盟,力抗中國正在擴大的影響力,作為對「印太戰略」的呼應,更與印度就南海問題達成共識,確認將強化包括美、日、印三方的防衛合作。所以美日高峰會聯合聲明納入台海,日本發文又不加入台海,看來日本還是以兩面手中對待中國。